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才高壽短 命途多舛
——走近大唐詩人之“詩傑” 王勃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就是出自初唐大詩人王勃之口。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首,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出生。
王勃的家學淵源深厚,王勃的爺爺王通是隋末大儒,曾經當過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的老師。父親王福畤更是德才兼備,文筆精華,曾任山東濟南長史。王勃兄弟三人分別為:王勔、王勮、王勃,兄弟三人都能寫一手好文章,因而名傳天下,父親王福畤對這三個兒子也感到自豪,經常向別人誇獎自己的兒子。韓琬的父親跟王福畤是老朋友,一次,王福畤寫信對他說:“我三個兒子王勔、王勮、王勃,寫的文章、詞賦都清新俊逸。尤其是最小的王勃,寫的最好。”韓琬的父親回信給王福畤說:“晉代王武子有愛馬的癖好,你有誇獎兒子的癖好。你們王家人的癖好,恐怕是太多了吧。我需要見到你的兒子們的文章後,才能確認他們寫的文章是好是壞,值不值得誇獎。”王福畤收到信後,就將三個兒子的文章寄給韓琬的父親看。韓琬的父親和一些知名人士,讀了王福畤三個兒子的文章後,感慨地說:“能生出這樣的三個兒子,確實是應該誇獎啊!”杜甫的從祖杜易簡,曾經讚譽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為王家“三珠樹”。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6歲時不但能寫出一手好文章,而且寫得又快又好。9歲讀了顏師古注《漢書》之後,作《(漢書)指瑕》以擿其失。九歲的孩子,不僅能讀懂古書,而且能直指出當年大儒顏師古註解中的錯誤之處,這在當時,真是石破天驚,被眾人稱為“神童”。14歲時,更是能夠指物當場作詩。15歲參加科舉進士及第,擔任過將軍府的重要幕僚參軍一職。王勃在寫作詩文時,先讓別人給他磨好幾升墨等待著。他自己卻在一旁飲酒,等到酒喝得差不多要醉時,他便往床上一躺,拉過被子蒙頭大睡。等到一覺醒來,他便拿起來一揮而就,而且不用再去改動一個字。這就是王勃很有名的“打腹稿”故事。
當四傑名噪海內時,當時的禮部侍郎裴行儉卻說:“讀書人要做官,首先要看他的器量見識,之後再看他的才學。四傑當中如王勃等人,雖然有才華,但是為人浮躁,鋒芒太露,怎么可能是做官的料呢?只有楊炯還比較沉穩,可以當縣令一類的小官。”後來,果然被他言中。
王勃十七歲被授為朝散郎,可惜那時的王勃年少氣盛,處世經驗不足,卻栽了跟頭。當時,有一個官奴叫曹達,正被朝廷緝拿,王勃年輕不怕事,卻將曹達藏在自己的家中。到後來捉拿曹達的風聲緊了,王勃有點後怕,於是私下裡把曹達給殺了。事情最終還是泄露出去了泄,官府將王勃抓了起來,還被判了死刑,等候問斬。後來還算王勃走運,趕上了朝廷大赦,這才保住了一條小命。死罪雖免,活罪難逃,結果王勃被免了職,連他的老爸王福畤也受到了牽連,被貶到遙遠的南方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河內做縣令。
後來,沛王李賢很羨慕王勃的奇才,便將他招入到王府中來,當修撰,專門負責起草文書,王勃也很喜愛這項工作。
當時的唐王朝喜歡玩鬥雞這種遊戲。又一次,沛王李賢跟英王舉行了一個鬥雞比賽。王勃一次興起,半開玩笑地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進行取樂。沛王也正兒八經地派人下戰書一樣將《檄英王雞》的文章送給了英王,由於王勃的文章寫得很精妙,於是宮內爭相抄閱。此事不知怎么被唐高宗知道了,高宗看到這篇文章,感到這是在挑撥皇子間的關係,十分氣憤,下令將王勃逐出沛王府。而且是要求不得逗留,立馬走人。不料,就是這樣一篇戲文,卻真實地斷送了大唐才子王勃的美好前程。
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一時無所事事,就決定去交趾看望自己的父親。有一天,王勃到了揚州,聽說南昌的洪都府閻伯嶼都督新修了滕王閣,還要舉行一個文人筆會,他也想去湊湊熱鬧。於是,他乘船從揚州溯流而上,到了南昌。因而,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就此橫空出世。千年滕王閣,一序傳千秋。是滕王閣成就了王勃,倒不如說是王勃成就滕王閣。
公元675年,也是詩人王勃生命的最後一年。九月初九也就在重陽節這天,王勃趕到了南昌的滕王閣。其實,閻都督搞這次筆會是為賣弄一下自己的女婿吳子章的文采。據說他有的女婿,也的卻有文才。閻都督事先囑咐女婿先將《滕王閣序》寫好,背誦熟練。準備到時候再假裝即席而作,掙點名聲和人氣。宴會上,閻都督假惺惺地讓各位才子寫篇《滕王閣序》,大家都心知肚明,謙虛推讓。只有王勃不懂得其中的緣由,他當仁不讓,欣然接筆,毫不謙虛,揮毫就寫。這下可讓閻都督心裡很是不高興,拂袖離席而去。不過,閻都督對王勃的才華也早有耳聞,他讓手下把不王勃寫的東西一句一句抄送來給他看。當手下抄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輕蔑地說:“也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接著又有人來報告第二句:“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聽了,不覺又笑了一笑,沒有說話。接著他又聽到了第三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此時,閻都督表情當即就肅然起來,在不敢再小覷眼前這個年輕人了。當有人報來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好句時。
閻都督不禁驚嘆道:“真是天才啊!”說完,他便站起來重新回到了宴席上。等到王把全文一氣呵成地寫完,眾賓客讀罷該篇文章及其結尾的詩作,都大為驚嘆,叫好之聲不絕於耳。尤其是結尾的詩作: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把全文提高到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使得全文在一種詩意迴蕩中戛然而止,可謂文法跌宕,意味深長,餘音繞樑,絕妙無比。閻都督讀後也非常欽佩,心知王勃之文才確實比他的女婿高出很多。於是他走下來向王勃敬酒祝賀,感謝王勃為這新建的滕王閣增添了無限的光彩。賓主雙方當即舉酒相祝,盡歡而散。臨別,閻伯嶼還贈給王勃100匹細絹,以壯行色。
也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給我們留下了“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千古妙句。同時,在這篇美文之中,還給中國語言寶庫留下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等二十多個成語。閣以文傳,文以閣名。千百年來,王勃的名字也永遠地與滕王閣緊緊連在了一起。也就是這篇文章,奠定了王勃在文學史上大家的地位。
令人痛惜的是,才子王勃卻在離開南昌前往交趾的途中,在渡海時遇到了大風浪,竟不幸溺水夭亡,給整箇中國文學史帶來上無法估量的損失。王勃去世時,他才28歲!
一代才子的不幸去世,留給後世無窮的追思。王勃去世之後,楊炯把他的著作整理成集,並為他寫了《王勃集序》,今天我們能夠讀到王勃大量的詩文,確實應該感謝楊炯。
多年之後,唐高宗欲召用王勃,才知道王勃已死。喟然嘆曰:“朕讀《滕王閣序》至落霞聯及詩閣中帝子句,輒為掩卷者久之讚嘆曰,王勃真奇才也!”
王勃死後,越南當地民眾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建碑立廟,歷代祭奠。直到二十世紀的一場戰爭,王勃的廟宇才被美國的飛機所炸毀,如今只剩下了殘垣段壁,但王勃的塑像有幸被保存了下來。
毛主席在讀到清人所著王勃的史料時,評價王勃說:以一個二十八歲的人,寫了十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
主觀唯心主義),賈誼的歷史學和政治學,可以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