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由最初的超聲生物學效應課題組發展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2000年被重慶市教委評為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衛生局評為超聲醫學工程重點學科,2002年被重慶市科委評為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同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評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超聲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同時國際超聲治療學會秘書處及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治療委員會秘書處設定在本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 時間:20年
  • 研究方向:超聲工程化關鍵技術
  • 實驗室主任:王智彪教授
基本情況,內部機構設定,主要研究方向,人才隊伍,研究條件,主要研究成果,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發展思路與目標,

基本情況

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由最初的超聲生物學效應課題組發展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2000年被重慶市教委評為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衛生局評為超聲醫學工程重點學科,2002年被重慶市科委評為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同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評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超聲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同時國際超聲治療學會秘書處及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治療委員會秘書處設定在本實驗室。實驗室以超聲治療學及相關的醫學、工程等交叉學科為研究領域,已初步建成了國際超聲治療領域學術交流的平台,可為研製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聲治療醫療器械提供技術支撐,培養相關領域的複合人才。
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智彪教授: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超聲醫學工程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專家,“長江學者與創新研究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市首批超聲醫學學術技術帶頭人,世界首台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簡稱海扶刀)的發明者。2008年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超聲生物學效應研究,研製出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簡稱“海扶刀”)。歷年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30餘項,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近2年已在該領域著名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被SCI、EI、ISTP等收錄。獲國家專利8項,國際發明專利7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重大科技成果及突出貢獻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協“求是”傑出成果轉化獎、第四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等多項獎勵。主編《實用超聲治療學》、參編第四版《超聲醫學》。培養碩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27名。
現任國際超聲治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學術委員會主任馮若教授:理學博士,南京大學教授,兼任重慶醫科大學、荊州師院和贛南師院的名譽教授;《UltrasonicsSonochemistry》國際編委,《超聲醫學雜誌》、《套用聲學》等國內4種雜誌的編委。從事分子聲學、聲表面波器件、醫學超聲物理基礎、聲化學、超聲外科等研究40餘年,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89篇;主編《超聲手冊》、《實用超聲治療學》、《超聲診斷設備原理與設計》、《聲化學及其套用》及《生物醫學超聲》6本專著,參與撰稿《超聲醫學》、《AdvancesinSonochemistry》等20多部專著。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中國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等國內獎項24項,獲世界WFUMB和美國AIUM聯合頒發的“PioneerAward”;獲美國電鍍、表面處理學會(AESF)頒發的“AbnerBrennerAward”等國外獎項3項。

內部機構設定

實驗室主任1名,負責科研活動和平台建設等事務;實驗室副主任2人,分別負責日常行政、財務人事以及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開放交流等事務;另設辦公室主任1名,具體負責管理日常工作和財務。實驗室設定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名,學術委員14名,其基本職能是把握研究方向,檢查研究進度,計畫人才培養,部署課題投標與招標,組織學術交流。組織機構如下:

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超聲生物生理效應及其分子、物理機制:主要開展超聲治療腫瘤及某些疑難病、常見病的生物生理效應(分子、細胞、組織和個體水平)、熱和非熱效應調控及其物理機制;增敏超聲生物生理效應的方法和機理;超聲熱消融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超聲作用下組織器官應力分布動態變化及其生物生理效應的研究。
方向二:治療超聲工程化關鍵技術的理論基礎:主要開展聚焦超聲組織聲場設計和調控的理論基礎;組織聲學環境中的關鍵聲學理論和改變組織聲學環境的機理;治療超聲的生物學效應線上測控方法和效果評價準則;基於個人影像學的超聲治療疾病的劑量預測和反饋的研究。
方向三:超聲治療疾病的共性科學問題:主要開展超聲治療後靶組織及機體的即時、短期、長期的功能、狀態評價;聚焦超聲臨床治療的疾病譜和適應症;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臨床治療方案標準化的理論基礎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方向四:細胞組織聲學:主要開展器官、組織、細胞聲振動現象、規律及其機制;器官間聲振動感應和組織、細胞聲共振機制;細胞的光聲效應機制。

人才隊伍

學術委員會名單:馮若(主任委員)、俞夢孫、陶祖萊、黃愛龍、王智彪、伍烽、GailterHaar、陳偉、TJMason、LACrum、王芷龍、陳文直、王新房、王澍仁、汪偉。
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
方向一:超聲生物生理效應及其分子、物理機制
學術帶頭人:於廷和
學術骨幹:黃愛龍、劉杞、白晉、李成志、宋錦璘、程遠
方向二:治療超聲工程化關鍵技術的理論基礎
學術帶頭人:吳君汝
學術骨幹:李發琪、葉方偉、王芷龍、曾德平、馮若
方向三:超聲治療疾病的共性科學問題
學術帶頭人:伍烽
學術骨幹:陳文直、鄒建中、朱輝、汪偉、張煉
方向四:細胞組織聲學
學術帶頭人:王智彪
學術骨幹:王志剛、黃晶、周蘭、王華、方廖瓊、許川山
近年來,實驗室通過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和人才管理辦法,加強了人力資源的開發。實驗室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自動化、計算機和精密機械製造等學術思想融為一體,不斷壯大醫工交叉融和的學術隊伍;注重人才培養和科研素質的提高;並配備每個專業的高中級專業人員,共同完成研究工作,雲集了一批多學科交叉、醫工緊密結合,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現有人員總數78人,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7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10人、固定人員中14人獲博士學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人(見下表)。2004年,實驗室所在研究團隊被國家教育部列為首批創新團隊。團隊負責人王智彪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8年)獲得者。此外,本學科還掛靠相關學科(如婦產科/眼科/外科/腫瘤學等)設有博士、碩士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注重研究生的培養,使研究的後備力量強、整體素質高,形成一支既朝氣蓬勃又治學嚴謹的學術梯隊。該實驗室已培養碩士研究生62名、博士研究生23名、博士後4名,在校本科生180名、碩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後5名。
研究隊伍情況
類別
人數
“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人才
2
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1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獲得者
1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創新人才
1
高等學校巴渝學者特聘教授
1
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3
教授
13
副教授
28
博士
20
其他固定人員
37
國家級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
1
研究隊伍總數
78

研究條件

目前,實驗室面積約3000m2,固定資產總值約3000餘萬元。實驗室分為醫學實驗區、工程實驗區、MRI/US引導的超聲治療實驗區以及實驗猴飼養基地等。實驗室目前擁有的大型儀器有:貝克曼離心機,倒置生物顯微鏡,B超,超聲診斷探頭,超淨工作檯,三洋低溫冰櫃,三洋超低溫冰櫃,CO2培養箱,三星計算機(工控機),TV系統,超音波細胞粉碎儀,水平流雙人超淨台,垂直層流罩,分體式空調,戴爾計算機,酶標儀,IBM微型計算機,呼吸機,投影機,測厚儀,皮膚B超儀、數字頻率計、模擬、數字實驗葙、純水儀、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寬度高頻換能器等。各種大型儀器的使用率達到90%以上,並且實行對外開放,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同時,實驗室也根據自身的研究需要,自行研製和改造了部分儀器設備,包括:包括HIFU腫瘤治療系統、超音波婦科治療儀、CZB型超音波鼻炎治療儀等。這些儀器的研製和改造保證了實驗室科研工作的良好進展。
磁共振導航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系統

主要研究成果

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總計100餘項,包括863項目、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及多個面上項目,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0項,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論文50餘篇,以第一、二、三作者或合作者出版《超聲治療學》、第三、四版《超聲醫學》、《現代介入性超聲診斷與治療》等學術專著10部;HIFU治療設備獲200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目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所獲的國家最高獎項),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畫重大科技成果獎、國家重點新產品(2項)、信息產業部重大技術發明獎1項、重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等榮譽。研究成果獲國際發明專利8件(包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國家專利17件;德國權威機構組織英國牛津大學多名專家組成研究小組,在經過長達3年的臨床試驗後,證明其對肝癌、腎癌等安全、有效,這為HIFU設備的臨床研究和申請國內外認證工作積累了經驗,目前已通過英國MDA認證、歐盟CE認證、韓國KFDA認證。近年來實驗室在超聲生物學效應及臨床套用基礎研究的有關成果已經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評價。本實驗室先後研製了五代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腫瘤治療系統和超聲治療系列產品,並不斷最佳化系統,全部通過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了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已在英國牛津、日本、韓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內外50餘家醫院治療患者上萬例;CZF婦科治療儀到2008年底已經在700多家醫院使用,治療上百萬患者,給廣大婦女帶來了福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

近年來,實驗室加強了國際合作與交流,派實驗室學術骨幹出訪韓國、日本、義大利、美國、法國等,並接待韓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共60人次前來進行有關學術交流。聘請了英國考文垂大學著名教授、歐洲聲化學學會主席T.JMason教授,英國皇家瑪斯頓醫院、前國際超聲治療學會主席GailTerHaa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套用物理實驗室主任、世界知名的聲學物理學家Crum教授,空軍四所俞夢孫院士,南京大學馮若教授為重慶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等。他們不定期前來實驗室,開展關於超聲治療學、醫療器械等國際發展前沿及現狀等的學術交流。

發展思路與目標

未來將建立聚焦超聲治療腫瘤和某些疑難病、常見病的基礎理論,並突破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形成聚焦超聲臨床治療標準方案,促進聚焦超聲治療技術的臨床套用推廣,造福人類健康,在國際治療超聲研究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構建在該領域領先的國家級研究平台,成為國內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和對外學術交流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