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伊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30.11.26
- 職業:雷射技術專家
- 主要成就:《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氣體物理力學》撰寫
《雷射與金屬相互作用時涉及的原子分子物理問題》撰寫 - 性別:男
簡介,學術論文,
簡介
趙伊君 (1930.11.26-- ) 雷射技術專家。北京市人。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員。60年代初參加了我國核爆炸光輻測試分析工作,研製出最小照度到來時間測試儀等3種測試設備,並參加核試驗。70年代起在從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的過程中,開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學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從原子微觀結構出發求出輻射流體計算中所需材料或介質物性參數的一系列具體物理力學方法,編制的原子X(波函式和3-nj符號計算程式已在我國獲普遍套用。80年代後主要從事強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及強雷射技術研究工作。在國內首次提出雷射脈衝引起固體熱激波、產生層裂;連續雷射使材料產生力學——熱學聯合破壞;雷射燒蝕玻璃鋼複合材料產生碳化,改變電磁性能等多種模型;主持並參研的強雷射技術課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論文170餘篇。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3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歷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助教、原子工程系講師,長沙工學院教研室主任,國防科技大學套用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光子對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員。 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
學部院士。是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光學學會雷射專業委員會成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光電子技術專業組副組長,《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副主編。長期從事原子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學雷射技術的教學和研究。60年代初,研製出核爆炸光輻射最小照度到來時間測試儀,參加中國第一、二次核試驗,獲得有價值的測量結果。70年代進行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從原子微結構出發,求出輻射流體計算中所需材料或介質物性參數的一系列具體的物理力學算法,後又提出雷射脈衝引起固體熱激波,產生高壓、層裂;連續雷射使材料軟化,產生力學熱學聯合破壞;雷射燒蝕玻璃鋼產生碳化,改變其電磁特性等多種機理的理論模型,並進行了實驗驗正。80年代後主要從事強雷射技術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多次獲國家級、部委級科技進步獎。與人合著《角動量與原子能量》、《原子結構的計算》等;撰有《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氣體物理力學》、《雷射與金屬相互作用時涉及的原子分子物理問題》等論文170多篇。
學術論文
TDI-CCD的特性及改進方法分析
強迫對流冷卻下雷射視窗熱效應分析
燃燒驅動連續波DF化學雷射器的輸出光譜
三軸跟蹤平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