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白色恐怖》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康宜
基本介紹
- ISBN:9787108039729
- 作者:孫康宜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頁數:229
- 定價:24.00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孫康宜一家走出苦難、超越困厄的回憶。作者的父親是天津人,母親是台灣高雄人,國共內戰期間,一家輾轉到台灣,不想卻是厄運的開始。五六十年代,被稱為台灣“白色恐怖”的高峰期,軍事法庭受理的案件多達三萬多件,被長期監禁、被處死者,保守估計也有七八千人,知識分子、軍人、工人、農民均有被打擊的對象,著名考古人類學家張光直先生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就因思想問題而被捕,研究中國詩詞的葉嘉瑩教授也因家人受牽連入獄……1950年初,孫康宜的父親因她舅舅參加了反抗當局暴政的活動,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判刑十年,家產盡遭查抄。母親帶領全家躲到農村,堅強生活,供兒女求學讀書,獄中的父親也通過信仰找到精神寄託。之後全家遷至美國,展開另一段生活。書名之所以用《走出白色恐怖》,是因為“寫在這裡的章節大多與白色恐怖有關,但這本書並非控訴文學,也不是傷痕文學,相反地,這是一本‘感恩’...(展開全部) 這本書是孫康宜一家走出苦難、超越困厄的回憶。作者的父親是天津人,母親是台灣高雄人,國共內戰期間,一家輾轉到台灣,不想卻是厄運的開始。五六十年代,被稱為台灣“白色恐怖”的高峰期,軍事法庭受理的案件多達三萬多件,被長期監禁、被處死者,保守估計也有七八千人,知識分子、軍人、工人、農民均有被打擊的對象,著名考古人類學家張光直先生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就因思想問題而被捕,研究中國詩詞的葉嘉瑩教授也因家人受牽連入獄……1950年初,孫康宜的父親因她舅舅參加了反抗當局暴政的活動,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判刑十年,家產盡遭查抄。母親帶領全家躲到農村,堅強生活,供兒女求學讀書,獄中的父親也通過信仰找到精神寄託。之後全家遷至美國,展開另一段生活。書名之所以用《走出白色恐怖》,是因為“寫在這裡的章節大多與白色恐怖有關,但這本書並非控訴文學,也不是傷痕文學,相反地,這是一本‘感恩’的書——對那些給我們雪中送炭的朋友和親人,我的感激是一言難盡的”。作者想紀念的卻是一個個在集權下生活的平凡而善良的人,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感激與懷念之情。“我原來以為從前幼時所遭遇的患難是我生命中的缺陷,但現在發現,那才是我的心靈資產。”文中還帶出張光直一家、沈從文夫婦、楊憲益夫婦等浮光掠影,都很令人回味。而關於作者的大舅舅陳本江和“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的部分,更是對台灣政治迫害年代有志人士的深切紀念。 這次三聯的增訂版還請學者王德威寫了序言“從吞恨到感恩”。王教授不僅對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歷史做了簡單介紹,而且用很動情的文字稱許了孫康宜筆下的人物以及作者本人的寫作態度。“往事不能如煙:不能忘記的不只有苦難和冤屈,還有仁愛與自尊。” 孫康宜(Kang-i Sun Chang),祖籍天津,1944年生於北平。後遷往台灣。1968年移民美國。曾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系主任。今為耶魯大學首任Malcolm G·Chace'56東亞語言文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