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超越概念·聽力:教師用書(第1冊)》特點:第一,教材採用了中美教授、學者合作編寫的形式。由中外學者合編教材國內已有先例,但是本套教材無論從編撰者的數量到編寫人員的素質,從雙方合作的廣度到相互交流的深度,從教材種類所涵蓋的範圍到其內容的真實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編寫初始由中方編者提出編寫思路、選材要求,之後將要求交付美方編者,由美方編者在美國選材。在選材過程中,雙方經過多次討論,最後確定每一篇課文的內容與長度。然後由中方編者根據所選內容編寫配套的練習,最後由美方審讀並潤色。這種分工方式最充分地利用了雙方的優勢:中方編者不但有在國外學習、工作、獲取學位的經歷,而且長期在國內高校從事英語教學,對國內學生的需求以及國內現有教材的情況了如指掌,可以準確地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難易程度。而美方編者的優勢在於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英語教學和文化的認知與了解。他們出國前均為國內高校英語教師,並有在美國大學英語系不低於20年的教學經驗。他們不但對國外的英語教學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對英語語言和文化有一種直覺的感知。而這種感知是從任何教科書中學不到的。憑著這種感知,他們不但可以在教材的最終審定過程中杜絕那種語法全對但讀起來不像英語的中式英語,更能夠在選材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住西方文化核心的東西。
第二,教材以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為切人點,全部課文採用英文原文。教材的配套練習有很強的針對性,適合我國高校英語專業課堂教學使用。以精讀教材為例,從第一冊的第一課起,全部的課文均採用有實質內容的英文原文,從而徹底摒棄了無文化內容的以句型練習為主的課文。另外,語法講解和練習均出自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現象,而不是脫離課文內容、為語法而講語法的訓練。這樣安排語法的講解和練習就是將語法放在一個從屬的地位。語法僅僅是對語言現象的描述與詮釋,而不是規範語言對錯的標準。與課文的文化內涵和語言的活力相比,語法理應處於從屬地位。無論是以書面語為主的精讀、泛讀課文,還是形式活潑的聽力、口語課文,有很多句子是“不符合語法規則”的。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符合語法的句子才是語言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語言。
作者簡介
編者:賈國棟 (美國)石逸莉 葛曉華 叢書主編:何其莘 (美國)楊孝明
何其莘,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2005年任北外副校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清華大學雙聘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29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教育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英國文學學會會長、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成果包括:Listen to This《新概念英語》,《文化透視英語教程》,《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英國戲劇史》,《英國中古時期文學史》,《中國學者眼中的英國文學》等。
楊孝明,博士,教授。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後獲英國諾丁漢大學英語碩士學位、美國鮑陵格林州立大學英語博士學位。在俄亥俄州鮑陵格林大學和新澤西州海洋郡學院任教二十餘年,教授英文寫作、英美文學和語言學等課程,現為新澤西州海洋郡學院英語系終身教授。主要成果包括:The Rhetoric of Propaganda, Error of Creativity,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ing,《中國式英語錯誤分析》,《文學批評理論的運用》等。
圖書目錄
College Life
Fitness and Health
Internet
Shopping
Lifestyle
Making Friends
Food
Travelling
Home and Family
Transportation
Thanksgiving &Christmas
TV & Movies
Sports
Weather and Climate
Music and Musicians
Newspapers&Magazines
圖書序言
培養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要有合適的教材:不是那種僅僅文字漂亮卻沒有太多文化內涵的傳統教材,而是具有時代特徵,選自政治、經濟、社會真實交往,含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讀本,同時兼有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活潑、互動的教學方法以及配套的課外實踐活動。這就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超越概念”這套英語專業系列教材的宗旨。
“超越概念”是一套完整的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系列教材,涵蓋了2000年教育部頒布執行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的“英語技能”和“英語知識”兩大課程板塊中的所有課程,由一批長期從事國內高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的中國教師和一批美國學者(均為20世紀80年代赴美留學,而後在美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和終身教職的華裔教授)合作編寫而成。
與國內高校當前使用比較廣泛的幾套英語專業教材相比,“超越概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教材採用了中美教授、學者合作編寫的形式。由中外學者合編教材國內已有先例,但是本套教材無論從編撰者的數量到編寫人員的素質,從雙方合作的廣度到相互交流的深度,從教材種類所涵蓋的範圍到其內容的真實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編寫初始由中方編者提出編寫思路、選材要求,之後將要求交付美方編者,由美方編者在美國選材。在選材過程中,雙方經過多次討論,最後確定每一篇課文的內容與長度。然後由中方編者根據所選內容編寫配套的練習,最後由美方審讀並潤色。這種分工方式最充分地利用了雙方的優勢:中方編者不但有在國外學習、工作、獲取學位的經歷,而且長期在國內高校從事英語教學,對國內學生的需求以及國內現有教材的情況了如指掌,可以準確地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難易程度。而美方編者的優勢在於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英語教學和文化的認知與了解。他們出國前均為國內高校英語教師,並有在美國大學英語系不低於20年的教學經驗。他們不但對國外的英語教學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對英語語言和文化有一種直覺的感知。而這種感知是從任何教科書中學不到的。憑著這種感知,他們不但可以在教材的最終審定過程中杜絕那種語法全對但讀起來不像英語的中式英語,更能夠在選材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住西方文化核心的東西。
第二,教材以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為切人點,全部課文採用英文原文。教材的配套練習有很強的針對性,適合我國高校英語專業課堂教學使用。以精讀教材為例,從第一冊的第一課起,全部的課文均採用有實質內容的英文原文,從而徹底摒棄了無文化內容的以句型練習為主的課文。另外,語法講解和練習均出自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現象,而不是脫離課文內容、為語法而講語法的訓練。這樣安排語法的講解和練習就是將語法放在一個從屬的地位。語法僅僅是對語言現象的描述與詮釋,而不是規範語言對錯的標準。與課文的文化內涵和語言的活力相比,語法理應處於從屬地位。無論是以書面語為主的精讀、泛讀課文,還是形式活潑的聽力、口語課文,有很多句子是“不符合語法規則”的。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符合語法的句子才是語言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