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左與右:課程改革的第三條道路

超越左與右:課程改革的第三條道路

基本介紹

  • 書名:超越左與右:課程改革的第三條道路
  • 作者:郝德永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Beyond Left and Right the Third Way of Curriculum Reform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頁數:282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超越左與右:課程改革的第三條道路》以對課程改革方法論的檢視與重建為主要內容,立足於“二重性”原理,揭示、批判二元論立場所造成的課程改革理論基礎、定位、邏輯、方式的錯位現象及課程改革實踐的失敗境遇,在此基礎上《超越左與右:課程改革的第三條道路》為課程改革確定一條超越左右對立的簡單化思維,遵循“既是……又是……”的結構化原則的第三條道路。

作者簡介

郝德永,男,1964年生,遼寧北鎮人。教育學博士,瀋陽師範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學原理。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課程·教材·教法》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獲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4項。現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遼寧省“新世紀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培養工程”人選。

圖書目錄

引論 課程改革邏輯與方法的世紀審判及轉換
第一章 變革的力量:改變課程改變教育
一、課程改革的緣起與動因
(一)社會需求的時代性與課程功效的滯後性
(二)教育性資源的豐富性與課程空間的有限性
(三)教育期待的多元性與課程旨趣的單向性
二、課程改革的要義與意義
(一)課程改革是教育活動從自發走向自覺的標誌與象徵
(二)課程改革是教育決策科學化、理性化的手段與保障
(三)課程改革是教育範式恰切性狀態實現的前提與途徑
三、課程的歷史沿革與“代際”突變
(一)政治理性主義課程範式
(二)宗教神道主義課程範式
(三)人文主義課程範式
(四)科學主義課程範式
四、課程重建運動:當代西方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戰後英國課程改革
(二)戰後美國課程改革
(三)戰後日本課程改革
第二章 新課程改革:中國基礎教育的長征之旅
一、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反思
(一)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歷史進程
(二)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歷史經驗與教訓
二、歷史性跨越: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
(一)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推進過程
(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創新與突破
(三)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不良傾向
(四)新課程改革的內部障礙及癥結
第三章 本質主義:課程改革理論基礎的失范
一、本質主義知識論及其“合法性”危機
(一)知識的客觀性標準與確定性品質
(二)知識的公共性邏輯與肯定性立場
(三)知識的還原性思維與單向度路徑
二、教育學的本質主義追求及其悲慘命運
(一)次等學科的地位
(二)並不科學的科學化邏輯
(三)作為指令的現實性存在依據
三、“定義性”思維與教育的“錯位”詮釋現象
(一)過度詮釋現象
(二)非歷史性詮釋現象
(三)非對象式詮釋現象
四、教育者信條與“塑造性”學習
(一)學習信念的他律性品質與教化性學習邏輯
(二)學習期待的非主體品質與強制性學習模式及策略
(三)學習評價的篩選性品質與排斥性學習氛圍
第四章 變革的陷阱:課程改革的方法論檢視
一、課程改革定位的錯位
(一)課程改革作為一種政治運動
(二)課程改革作為一種社會“療方”
(三)課程改革作為一種新政“要件”
二、課程改革方式的扭曲
(一)突變式:課程改革過程的脫節
(二)垂直型:課程改革支持性環境的缺乏
(三)革命化:課程改革路線的偏失
三、課程改革方法的本質主義立場及困境
(一)二元論思維及盲人摸象式課程改革信條的價值性紊亂
(二)“主義化”邏輯及“繭式化”課程改革立場的難為境遇
(三)還原論方法及單向度課程改革“處方”的無為狀態
四、課程改革的未曾“發生”狀態及“無效”狀況
(一)“專家操縱”造成教師的“未改變”狀況,致使課程改革陷入未曾“發生”狀態
(二)職業權利的缺乏造成教師主觀上不支持改革,致使課程改革只是得到有限的、支離破碎的執行
(三)職業能力的缺乏造成教師客觀上不適應改革,致使課程改革形式上變化較多、實質性進步很小
第五章 立場的轉換:課程改革認識論基礎的重建
一、當代教育的不可“定義性”品質
(一)當代教育的超越性邏輯與品質
(二)當代教育的建構性邏輯與品質
(三)當代教育的內在性邏輯與品質
二、當代課程的生成性品質與自律途徑
(一)課程的生成性邏輯
(二)自主權原理與對話中心課程
(三)學習者信條與協商式學習
(四)非等級評價與支持性學習環境
三、當代課程的知識論邏輯轉換
(一)打破知識“壓縮餅乾”的課程定位
(二)超越“肯定性”的課程知識思維
(三)轉變“特殊認識過程”的課程實施立場
第六章 突破二元對立:哲學社會學方法論新視野
一、超越門戶之見——後現代主義的哲學方法論
(一)波瀾壯闊的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
(二)反本質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最強音
(三)走向修正與折中的“第三種形上學”
二、超越結構與行動的對立——當代實踐社會學方法論
(一)經典社會學方法論的二元對立癥結及困境
(二)布迪厄的反思性社會學方法論
(三)吉登斯的二重性社會學方法論
第七章 超越左與右:課程改革的第三條道路
一、課程改革過程及其複雜性品質
(一)課程改革的過程及程式
(二)課程改革過程的複雜性品質
二、課程改革方法論恰切性的一般指標
(一)時代性
(二)專業性
(三)複合性
三、課程改革的立場與原則
(一)整體性立場
(二)過程性思維
(三)實踐性路徑
四、課程改革的中介道路
(一)中介道路的辯證性品質與邏輯
(二)中介道路的系統性信念與立場
(三)中介道路的折中性路徑與方法
結論 課程改革研究的新視點與新規則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