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出現的新表現主義藝術群體被稱為超前衛。這個詞由義大利批評家奧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1939一)定義,超前衛藝術家反對極少主義和義大利“貧窮藝術"在藝術語言上的貧瘠,從義大利藝術傳統人手,但不乏尖銳的諷刺性。超前衛的代表藝術家有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Francesco Clemente)、桑德羅·基亞(Sandro Chia)、恩佐·庫奇(Enzo Cucchi)、尼古拉·迪·馬利亞(Nicola de Maria)和米莫·帕拉迪諾(Mimmo Paladino)。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前衛藝術
- 外文名:Transavantgarde
Transavanguardia - 年代:20世紀70—80年代
- 關聯概念:新表現主義
概念簡述
歷史溯源

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藝術家 | 作品 | 作品分析 |
弗朗西斯科·克萊門特(Francesco Clemente,1952—),義大利藝術家。 | ![]() 《阿爾巴》,1997 | 畫布將畫家的妻子阿爾巴壓縮在畫面之中,使其斜倚的身體扭曲成奇怪的姿勢。阿爾巴穿著紅色露肩連衣裙和紅色平底鞋,用具有穿透性的憂鬱眼神凝視著觀眾。其身後縹緲的藍色背景讓她看起來像是漂浮在某個培養皿中一樣。克萊門特用這種給人以幽閉恐懼感覺的扭曲風格創作了許多肖像。 |
桑德羅·基亞(Sandro Chia,1946一),義大利畫家、雕塑家。 | ![]() 《自由的闡釋》,1981 | 基亞的作品顯示了義大利傳統和古典藝術淵源。他的《自由的闡釋》描繪了一個在風雨中奔跑的女子的背影。她豐滿的身軀扭轉過來,雙臂戲劇性地舉起,似乎在逃避災難的來臨。畫面背景中,色塊與線條的組合象徵風雨的襲擊,令人聯想到傳統題材中大洪水的主題。基亞將具象和抽象元素結合起來,畫面沒有情節和敘事性,打破了觀眾對於傳統具象藝術的心理期待,製造出一種反英雄主義的神話。 |
恩佐·庫奇(Enzo Cucchi,1949一),義大利畫家、雕塑家。 | ![]() 《音樂家艾波拉》,1982 | 庫奇的作品有一種原始的單純性。他常常把孤立的人物形象放置於抽象的環境之中。《音樂家艾波拉》描繪了一個被颶風卷倒在地的男人。災難席捲的大地與天空中的金色提琴令人想起傳統宗教題材“雅各布的天梯",然而與神話相反,這個痛苦掙扎的男人面朝大地,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孤魂,看不到任何被拯救的希望。如同一個存在主義的寓言,庫奇用藝術展開了生命意義的冥想。 |
尼古拉·迪·馬利亞(Nicola de Maria,1954—),義大利畫家。 | ![]() 《花卉國度》,1985 | 馬利亞常常談及他對其位於那不勒斯附近的福利亞尼斯(Foglianise)山脈的家鄉深刻而強烈的懷念,他在那裡一直成長到12歲。《花卉國度》是其對兒時生活環境的回憶。畫面採用了半幾何式的構圖,色彩明亮強烈,而邊緣呈鋸齒狀的色塊是馬利亞個人特色的表現。 |
米莫·帕拉迪諾(Mimmo Paladino,1948—),義大利畫家、雕塑家。 | ![]() 《來源》,2011 | 為紀念本篤十六世入教60周年而創作。《來源》彰顯了藝術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所進行的創新和多方面的研究。帕拉迪諾熱衷於嘗試不同的創作手段,從1979年開始,他致力於創作版畫,隨後轉向雕塑,之後又在20世紀90年代轉向了裝置和城市的環境藝術。《來源》是繪畫和雕塑藝術的結合:從一個繪有原始主義頭像的小鍍金面板上,延伸出一個纖細的枝條,周圍的展覽空間因此充盈著自然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