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機制
1.正常耗竭
起搏器植入人體後,電池即開始耗能,碘化鋰形成增多,內阻逐漸增大,電壓緩慢下降,直至電能耗竭。
2.提前耗竭
起搏閾值高,需要長期高能量輸出,消耗電能增多;電極導線斷裂或絕緣層受損導致漏電;電極脫位等,所以接受定期檢查確認導線的狀況很重要。
表現
起搏器電池耗竭時,因輸出能量的降低,起搏功能可首先出現障礙,為保證有效的起搏,起搏器能夠自動增加起搏脈寬而使代償輸出能量下降。電池耗竭進一步發展時,起搏器的磁鐵頻率和基礎起搏頻率隨之降低。嚴重時,起搏脈衝不能奪獲心房或心室。
診斷
1.程控顯示
程控顯示擇期更換指示(ERI)、電池耗竭(EOL)等電能消耗的表現型,電池電壓下降15%~20%,阻抗升至4000Ω甚至更高。
2.起搏頻率變化
較原來的頻率下降10%以上,起搏頻率快慢不一,起搏頻率奔放,頻率反應性起搏功能喪失。
3.工作模式改變
由心室抑制型起搏(VVI)模式轉為心室非同步起搏(VOO)模式,由房、室雙腔順序起搏(DDD)轉為心室抑制型起搏。
4.其他
起搏器感知功能喪失或起搏功能障礙,脈寬增加10%~15%。
處理原則
1.了解起搏器的使用年限,接近保用期時,可1~3個月隨訪一次。
2.及時更換脈衝發生器以免發生危險。
3.定期程控隨訪以及時發現起搏系統故障及電池消耗。
4.如果突然出現頭暈、胸悶、乏力、暈厥等症狀或出現植入起搏器之前的症狀,隨時就診。
5.定期測脈搏,如果慢於設定頻率,應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