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岸

越岸

越岸常指越岸沉積,如分流間灣、分流河道、沼澤等等,是湖泊三角洲的構成模式中的一種。越岸沉積層主要由洪水沉積形成,主要由泥岩砂岩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岸
  • 外文名:overbank
  • 運用領域:土木工程
  • 相關:越岸沉積
概念,越岸沉積,越岸水流蝕積扇,湖泊三角洲內部構成特徵,湖泊三角洲平原成因相組合,越岸沉積,分流河道,廢棄分流河道,

概念

越岸常指越岸沉積,是湖泊三角洲體系內部構成中的一種模式。越岸沉積層是由泥岩和少量砂岩組成,它們是在較大河道之間的地區主要由洪水沉積而成的。它們含有能表明是緩流沉積的一些特徵。

越岸沉積

越岸沉積層是由泥岩和少量砂岩組成,它們是在較大河道之間的地區主要由洪水沉積而成的。它們含有能表明是緩流沉積的一些特徵,這與沉積河流相砂岩之急得多的水流成鮮明對照,但越岸沉積層與河流相砂岩又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泥岩雖然通常並不到處都是鈣質的,它們呈紅色或不太普遍的綠灰色,具很細的紋理到很薄的層狀或塊狀。和近岸湖相紅色泥岩中局部分布的生物潛穴比較,這種泥岩一般沒有或很少有潛穴。乾裂雖不普遍,但可深至2(0.6米),這被認為是在洪積平原上地表暴露的可靠證據。或多或少有些小的常年湖或池塘無疑會出現在洪積平原上,但是由停滯水體沉積的確鑿證據是不足的。0~4時(0~10厘米)厚的灰色到粉紅色石灰岩薄透鏡體的存在暗示它們沉澱在小湖或池塘中,在一些泥岩中存在的細紋理與這種解釋是一致的,雖然這並非必然的判斷。
越岸沉積內的砂岩層是很薄的(1~3呎或0.3~1米厚),局部出現的潛穴並不普遍,含有缺乏卵石的很細到細粒的,中等分選的砂岩,具很薄至薄的不規則層狀或局部為塊狀的波痕交錯紋層。所有這些特徵都暗示是由緩流沉積的,特別是與附近河流相砂岩中至急流的充分證據比較時,顯得更為明顯。
那些原先為紅色的泥岩已被褪色成綠灰色,這就能夠說明那裡的泥岩是直接位於河流相砂岩層的下面。在這裡,6吋到大約3呎(1 5厘米~1米)厚的綠灰色泥岩蝕變帶產於與砂岩的接觸面上,它平行於不規則的且遭沖刷的砂岩的底面,而且紅灰色分層面橫切了泥岩中的層理。在整個泥岩層都是綠灰色的地方,不可能確定它是否曾經是紅色的,但是追索出的那一層有時看出在側向上是逐漸過渡到紅色的,或者是在另外的情況下,過渡到含有不規則紅色斑點的綠灰色泥岩。處於這種情況下的綠灰色泥岩原來可能曾經是紅色的,而其後才被褪色成綠灰色。
越岸沉積層缺少植物印痕和碳化植物碎片,用化學分析測定時,它們含少量有機碳或不含有機碳。這或者是由於在洪積平原上地表暴露而氧化使植物質被破壞,或者是在乾燥或半乾燥環境中的洪積平原上植物稀少。

越岸水流蝕積扇

在強烈風暴時期,能夠從海岸砂中侵蝕出大量的沉積物,並以越岸水流蝕積扇的形式進一步分布在內陸地區。
現代大多數重要的越岸水流蝕積扇是由颶風形成的,這種颶風是熱帶風暴,具有氣旋似的風循環。風速一般為12蒲福(>118公里/小時)或更大。平均每2.5年出現一次強烈颶風,因此它們是一種重要的地質營力。 ·
在颶風時期,海面在2.5~5小時內可以升高4米。由於風壓和低氣壓就造成了波濤洶湧的海面。這種現象常發生在美國南部的大西洋海岸,特別是在墨西哥灣的德克薩斯州海岸。在這樣的颶風時期,相當粗的物質如宏體無脊椎動物、珊瑚碎屑和岩屑從25米或更深的水區搬到海灘上和海岸沙丘群之外。在許多地方,海岸沙丘被衝破並形成一條越岸水流沖蝕溝。從海灘和海岸沙丘侵蝕出來的砂被搬運並以越岸水流蝕積扇的形式沉積在鹽沼和(或)淺水瀉湖上的障壁島背側(向陸側)
沖蝕溝分叉成幾條呈扇形排列的分流。從平面上看,蝕積扇好象是一個邊緣受到強烈切割的環形體的一部分。橫削麵上則呈楔狀。
安德魯斯(1970)在德克薩斯州海岸中部的聖約瑟夫島上測量過這種蝕積扇沉積物的厚度。這個蝕積扇分布在7公里的一個地區,中部厚125厘米,近邊緣厚75厘米。越岸水流蝕積扇由連續蝕積扇的幾個重迭的砂質毯狀層構成,其中的每個蝕積扇都是由颶風形成的。每一砂質毯狀層都以富含介殼的層開始,它與下面的沉積物呈侵蝕接觸。在含介殼的層位中,來自不同生物群落的各種宏體無脊椎動物的介殼混雜在一起。然後是具有發育良好的平紋層砂的砂質層。在沖蝕溝及其分流中以及在扇表面的某些部位,常見廣泛分布有小波痕層理和反丘交錯層理的囊狀體。在蝕積扇內的窪地(小湖泊)中可以沉積泥質層。局部地方常見到氣泡砂構造。在局部地方還常見到生物擾動構造,包括植物根斑點和類球粒砂層。在生活遺蹟中見到了小圓柱形的昆蟲潛穴和沙蟹與招潮的孤立大型傾斜的Y形或U形潛穴,如美國喬治亞海岸的蝕積扇。很有可能,在進積海岸的層序中,蝕積扇的砂質毯狀層合併在鹽沼和瀉湖沉積物內。在海岸進一步推進的時期中,這種砂質毯狀層又被鹽沼和瀉湖沉積所覆蓋。

湖泊三角洲內部構成特徵

湖泊三角洲是河流進積到湖泊中形成的三角洲。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通過對鄂爾多斯盆地的研究.識別和建立了一種由河流進積於湖泊之中形成的湖泊i角洲沉積模式(李思田等,1990;胡元現等,1989;焦養泉等,1992;王龍樟,1992;李思田等,1992)。而另一個典型實例,則是由Ayers和Kaiser(1984)報導的美國保德河盆地尤寧堡組的湖泊三角洲體系,實際上,湖泊三角洲屬於河控三角洲系列,只不過其蓄水盆地是相對較淺的湖水而已。由於河流作用明顯,湖泊三角洲的分流河道可以在湖泊中延伸很遠,所以湖泊三角洲具有鳥足狀形態。具有淺水性質的湖泊三角洲沉積體系在沉積構成上與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相似,它也可分為三大組合,成因相達16種之多(圖1)。
越岸
圖1

湖泊三角洲平原成因相組合

湖泊三角洲平原成因相類型複雜多樣,但成因相的空間配置具有規律性(圖2)。主要成因相有分流河道、廢棄分流河道、天然堤、越岸沉積、三角洲平原小型湖、分流間灣、決口扇、決口三角洲和泥炭沼澤等。
越岸
圖2

越岸沉積

越岸沉積位於分流間窪地的邊緣,為砂泥互層沉積。薄層砂岩為洪泛事件沉積,粉砂岩或泥岩為背景沉積
(圖3)。小型水流波痕紋理、波狀層理及水平紋理髮育,植物碎屑及根化石豐富。
越岸
圖3

分流河道

分流河道是三角洲的骨架部分(圖2)。通常位於三角洲平原的底部,平面上呈指狀分布,剖面上為透鏡狀,厚15m左右,寬度小於200m。其底界面為沖刷面,通常下切三角洲前緣沉積。河道內部以大型槽狀交錯層理為主,向上層理規模變小。在湖泊三角洲沉積體系中其粒度最粗、雜基最少、孔滲性相對最高。

廢棄分流河道

廢棄分流河道沉積通常位於分流河道頂部,能完整保存原始分流河道的透鏡狀形態,寬70m左右,深8m左右。河道底部具有沖刷面和泥礫等滯留沉積物,之上直接充填富含有機質的粉砂岩和泥岩,偶爾夾有決口扇砂體(圖4)。
越岸
圖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