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等蒙古族鄉

超等蒙古族鄉

超等蒙古族鄉位於肇源縣境西部,距縣城33公里,居民4189戶,人口17765人,其中農業人口16865人。全鄉設7個行政村,管轄36個自然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超等蒙古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肇源縣境西部
  • 面積:247平方公里
  • 人口:17765人
  • 車牌代碼:黑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人口民族,社會事業,民族事業,民族文化,民間藝人,民族學校,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超等鄉,原稱“新宿”,譯為“新蘇”,蒙古語,“新建屯”之意。清末,蒙古族逐漸西移放牧到此,擴建為屯。中華民國時期,隸屬郭爾羅斯後旗第十二區(茂興站)管轄。東北淪陷後,初屬茂興鎮,後設超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末,隸屬茂興區和頭台區管轄。1951年劃歸第十二區管轄。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立超等民族鄉。同年4月,改隸肇源縣。1958年9月,改稱超等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超等鄉,同年11月改為超等蒙古族鄉。

行政區劃

超等蒙古族鄉現轄7村1場,34個自然屯,鄉政府駐地有利村。其中,超等、共和、博爾諾3個村為蒙古族村。

地理位置

超等蒙古族鄉位於肇源縣境西部,距縣城33公里,地理坐標北緯45度36分,東經124度45分。鄉境東鄰古恰鄉,西界茂興鎮,北與頭台鎮和縣畜牧場相接,南隔松花江與吉林省扶餘縣相望,面積247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全鄉總戶數5,325戶,總人口18,841人,蒙古族人口6,152人,占總人口的32.7%,全鄉有17個少數民族,90%以上的少數民族都居住在博爾諾、共和、超等三個民族村。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關乎百姓生活,超等蒙古族鄉抓住了鄉村環境整治、村屯道路硬化、公益事業發展、社會保障服務四個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協調同步。一是農村環境整治。強化村屯衛生管理,完成新修巷道10公里,栽植護屯護路林1,500畝,對鄉中心街進行了亮化,增設了衛生箱40個,配備了垃圾清運車1輛,新設立了垃圾填埋場,新建路燈50盞;二是公共場所建設。2011年共投資1000萬元,新建了鄉綜合文化站、電業站、衛生院、博爾諾民族文化廣場。三是泥草房改造。2011年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務179戶,全鄉磚瓦化率已達到70%;四是抓好基礎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全鄉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86%以上,同時在民政優撫、計生優撫和各種補貼服務上都達到了民眾滿意的服務要求;五是著力抓好農業工程建設。落實資金4,000萬元,檢修大小機電井368眼,其中打井126眼,並對維新村3000畝水田進行了電網建設。
全鄉有國小2所、其中有九年義務制完全學校1所、維新村國小1所,村衛生室7所,鄉衛生院1所,計生優質服務站1個。全鄉共有農家書屋7個,匹配圖書10500本,綜合文化廣場4處。2011年末,全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79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492人,全鄉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86%以上,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35人。確保了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民族事業

民族文化

在民族文化事業投入方面,超等蒙古族鄉積極把發展民族文化與教育相結合,加快建設了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滿足日益富起來的各族民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大投資在鄉政府的民族文化廣場基礎上又新建了博爾諾村民族文化廣場,同時配齊配全了各種民族樂器,使之成為傳播和發展先進文化,豐富各族民眾文化娛樂生活,增強鄉鎮文化內涵的優美場所。民族文化建設促進了民族文化資源的初步挖掘和保護,創作出了一批藝術性、思想性、觀賞性都較高的藝術作品,並且在全縣民族文化匯演中獲獎。超等蒙古族鄉的踢烏蘭紅、打布魯、摔跤、射箭、賽馬等項目在縣裡那達慕大會上成績突出。

民間藝人

民間藝人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關鍵人物,超等鄉加大了對民間藝人的普查,完善了民間藝人的詳細資訊、檔案建立等工作,加強了對民間藝人的扶持力度。對一些技藝高超的民族民間技藝隊伍進行重點扶持,出資為其添置設備道具,為其培訓人員,為其尋找市場。

民族學校

超等蒙古族鄉學校的蒙古族學生除了會說蒙語會寫蒙文字之外還學唱民族歌曲,學習、了解了民族歷史文化知識及傳統習俗。超等蒙古族鄉學校經常進行蒙文書法比賽、蒙語演講比賽及歌詠比賽,在縣鄉級那達慕大會上均獲得過民族文藝演出表演獎。

地圖信息

地址: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超等蒙古鄉政府(059鄉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