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超級玉米五項指標
1.1 超高產單產在15000kg/hm2或增產20%。在適宜的生態條件和生產條件下,採取與之配套的最佳化栽培技術,在較大面積上可穩定達到15000kg/hm2的產量或者一般條件下均可比同生育期生產主栽對照品種增產20%以上。實現這一指標有兩種模式:一是適宜我國黃淮海等玉米區域的密植栽培,要求株型緊湊、耐密植、抗倒伏、密度達到75000株/hm2以上而不倒伏、不空桿、不禿尖,平均單穗粒重在200g以上,群體單產達到15000kg/hm2;另一種模式是單株個體生產潛力大,平均可達300g以上,密度在52500株/hm2,也可達到單產15000kg/hm2的產量,適宜我國東華北和西南及其它適宜稀植的春播地區種植。
1.2 品質優達到國家標準二級玉米以上的指標,容重≥685g/L,粗蛋白≥9.0%,水分≤14.0%,不完善粒≤5.0%,其中生霉粒≤2.0%,色澤等正常。品質優的關鍵是熟期適宜,脫水快,成熟度好。
1.3 廣適性適宜地區廣。適宜播種面積在2000hm2萬以上,實際年種植面積應在200hm2萬以上。在我國玉米主產區的黃淮海夏玉米區、東華北春玉米區、西北春玉米區、西南春玉米區等廣大地區都要有很好的適應性。廣適性首先是生育期適宜,春播在125d左右,下播在105d左右。廣適性是檢驗超級玉米能否名副其實的重要標準。
1.4 多抗包括抗病蟲和抗逆性。抗多種病蟲害、抗倒及較強的抵抗或忍耐多種不利生態因子。如各時期的乾旱、較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前期和後期的冷害等。
1.5 易制種制種產量在7500kg/hm2以上,花期相配,易操作。且種子發芽率易保持,衰減慢。
選育模式
2.1“中穗密植型”以鄭單958為模式,進行改良和超越,即“瑞德×黃改”模式。該模式中穗型,株型緊湊,適應性廣,但抗絲黑穗病和鏽病等方面可能存在問題。
2.2“大穗廣適型”以農大108為模式,進行改良和超越,即“P群×改良瑞德”模式。該模式適應性極廣,東北春播和黃淮海夏播區均可使用。
2.3“高稈大穗型”如目前的丹玉號品種(P群×外改)等。主要適宜東北、西北、西南等區域。 ⑷要選育出真正的超級玉米,除對現有的賀信種質進行改良和利用現有的雜優模式外,還需要進行種質擴增、種質創新和雜優模式創新。選育出聚合更多優良性狀的自交系和雜交種。
業界質疑
不同聲音
最早提出超級玉米構想的,是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下稱北京農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2005年,他在《超級玉米指標及選育模式》一文中闡述超級玉米,坦言“超級”一詞聳人聽聞,但這么做“是為了能喚起有關部門和領導對玉米的重視”。
在後來的幾篇論文中,趙久然緊接著提出,“超級玉米”應該同時具有超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等五個綜合特性,以耐密植為核心的技術路線,同時要努力實現“零缺陷”。
以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退休研究員佟屏亞為代表的反對者據此認為,超級玉米只是一枕黃粱夢。在千變萬化的自然生態環境中,既高產又廣適多抗的“零缺陷”玉米是不存在的。他認為超級玉米是一種浮誇與炒作,所謂零缺陷的超級玉米並沒有標識採用了什麼先進技術,創新了什麼種質材料,植株也沒有什麼形態變化,充其量就是普通玉米的理想型指標的極限。
2005年,北京市農業育種平台的超級玉米育種項目正式啟動,經費達到1740萬元。北京市的超級玉米項目,由北京農科院牽頭,登海種業在自交系選育、組合鑑定中承擔了部分工作。後來科技部的超級玉米項目,登海種業是牽頭單位,北京農科院、中國農科院等都是參加單位。兩個超級玉米項目在概念、育種目標及技術路線上是一脈相承的。至今,登海種業已選育出10多個超級玉米新品種,其中登海662、登海605等四個品種,先後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得以投放市場。此後,登海種業宣布“率先進入超級玉米新時代”。被稱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的登海種業董事長李登海公開表示,該公司的超試系列產品除具備畝產超過1100公斤的高產能力,兼有“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等優良品質。
在一份考察報告中,佟屏亞稱其在山東棗莊、河南新鄉、河北等地考察發現,登海超級玉米部分品種植株雖矮健,但穗小、禿尖、感病,減產至少在三分之一或更多。2005年以來,佟屏亞不斷地在專業期刊和部落格上撰文,發表對超級玉米的看法,甚至斷言超級玉米只是一場黃粱夢。這場爭論也成了玉米界的一樁公案。
超級稻和超級小麥已被業界廣泛接受,有關超級玉米的論戰卻仍在繼續。
農業部通報事件
2011年4月6日,農業部公布2010-2011年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情況,其中由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經營的品種“登海605” ,因出芽率低於標準值,被列為不合格種子。該品種正是登海種業今年主推的超級玉米。“不合格種子反映出一些企業質量意識淡薄,管理不嚴格,監控措施不到位。”農業部通報中的這句話是對種子質量的評估。而業界一些專家對超級玉米的質疑,則主要在品種本身是否存在缺陷。
河南開封市杞縣去年夏玉米出現大面積粗縮病,與登海超級玉米有關的約5萬畝,其中約2萬畝發病率在90%以上,幾近絕收。一份由開封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五名專家出具的鑑定顯示,造成粗縮病原因包括氣候異常、灰飛虱傳播病毒等。在“品種抗病性”一欄,鑑定稱“對各個玉米品種調查,粗縮病都不同程度發生,其中登海662、先玉335發病率最高,嚴重田塊發病率達90%以上” 。先玉335是美國先鋒公司旗下的品種,與登海種業共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