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燕園五十年》是200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走出燕園五十年編輯組。該書匯集了畢業後離開燕園五十年來生活情況的相互傾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走出燕園五十年
- 作者:走出燕園五十年編輯組
-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推廣發行:時代文化出版社
書籍簡介:,內容簡介:,本書目錄:,精彩賞析:,
書籍簡介:
書名:走出燕園五十年
作者:走出燕園五十年編輯組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09年6月
字 數:170千字
頁 數:317頁
版 次:2009年6月第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25元
內容簡介:
北京大學54級中國語言文學系新聞專業的同學,入學時和後來轉來的共有104人,有來自國家機關、廠礦企業的年輕幹部,有解放軍和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官兵,有剛剛走出中學大門的青年學生,還有少數民族和海外歸僑。五湖四海來歡聚,大家都有一顆相同的心——愛我中華,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學好運用新聞的本領,建設偉大的新中國!
這個群體的成員,恰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代,是從推翻國民黨統治到建立新中國的時代,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有過渡階段,有轉型時期……所以,政治運動隆隆相連,四海翻騰風雷激盪。同學們在革命烈火中經受著考驗和鍛鍊。有些人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受到錯誤的處理,經受了長時期的磨難;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使部分同學成為“老九”,有的還遭受了家破人亡的劫難。儘管如此,人人心中卻始終擁抱著祖國,懷著堅定的信念:社會必然發展,歷史定會前進,明天將是更明媚的春天!
中央撥亂反正後,給人們提供了發揮智慧才能的廣闊天地。同學們煥發出新的愛國激情,爭分奪秒地彌補失去的青春年華,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無愧於時代的新貢獻。
盤點五十年來的生活,在這個群體中,雖然沒有太陽、月亮那種偉人、名家,卻也湧現出:全國著名的記者,全國著名報刊的總編,全國唯一拍攝過新中國歷屆中共領袖活動照片的攝影記者,卓有見解並有著述的教授,劇作長年演出不衰的劇作家,享譽中外的翻譯家,編纂古典文化遺產的學者,以及在各自崗位上以老黃牛精神任勞任怨辛勤耕耘的諸多同學。
其中,還有人被選為中共大會的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政協常委,以及省市文聯、作家協會、戲劇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新聞工作者協會等等社團的領導成員,獲得有全國或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之類的榮譽稱號,以及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者。在這個群體中,雖然也有曾握有財權的官員,但沒有一個腐敗墮落的貪污分子;雖然有人條件艱苦或處境困難,但都堅挺度過了時艱,並盡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種基本概況表明:這群人的思想、修養、情操是高尚的。他們平凡工作的成果,包括大量的論文和著述,是奉獻給社會的文化財富。可以說,這是德才兼備的一群,是構築共和國大廈過程中讓祖國人民足可信賴的一代!書中,這些人的生活經歷,所寫的雖然只是歷史的邊邊角角、點點滴滴,但卻反映著歷史景觀里的深層存在;儘管是日常平淡的生活,卻依然涌動著深層里的激越。就史家的眼光來看,匯集這部書,會給世人留下諸多珍貴的影像。
在這個同窗學友耄耋年華聚首暢談的時候,我們大家對於已作古人的同學寄予懷念,對於情況不明的同學依舊掛念,對於傷病體衰沒能參與這次團敘的同學,我們和你們一樣感到
遺憾,願你們好自珍重,安度百年!
本書目錄:
王國鄉 在苦難中求生的思索
文秉勛 誤此一生
鄧蔭柯 幹校紀事
呂凌柯 永遠的記者
呂毓英 風雨浮生
朱錦翔 感謝天地,我活著
劉士昀 相依相扶五十年
劉發清 “見面禮”
劉勛華 我為祖國工作六十年
關國棟 此生庸碌做嫁衣
孫 復 人間真情在 夕陽無限好
孫文鑠 我這一輩子
孫東來 我的五十年
楊 揚 旨趣也是力量
李天舒 漫漫風雨路
李程鵬 平平淡淡見真淳
余振鵬 “編”字伴我四十春
鄒國昌 平庸而幸運的五十年
汪大波 我的新聞情——五十四年新聞生涯回顧
張開欣 筆走龍蛇話滄桑
張麗瑩 無題
張憲章 絕筆
金偃釗 當一輩子新聞編輯
孟傳賢 望八自敘
趙 虹 我與新聞有緣
胡貫中 半世春秋絞腦汁 一枝禿筆寫江淮
洪友生 人生是條波浪線
姜 智 我的經歷與感悟
莫椿娟 母愛,支撐我走過坎坷路
徐 棻 藝苑蹊徑長徘徊
唐理奎 我記者生涯中的“第一次”
黃 鈞 自悼詞
雷經農 一個心愿 兩地情緣
潘 超 祖國燃燒著我的激情
王 富 牛健的後半生
言 吾 圖文並茂地放映生活——記老攝影家許行
李玉蘭 他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遺憾
劉發清 “盛世不朽”後人評說——悼念陸佛為
孫文鑠 血濺蘿裙直道存——寧死不屈的林昭
劉振威 根植大漠 魂歸西天——獻身塔卡拉瑪乾的韓其慧
精彩賞析:
…… ……
1958年,走出北大校園,轉眼五十年,我由一個旭日東升風華正茂的青年,步入到夕陽西斜的老年了。這是自然法則,誰也對抗不了。我一年年地適應它,並在憂患與歡樂中度過它。
這么多年,我沒有離開過所學的編輯採訪工作。在崗的三十七年,日日夜夜,風風雨雨,用心血書寫了數千篇的稿件,短的百把字,長的數千字,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有歌頌,有暴露,有激勵,也有鞭策,推動社會改革、前進、發展。我書寫了社會,也在社會中學習,成長,也書寫了自己的歷史。我盡力跟隨社會前進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不過由於我的性格,為人,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出現大起大落,雖然沒有高峰、低谷,但也出現過不少困難和曲折,不過總還是想方設法讓其一一跨越過去。幾十年,在社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我的生活在相對平穩中度過。
1995年8月,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開始了頤養天年的晚年生活。回顧過去,面對現實,展望未來,我為已過去的酸甜苦辣和風風雨雨而高興,總還是過去了。為我們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幸福而歡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極其困苦中度過的。父親用以謀生的“挑花織布”手藝,由於時代的變遷衰敗了。為我們帶來的是失業,沒有飯吃,落入到社會最底層,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成了城市貧民。年幼的我不會分擔家裡的憂愁,只想和別人家小孩一樣,背書包上學。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關係,只要有書讀就行。為了免掉學費,六年的國小,我換了五個學校。國小念下來,我又想上中學。我不甘心在家遊蕩,又考上了不收學費(可以免費)的南京第一中學。社會的變革,時代的巧合,使我很幸運,剛上初一不幾天,南京解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管代表接管了學校,並很快使學校恢復正常秩序,軍代表以蘇聯的“勞動衛國教育制度”改造學校。在新社會沒有錢可以繼續讀書。我堅持念完了高中。那時國家百業待興,找個工作很容易,跟學校說一聲,很快就給安排了。很多畢業的同學,走上了工作崗位。可是,我還是不忘學習,在高中班主任的鼓勵下,我又報考了大學,並被北京大學錄取了。走進北大校園,更使我欣慰,一切費用學校包了,除了每個月12.5元的一伙食費外,還發給4元錢的零花錢。從記事以來,每月從沒見過這么多錢呀,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在“北大”的四年,除了“十·一”上天安門廣場遊行,慶祝國慶節外,很少出校園,每天就是寢室、操場、教室、食堂,學習和娛樂,生活簡樸而又十分自在。在校的第二年,即1955年入了黨。那時我們年輕人思想很簡單,黨和國家培養了我們,教育了我們,大學畢業之後,我們理應回報,一切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安排在哪裡就在那裡發光發熱。
1958年的8月,我大學畢業,被國家統一分配到新華通訊社吉林分社工作。當時的分社領導跟我說,從現在起,你就是國家的工作人員,你的任務是做好新華社記者工作,採訪吉林省的新聞,寫成稿件,發往北京總社,再由總社電發到全國和世界,當然對你來說也得有一個學習的過程。隨後,我跟隨一位老記者學習採訪寫作,每天騎著一輛腳踏車(當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早早出去,很晚回來,接著寫稿,常常是半夜等電稿發出才休息。生活和工作很勞累,但心情愉快。經過半年的努力,一篇又一篇的稿件采寫,逐漸地上路了,能獨立地去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看到自己采寫的稿件一篇篇被總社播發,被國內外報紙、電台採用,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那時寫稿不署名,沒有稿費,可謂無名無利,但工作的勁頭很足,想到的是走向社會了,真正地為黨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