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仲卿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趙仲卿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趙仲卿傳
趙仲卿,天水隴西人也。父剛,周大將軍。仲卿性粗暴,有膂力,周齊王憲甚禮之。從擊齊,攻臨秦、統戎、威遠、伏龍、張壁等五城,盡平之。又擊齊將段孝先於姚襄城,苦戰連日,破之。以功授大都督,尋典宿衛。平齊之役,以功遷上儀同,兼趙郡太守。入為畿伯中大夫。王謙作亂,仲卿使在利州,即與總管豆盧勣發兵拒守。為謙所攻,仲卿督兵出戰,前後一十七陣。及謙平,進位大將軍,封長垣縣公,邑千戶。高祖受禪,進爵河北郡公。開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軍總管從河間王弘出賀蘭山。仲卿別道俱進,無虜而還。復鎮平涼,尋拜石州刺史。法令嚴猛,纖微之失,無所容舍,鞭笞長史,輒至二百。官人戰忄栗,無敢違犯,盜賊屏息,皆稱其能。遷兗州刺史,未之官,拜朔州總管。於時塞北盛興屯田,仲卿總管統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輒召主掌,撻其胸背,或解衣倒曳於荊棘中。時人謂之猛獸。事多克濟,由是收穫歲廣,邊戍無饋運之憂。會突厥啟民可汗求婚於國,上許之。仲卿因是間其骨肉,遂相攻擊。十七年,啟民窘迫,與隋使長孫晟投通漢鎮。仲卿率騎千餘馳援之,達頭不敢逼。潛遣人誘致啟民所部,至者二萬餘家。其年,從高熲指白道以擊達頭。仲卿率兵三千為前鋒,至族蠡山,與虜相遇,交戰七日,大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復破之,虜千餘口,雜畜萬計。突厥悉眾而至,仲卿為方陣,四面拒戰。經五日,會高熲大兵至,合擊之,虜乃敗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餘里。時突厥降者萬餘家,上命仲卿處之恆安。以功進位上柱國,賜物三千段。朝廷慮達頭掩襲啟民,令仲卿屯兵二萬以備之,代州總管韓洪、永康公李藥王、蔚州刺史劉隆等,將步騎一萬鎮恆安。達頭騎十萬來寇,韓洪軍大敗,仲卿自樂寧鎮邀擊,斬首虜千餘級。明年,督役築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啟民。時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偉按之,並實,惜其功不罪也。因勞之曰:“知公清正,為下所惡。”賜物五百段。仲卿益恣,由是免官。仁壽中,檢校司農卿。蜀王秀之得罪,奉詔往益州窮按之。秀賓客經過之處,仲卿必深文致法,州縣長吏坐者太半。上以為能,賞婢奴五十口,黃金二百兩,米粟五千石,奇寶雜物稱是。煬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書事。其年,卒,時年六十四。謚曰肅。贈物五百段。子弘嗣。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