趙克森,男,漢族,1937年10月生,南方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醫學專業評審組成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微循環學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休克、燒傷、微循環等病理生理學研究,先後研究多個課題,發表多篇論文,並獲得許多獎項,為我國醫學做出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克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哈爾濱
-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哈爾濱醫科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各1項
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37年10月生,南方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醫學專業評審組成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微循環學會副會長,國際休克學會聯盟理事,亞洲微循環聯盟理事,全軍醫學科委會委員兼微循環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休克專業委員會主任,《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中國微循環》、《微循環學雜誌》副主編。
學術任職
總後勤部科學技術一代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軍院校優秀教員、國際休克學會聯盟(IFSS)理事、美國Shock雜誌編委、20-22屆中華醫學會理事、4-5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1998-2002)、亞洲微循環聯盟執行理事(1993-2005)。
研究方向
1、休克微循環。
2、燒傷微循環。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休克、燒傷、微循環等病理生理學研究。主編著作6部,發表論文120餘篇。培養博士後2名、博士10名。
代表論文
1、Zhao GL, Zhao Y, Pan BX, Liu J, Huang XL, Zhang XQ, Cao CM, Hou N, Wu CH, Zhao KS, Cheng HP. Hypersensitivity of BKCa to Ca2+ sparks underlies hyporeactivity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in shock. Circ. Res. 2007, 101(5): 493-502 (通訊作者)。
2、Zhao Q, Zhao KS. Inhibition of l-type calcium channels in 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hyporeactivity in severe shock. Shock 2007, 28: (6): 717-721(通訊作者)
3、Pan BX, Zhao GL, Huang XL, Zhao KS. Calcium mobilization is required for peroxynitrite-mediated enhancement of spontaneous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s in arteriolar smooth muscle cells. Free Rad Biol Med 2004, 37 (6): 823-838(通訊作者)。
在研課題
1、血管平滑肌線粒體損害在休克低血管反應性發生中的作用,2007.1~2009.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9萬元。
2、保護平滑肌線粒體損傷防治休克頑固性低血壓的可能性, 2010.1~201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萬元。
3、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16.6萬元。
組建我國第一個休克微循環重點實驗室,從事重症難治性休克發病機理研究,其中包括重症休克治療後毛細血管無複流(no-reflow)和頑固性低血壓(refractory hypotension)的發生機理,它對重症休克的搶救有重要意義。
在本項研究中建立了小動脈血管反應閾值測定、雙攝相機同步錄相、粘附蛋白單克隆抗體、細胞液流室、平滑肌離子通道和細胞肌漿網鈣火花同步記錄、細胞線粒體功能測定等多項技術,研製的抗休克新藥虎杖苷已獲得國家I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完成了IIα期臨床試驗。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套用血管反應性恢復劑治療重症休克的新途徑。發表的論文和專著被引入全國病理生理學教科書,改寫了休克的分期,將休克第三期由微循環凝血期改為微循環衰竭期,加入了治療後無複流和頑固性低血壓等內容,在全國病理生理學教材中直接引用了發表於Shock雜誌的圖解。發表的論文,多次被SCI雜誌推薦評論、發表於SCI雜誌封面、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大會報告、6次主持國際學術會議、應邀撰寫綜述、並應邀到美國4所大學講學。
2009年受國際著名出版社Research Signpost邀請主編出版了“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一書,這是中國休克學者第一次應邀在國際上出版的英文專著。被聘請為美國休克學會當選會員(selected member)、美國Shock雜誌編委、美國Critical Care Medicine雜誌評審專家(reviewer),國際休克學會聯盟(IFSS)理事、也是IFSS的創建人之一。
獲獎記錄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各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1959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1987年獲第四屆世界微循環大會獎。立三等功6次,1988年被總政治部、總參謀部授予“全軍院校優秀教員”稱號,1998年獲總後勤部優秀科技人才建設伯樂獎,2000年被總後勤部授予“科學技術一代名師”稱號。
1、重症燒傷性、失血性休克微循環與白細胞流變學變化的實驗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
2、天年素醫用功能輔料,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
3、血管平滑肌鉀通道激活和細胞膜超極化參與休克低血管反應性發生,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