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小說介紹,發展歷史,小說特點,
小說介紹
超文本小說是一種以網路為載體,以超文本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文學品類。超文本文學作品在文本內部或文本結尾設定有超文本連結點,提供不同的情節走向供讀者在閱讀時選擇,不同的閱讀選擇會產生不同的結局,因此也稱為多向文本文學。超文本文學著眼點在於讀者的高度參與、自由發揮與即興創造,使得“過去由於物質和技術的限制而受到阻扼的人的意志和欲望,如今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可以暢通無阻地宣洩出來了。”
超文本文學的出現,實現了德希達、巴特等後現代主義大師提出的解構主義文本理論。與傳統文學相比,超文本文學具有非線性、互動性、開放性、非中心化和未完成等特點,對以紙質印刷文本為媒介的傳統文學形成了顛覆性的挑戰。
但是,真正給傳統文學以顛覆性影響的,還不是超文本文學的存現形式,而是它的非線性文本結構。傳統文學呈現出一種線性結構,以字、詞、句、段、篇章、標題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且每一頁都編了頁碼。傳統文學的情節通常完整連貫,一氣到底。即使一些後現代主義作品,淡化情節、消解情節,帶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為藝術想像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它們仍屬扁平的靜態結構,缺乏厚度感和立體的延展性。超文本文學超越了個別文本的局限,將眾多文本通過關鍵字的連結互聯為一個樹狀的網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不同的路徑縱橫交錯,讀者可自由選擇路徑進入文本。超文本文學將傳統文學靜態的封閉的線性結構轉化為富有彈性的開放的網狀非線性結構。非線性的書寫系統代替傳統的線性敘事,情節的原因和結果不再是嚴密的對應關係,文本內部結構鬆散,語意斷裂,但又呈現相互關聯和串通的特徵。
超文本文學相對於傳統平面印刷作品來說,具有革命性的貢獻,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其一,超文本文學以非線性的書寫系統代替傳統的線性敘事,情節的原因和結果不再是嚴密的對應關係,文本內部結構鬆散,語意斷裂,但又呈現相互關聯和串通的特徵。作家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個地方打斷、撕開,開闢新的敘事路徑;也可以在文本的任何地方進行縫補、接續,保持文本敘事上的完整性。其二,從敘事主體上,打破了作家對敘事權的壟斷,有限度地將敘事權渡讓給讀者。讀者可以有限度地決定情節的發展方向,參與作家的創作活動。第三,傳統的文學創作規則被打破。在超文本文學中,任何文學故事的情節發展都是多重選擇的,讀者可以參與進去,可以選擇,文學作品之中文字組織的種種既定的規則受到極大的破壞。
發展歷史
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美國小說家開始嘗試運用超文本技術為小說創作開拓一條新路,將網際網路上的超文本和超連結概念套用於小說創作,進行超文本小說的實驗性創作。1987年美國計算機協會第一屆超文本會議上,麥可·喬伊思發布了他的超文本小說《下午,一個故事》,1990年由東門系統公司以磁碟版的形式發行。《下午,一個故事》在每頁底部有多重選擇的連結按鈕,由此實現小說在情節發展過程中的多重路向選擇,這種技術的實現,在今天的網路技術中已相當普及和簡便,但在當時能將超文本技術運用於文學的創作確實是有一定的創新意義的。由此,這部小說成為早期超文本小說的經典之作,被譽為“超文本小說的祖師爺”。從發行載體來說,《下午,一個故事》只是磁碟版的超文本小說,還不能稱為“網路化文學”,但是,它為網路超文本小說的產生提供了一個範例。此後,美國作家史都爾·摩斯洛坡創作《勝利花園》,這部超文本小說雖然也是由東門系統公司以磁碟版的形式進行商業發行,但在網路上發表有一個簡本。《勝利花園》不同於《下午,一個故事》將多重路徑統一放在每頁的文字之外,而是將多重超連線直接穿插於文內,每頁字行間都選定幾個字句作超文本連結的標誌,供讀者自由選擇直接跳頁。
超文本文學在不長的發展歷史中,已經形成了從新舊網路功能轉化而來的創作技巧,這些技巧的運用,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形式,提升了文學的表現力。如在文本主體之外進行連結、跳轉,我們可以稱之為“外部連結”,《下午,一個故事》就是採用的外部連結。在文本之中選擇接點進行連結,我們可以稱之為“內部連結”,《勝利花園》採用的就是“內部連結”方式。此外還有其他超文本連結、跳轉方式,如隨機連結,定時跳轉等。
摩斯洛坡的《漫遊網際》是採用定時跳轉的超文本小說。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如果不使用瀏覽品的“停止”功能,小說的頁面會在30秒內自動跳轉頁面,引導讀者閱讀下去。1999年,摩斯洛坡在他的新作《雷根圖書館》中,再次嘗試了隨機跳轉技術在文學中的運用。《雷根圖書館》內的超連線對象並不是一一對應的,而是一個頁面與多個頁進行連結,在跳轉時,由計算機隨機從多個被連結的頁面中選定一個跳轉,這樣,便形成一個多向路的敘事。讀者在第一次閱讀和第二次、第三次閱讀,隨機的跳轉都會形成不同的文本對象,從而產生不同的文本意義。只要讀者有興趣和耐力多篇反覆閱讀,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理解。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不斷出現的新的技術特性,會帶給文學更多的表現方式,同時,已有的創作形式也需要不斷的求新,以求更完美地表達文學的內質。不可否認,新的文學創作技巧會給人們帶來更多閱讀困惑。文本跳轉時的定時跳轉,總是讓人神經緊繃,心有旁慮,讓人產生一種閱讀焦慮情緒。如果帶給讀者閱讀焦慮情緒不是作者的創作所要達到的目的,那么就應該視為創作上的缺陷。再如隨機跳轉,計算機的隨機選擇只是一個簡單的命令和函式,實現起來並不難。但計算機的隨機是沒有任何文本意義的“隨機”,如何讓每一次隨機產生的文本都具有連續的可讀性,而不是前言不搭後語的“天書”,也應是這種技巧進行創作時最大的難度。為了使隨機選擇後的文本具有連續可讀性,創作者可能在文字上就要玩弄模糊、虛無、兩可的技法,但這樣做必然導致文本意義表達的喪失。
在美國,超文本文學已進入大學課堂。1992年前後,美國小說家羅伯特·庫佛率先在布朗大學開設超文本小說寫作班;Janet Murray教授也在麻省理工學院開設了“互動式和非線性小說”課程。網路上也出現了討論超文本小說的專門網站,如“超地平線”,為讀者閱讀超文本小說提供嚮導。一些優秀的超文本文學作品已被製作成光碟版發行,這表明,超文本小說已具有商業價值了。
小說特點
各種不同的超文本小說有著共同的特點:1、超文本小說的主題是雜合的、無中心的。由於多重連結、多重選擇,文本的內容是多項的,一個超文本小說包含多重主題,這也迎合了超文本的去中心化的性質。2、結構開放。這是由於非線性連結所致,小說的內部結構是由不同的信息塊組成,沒有固定順序和頁碼,結構鬆散,人們從一個文本跳轉到另一個文本,進行著互動式的閱讀。3、文本形式多樣化。超文本小說打破傳統文本小說單一的文字結構,它是聲音、動畫、文字、圖像交融於一體的文本,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4、超文本小說體現了閱讀的個性化。由於結構開放,非線性連結,讀者有了更加充分的選擇自由,文本立體的延展性和多重節點的交叉,提供了文本結構的空白,為讀者的參與和創造開拓了浩瀚的海洋。這樣讀者的創造潛能得到發揮,這是主體生命個性的充分張揚。超文本文學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後現代主義文本理論聯姻的產兒,是真正的網路文學,它代表了網路文學今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