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

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

《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是 2011年2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擁軍。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
  • 作者彭擁軍
  • ISBN:9787560964652
  • 定價: 30.00元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2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主要內容簡介:農村人口向城市和非農行業的社會流動,以及農村社會自身職業的結構性升級是我國成功實現現代化不可避免的過程。農村社會流動既是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也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種特殊社會景觀。由於人口結構形態、社會結構形態以及制度性安排等方面與已開發國家存在明顯差異,我國的農村社會流動必然是中國式的。《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周險鋒編寫)從教育的視角,對我國農村社會流動中的教育張力現象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採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巨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貫通的研究思路,通過對農村、農村社會流動等概念在演變過程中含義的變化以及鄉村熟人社會心理地理連續體關係的變化等細節入手,通過對受過不同層次教育的人群在社會流動中身份地位的差異性變化的描摹和分析,呈現了中國農村社會流動多姿多態的面貌,揭示了教育在農村社會流動中的有為、無為或可為。《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理論研究與實地調查相結合,觀點鮮明,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見解獨到,文字表達力求通俗。《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可供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研究人員以及對農村、農村教育或者社會流動感興趣的各類讀者閱讀和參考。

作者簡介

彭擁軍,1969年生,湖南寧鄉人,博士,民革黨員,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畢業於廈門大學,師從潘權懋元教授攻讀博士學位,進入高等教育學研究領域,現於南京師範大學師從吳康寧教授做博士後研究,專攻教育社會學。
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7項。其中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資助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課題1項,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一般資助課題1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全國博士後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博後基金項目1項,作為主要研究成員參加國家“211工程”等國家和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
出版(含參編)著作和教材《科研論文寫作技巧》、《中國教育發展的寧波模式》、《教育學新編》、《心理學新編》等5部。曾在《高等教育研究》、《南京社會科學》、《江蘇高教》等有影響的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

圖書目錄

引言:一個局內者與局外者的自我交代
第一章 研究構想:教育視角下的農村社會流動問題域
第一節 選題的由來與意義
第二節 對已有相關研究的梳理
第三節 擬用研究方法的檢討
第四節 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論基礎:農村社會流動的理論架構
第一節 農村社會流動的關聯概念
第二節 農村社會流動的理論著眼點
第三節 調查的展開
第三章 實證研究(上):農村社會流動的定量分析
第一節 調查區域與全國鄉村組織的人口相關數據比較
第二節 調查區域與全國農村社會流動狀況對照
第三節 教育作為隱性力量的農村社會流動
第四節 教育直接推動的農村社會流動者
第四章 實證研究(下):農村社會流動中湧現的鄉村名人
第一節 精明的張氏家族
第二節 在探索中致富的魏老闆
第三節 在流動中沉浮的林知青
第四節 現代農業的追夢人甘師傅
第五節 帶頭脫貧致富的張書記
第六節 為聲譽拼搏的魏政協
第七節 現代企業的探索者劉老闆
第八節 技術強廠的顏廠長
第五章 巨觀觀照下的農村社會流動的反思
第一節 農村社會流動的結構與制度依賴
第二節 農村社會流動與農村發展
第三節 農村社會流動與鄉村政治重塑
第四節 農村社會流動與農村經濟再造
第五節 農村社會流動與鄉村文化調適
第六章 農村社會流動研究的檢討
第一節 持續有效的教育供給:農村社會流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製造農村出身的中產階級是衡量農村社會流動效果的試金石
第三節 農村社會流動的有序性與合理化
附錄A 調查區域村民登記冊(示例)
附錄B 調查摸底名冊(示例)
附錄C 調查區域人口的年齡狀況匯總表(示例)
附錄D 調查區域人口的性別狀況匯總表(示例)
附錄E 調查區域家庭人口分布匯總表(示例)
附錄F 流動人口地域分布(不含大中專生)
附錄G 全鎮流動人口性別年齡匯總表(示例)
附錄H 全鎮流動人口受教育程度匯總表
附錄I 全鎮流動人口年齡學歷性別匯總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