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科學大戰——科學與社會關係中迷失了的話語

《超越科學大戰——科學與社會關係中迷失了的話語》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美]奧利卡·舍格斯特爾 。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章節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美]奧利卡·舍格斯特爾 著
出版時間:2006-10-18
字 數:288 千字
書 號:B0418
ISBN:7-300-07319-0
譯 者:
包 裝:平
印 次:1-1
開 本:16

內容簡介

本書收編了不同學者關於“科學大戰”的定位的觀點,透過多種視角——歷史的、社會學的、哲學的、科學的、心理學的——將作為社會現象的科學情景化,並對“科學大戰”劃界。全書力圖消解傳統上所理解的“科學大戰代表了兩種文化的衝突的觀念”,並嘗試更好地理解科學衛士一直堅持“科學和理性”的原因。
本書以科學家的眼光針對普通讀者,也同樣為學術界而寫。

作者簡介

奧利卡·舍格斯特爾,美籍芬蘭人,獲得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化學與社會學雙碩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技術學院社會學教授,社會科學系主任。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學與價值、社會理論以及社會和生命科學之間關係的問題。曾獲得“古根海姆基金”、“富布萊特基金”、“美國哲學學會基金”與“洛克斐勒基金”。著有Defender of the

章節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科學和科學的社會與文化研究:敵人還是盟友? 奧利卡·舍格斯特爾
一、“科學大戰”的語境
二、建構主義者的批評
三、1994年——恐怖年及其之後
四、建構主義者的立場為何會困擾科學家
五、誰具有批評科學的權力?科學大戰中一個隱藏的問題
六、艾倫·索卡爾詐文的意圖
七、誰擁有科學史?索卡爾詐文的後果
八、科學大戰的延續:對科學的社會與文化研究的圍攻
九、本書的計畫
十、找回科學家
第二章 當前科學和技術的社會與文化研究中的反科學 亨利·鮑爾
一、當前的發展
二、在STS中真的存在和科學的對抗嗎? (一)反科學情緒的事實(二)透視反科學的情緒(三)對科學的不理解(四)虛偽:和實踐相對立的空談
三、STS的目的(一)STS是如何形成的?(二)我對當前的STS在知識上的不滿(三)學科尷尬
四、在什麼情況下STS很可能繁榮?
第三章 在科學社會學發展中的某些模式和過程——科學社會學60年紀念筆記 貝納德·巴伯
一、書寫科學的社會研究史
二、一般社會體系理論的套用
三、政治的和意識形態的反應
四、缺乏體系的理論的影響
五、別理睬理論:一個顯著的經驗事實的重要性
六、新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七、“強綱領”的弱點
八、社會學專業的學術交流
九、跨學科的學術交流
十、價值和意識形態的重要性
十一、簡要的結論
第四章 反反科學:一種尋找解釋的現象第一部分 對目前“反科學”主張的剖析 奧利卡·舍格斯特爾
一、認真對待科學衛士
二、各種“反科學”
三、科學家可能反科學嗎?科學大戰和當前天性教化的爭論間的聯繫
四、卡爾·波普對英國科學預算的不利影響:20世紀80年代英國的一個論題
第五章 反反科學:一種尋找解釋的現象第二部分 關於科學的社會角色的衝突 奧利卡·舍格斯特爾
一、關於科學的文化意義的爭論
二、作為啟發工具的“反科學”
三、科學客觀性的政治意義
四、科學大戰中迷失的理性
第六章 20世紀的科學圖景 沃勒瑞·卡拉柯夫
一、變化中的看待科學的觀點
二、科學:無止盡的前沿
三、科學:直接的生產力
四、科學學
五、化學:機遇地帶
六、科學:一種危險的權力
七、大科學的結束
八、重新界定科學
第七章 後學術科學——以系統和規範建構的知識 約翰·齊曼
一、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科學
二、學術科學
三、科學氣質的要素
四、制度化的科學精神的氣質
五、知識生產的新模式
六、網路化知識的特徵
七、地域語境中的解題
八、利益和知識的融合
九、誰設定了這個問題?
十、什麼被認為是優點?
十一、從專業知識到專業技術
十二、流浪藝人在哪裡領取他們的薪水?
十三、後工業科學
十四、後現代知識
十五、模式2的認識論特徵
十六、什麼為客觀性定價?
十七、結束語
第八章 客觀性的社會理論 斯迪芬·弗尤茲
一、客觀性的多重含義
二、作為一種修辭的客觀性
三、作為權力的客觀性
四、這種立場的矛盾性
五、批判理論的某些經驗困難
六、客觀性和社會狀態
七、對新的客觀性的某些建議
八、作為中介的客觀性
九、客觀性的伴隨效應
十、信任
十一、某些可能的客觀性
十二、結論
第九章 觀望鏡下的科學的社會與文化研究——一種知識的進路 史蒂夫·弗勒
一、科學大戰:一場即將發生的衝突
二、科學大戰的歷史背景
三、STS向“學界左派”的轉變(以及我向STS的轉變)
四、英國戰場
五、索卡爾詐文
六、本該如何?現在又該如何? 人名索引主題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