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國大律師:中國當代大律師成功之道

走近中國大律師:中國當代大律師成功之道

《走近中國大律師:中國當代大律師成功之道(2)》內容簡介: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廣大律師已經並將繼續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農村,特別是面向弱勢群體,為人民民眾提供法律服務。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廣大律師已經並將繼續滿足國家的需要,不惜任何犧牲,為國家出力。為了健全民主與法制、廣大律師已經並將繼續依法參與立法工作,發揮律師在推進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強化司法監督,維護司法公正中的作用。形勢的發展,我國律師面臨著重大的機遇與嚴重的挑戰,為了更好地完成上述時代的使命和艱巨的任務,廣大律師要更加自覺積極地提高自身的素質。首先是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為實現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直至共產主義的理想,任何時候都必須堅定不移,必須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其次律師必須精通法律,了解經濟科技、了解文化教育、了解社會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取得更大的成就。《走近中國大律師:中國當代大律師成功之道(2)》的出版,有助手人們思考與回答上述種種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走近中國大律師:中國當代大律師成功之道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頁數:31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作者:戴伯龍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356215, 750435621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走近中國大律師:中國當代大律師成功之道(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天時間也建不起法制的羅馬城。地位與權力終究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取。困境面前,律師要自強不思,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鞏沙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敬業樂群玉汝於成——訪北京市華聯律師事務所主任謝炳光律師
引子
一夜之間,我露宿街頭
上大學,一波三折
十年審判員,走上律師路
生命不是兒戲,北京第一例死刑疑罪從無案
新的挑戰,網際網路平台軟體著作權案
情與法,何去何從
人性化管理,律所競爭的關鍵
律師,任重而道遠
尾聲

第二篇 會工作,更會生活——訪北京市藍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牛琳娜律師
引子
下鄉插隊,難忘的知青生活
上大學,喚醒兒時記憶
初為律師,我得感謝他們
細緻盡職,決定案件結果
傳真件,可以作為證據認定嗎
為律師事業吶喊,為律師呼籲
年輕律師應如何做。一致年輕律師
良好的管理,事務所成功的關鍵
尾聲

第三篇 進取與超越
記憶中的學生對代
前所未有的一次盛會
首開房地產非訴訟領域的先河
平衡發展,推動新興領域
用能力證明自己的實力
大稗律師是這樣煉成的
創新是律師事務所發展的源泉
主動參政議政、回饋社會
律所需要有吸引人的文化魅力
後記

第四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訪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鄭雪倩
印象
我是一個小小女兵
幸運總是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
是金子在哪兒都閃亮
天賦依戀著最勤奮的入
挖掘證據是硬道理
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是律師的天職
為醫事早日立法添磚加瓦
信賴的力量
我奉獻我快樂
征途上的重要關口都有貴人相助

第五篇 衣帶漸寬終不悔——該北京市中業江川律師事務所主任鞏沙拉師
引子
在農村插隊的日子
命運選擇了他
未來,從這裡起飛
名人的“御用”律師
中國消費者名譽權第一案
年輕律師的“三重門”
懸在律師頭上的劍
尾聲

第六篇 律師,只能做法律最虔誠的信徒——訪北京市漢卓律師事務所主任韓冰律師
引子
律師啟蒙,始自《春閨怨》
任何不同的成功,背後總有相同的特性
懷有感恩之心,才懂得珍視和努力
思維定勢的轉變,從檢察官到律師
追逐自己懷揣的律師夢
“這裡,不是律師表現自己的地方”
從屍體上摸來的賠償
律師應該、也可以有更多的作為
引領更多的人一起前行
尾聲

第七篇 走進國際法院的中國籍律師——訪北京市德恆律師事務所全球合伙人陳洪武律師
紅色的外附人
立志去改變命運
業精於勤荒於嬉
機遇留給有準備的人
西洋圓夢,尋找自我
律師是磨鍊出來的
揚名在海牙國際法院
海歸尋根,實現自我
做律師的理念:讓價值最大化
後記

第八篇 淡泊明志 劍行天下——訪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皮劍龍律師
印象
十年鑄一劍
劍鋒磨礪出
從國家監察官到京城大律師
成功律師之道
敢啃硬骨頭
善於打硬仗
俠義行天下
我思故我在
律師責任重於泰山
後記

第九篇 君子謙謙,天高雲淡——訪北京市東方恆信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合伙人苗謙律師
印象
一隻欲翱翔的雛鷹
梅花香自苦寒來
頑強的求索之路
會當凌絕頂
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百姓身邊的律師
打造律師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
尾聲

第十篇 曾經滄海,再拓時代——訪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主任趙曾海律師
引子
一條特殊的發展路
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律師經營者
律師也需要行銷
永不放棄的毅力
尾聲
後記

文摘

第一篇 敬業樂群玉汝於成——訪北京市華聯律師事務所主任謝炳光律師
謝炳光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北京市華聯律師事務所主任、高級律師。曾任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與中國國際商會調解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民法業務委員會委員、北京法學會經濟會理事、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
謝炳光律師具有較深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從事法官工作十年,又從事律師工作的十六年,在這些年中他承辦過數百件民事、經濟、刑事行政類訴訟案件以及大量的非訴項目,尤其擅長證券、金融、企業改制上市等綜合類案件及項目。為近百家大中型企、事業擔任過法律顧問,並代理過許多涉及信用證、票據、中外合資、金融方面的訴訟。在北京仲裁委員會擔任仲裁員期間,審理了數十起關於房地產、經濟契約類案件,得到了當事人及北京市仲裁委員會的充分肯定。
引子
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律師事務所,北京市華聯律師事務所在律師界內享有良好的聲譽。而它的核心謝炳光律師,以過硬的辦案技能和寬以待人、追求正義的品格贏得了同所律師的欽佩,擔當起華聯所主任的重任,也是眾望所歸的。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能力、魅力均不遑多讓的大律師,我們卻很少見到對他的一些報導。對於我們的採訪邀約,謝律師再三地婉言拒絕,並表示自己只想踏踏實實地乾好本職工作。在我們認真而執著的堅持下,謝律師最終答應接受我們的採訪。
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坐在我們對面的是一位儒雅、溫和的男士,銀色的眼鏡透露出淵博的知識,儼然一位大學教授!這就是謝炳光律師嗎?絲毫沒有想像中律師應有的犀利和威嚴,言談中也沒有激昂和高調,有的只是一份平和、淡定。是什麼樣的經歷讓身處當今競爭激烈的律師界的他能擁有那種寵辱不驚呢?心中的疑惑催促我們迫不及待地走進了他的追憶……
一夜之間,我露宿街頭
不管我怎么努力、怎么積極表現,就因為我的出身,始終與紅小兵、紅衛兵無緣。雖然遺憾,但是我並未因此而說出違心的話、做出違心的事,因此我不後悔。
——謝炳光
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謝炳光,出生於一個工商業者的家庭。他的父親出身貧苦,僅僅十個月大就失去了母親,苦熬到十四歲,為生活所追,被送到一家做五金的買賣家做學徒。在學徒的日子裡,年僅十幾歲的孩子乾雜活,伺候掌柜的,飯也吃不飽,受盡了苦難。但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父親漸漸地入了行,後來成了五金行的資方代理人。解放後公私合營,父親進入了北京市五金公司,曾擔任過公司的副總經理,並在市工商聯擔任過職務。父親艱難的創業經歷使謝炳光從小就懂得生活的來之不易,更讓他明白成功需要自己努力去創造。但誰也不會想到,正是因為資方代理人這個經歷,使父親在“文革”中被戴上了資本家的帽子,謝炳光和他的父母一起受到了衝擊,遭受了一場磨難。
謝炳光從小就浸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受到了良好的中國文化的薰陶。父親雖然從小沒上過學,但憑著刻苦自學的精神,不但能讀書,還能寫得一手好書法。在謝炳光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手把手地教他寫毛筆字,這雖然減少了與小朋友玩耍的時間,但卻使他長大後養成了儒雅、溫和的氣質。至今,練習書法仍然是他的一大業餘愛好。
在謝炳光童年的記憶里,他對於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是從他的母親那裡得來的。
母親出身於書香世家,她的祖父是清代的八貢進士,在當地的身份名望無出其右。謝炳光的姥爺當年雖然可以算是地主,但又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開明紳士。在那個封建的年代,這位開明的老人把鄉里破舊的廟宇修繕改造成新式學堂,讓鄉里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學受教育,有時還親自上講堂,向孩子們傳授孫中山等先賢們的反封建、倡科學的三民主義的進步思想。這位父親不但不讓兩個女兒纏足,而且還不惜變賣了田地財產送女兒們到北京讀書。大女兒曾經跟隨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學習,並且成為熊希齡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出身這樣的家庭,謝炳光的母親十幾歲就獨自出外求學,後來和革命家楊秀峰、宋任窮等人一起參加了革命,只是由於身體原因,最終回到家裡。母親對歷史很感興趣,看過許多的書,謝炳光和他的兩個哥哥從小就聽母親講春秋戰國、東周列國、三國演義的一個個故事,這使得他們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十分熱愛。
雖然家境不錯,但父母親對他們兄弟三個教育非常嚴格,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教導他們認真學習。孩子們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文革開始前,謝炳光的大哥考上了北大西語系德語專業,已經上中學的二哥,各方面表現都非常不錯,謝炳光更是以優異的表現和優秀的學習成績,當選為少先隊中隊的主席,並成為大隊長的候選人。
作為一個男孩子,謝炳光雖然調皮,但相對來說,仍是一個聽家長話、老師話的好孩子。喜愛看書、喜歡思考的他,每天總是手捧著《十萬個為什麼》,他從小立志想當一名科學家,實現以科技救國的理想。從國小一年級到四年級,他門門功課都是優秀。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讓當地的人們對他們家羨慕不已,對三個孩子更是讚不絕口。
然而好景不長,一九六六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文革”開始了。因為父母親家庭的出身問題,災難不可避免地降臨到了他們家,不但家被抄了,善良愛國的父母更是被抓了起來,謝炳光一夜之間從人人稱讚的好孩子變成了遭人白眼、打罵、唾棄的“狗崽子”,成為被改造的“黑七類”分子的子女。面對紅衛兵無數次的抄家,面對被帶走還遭到打罵的父母,無奈的謝炳光感到震驚不已。然而,更痛苦的事還在後面。謝炳光的大哥在北大住校讀書,二哥下放到陝西延安插隊,原本幸福美滿的家裡沒有了歡笑,沒有了親人,只剩下謝炳光孤零零一個人,沒有人收留,更沒有人噓寒問暖,他只好露宿街頭。“更讓我傷心的是,我不但遭人白眼,而且還被胡同里的孩子追逐打罵,原本和我玩得好的同學不但不理睬我,而且也加入了追逐打罵的行列。我當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漆黑的夜晚,一個人流浪在街頭,謝炳光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善良的父母為何被抓了起來;想起父母被紅衛兵打罵的情景,他更是覺得無助;想起在做中隊長的時候,積極參加學雷鋒的活動,帶領同學、少先隊員到大街上做好事,打掃治安崗亭,擦洗汽車,經常得到人們的讚揚,他心中充滿了太多的不解和迷茫。“好好的社會怎么會變成這樣呢?”頭頂上的月色是那樣的美好,而現實社會卻又是如此的醜陋,夢想的破滅,動盪的社會,讓他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
事情遠沒有就這樣結束。父母被作為監督改造分子強令掃大街,遭到了更多人的白眼,父母的處境讓謝炳光憤怒而又無能為力,懂事的他,每天能做的就是偷偷地早起幫助父母清掃街道,與父母一起勇敢地面對生存中的困境。殘酷的社會現實讓謝炳光很無奈,他只能盡些微薄之力來幫助父母,當然更想通過自己在學校里的努力來改變糟糕的現狀。五六年級時,他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學習,各方面積極表現,可不但沒有成為紅小兵,而且備受不公平的歧視。但是,謝炳光依然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希望到了中學能改變這種狀況。
然而現實又一次捉弄了他。在中學期間,政治上的不公平待遇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他們班上本來也有幾個出身不好的學生,但通過積極向組織靠攏,逐漸改善了和老師同學的關係,最終,作為屬於被教育好的子女,加入了紅衛兵。謝炳光似乎從中看到了希望,他天真地以為自己也能做到。在參加“學工”、“學農”活動中,他的積極肯乾,得到農民、工人師傅的誇獎;在“學軍”活動中拉練的時候,他積極主動地幫助所住的老鄉家幹活,也曾得到他們的表揚。原以為能通過這些努力,再加上非常好的學習成績,肯定也能成為一名紅衛兵,可是不管他怎么表現,結果還是讓他很失望,直到中學畢業,仍然被擋在紅衛兵的大門之外。儘管自身的政治境遇沒有改變,謝炳光對此並沒有太多的埋怨,他的學習成績依然優異。他始終沒有說過一句違心的話、做過一件違心的事。
這段痛苦的經歷讓謝炳光刻骨銘心,至今難以忘懷。然而正是這段苦難的歲月,讓他真正變得成熟、堅強起來,讓他對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有了更深層次的思索和理解,心中從此埋下了追求公平與正義的種子,同時更讓他懂得了什麼是真愛和親情。時至今日,父親已去世多年,母親也已經是年逾九旬的耄耋老人。可謝炳光沒有忘記父母的辛苦和所受的磨難,要讓老人在有限的時光里過得幸福和安康。因此,無論工作多忙,他都會抽時間陪伴母親。“我仍清晰地記得當年父母受的苦,‘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現在不能給老人更多的幸福,一旦老人離去,就什麼都晚了。”謝炳光由衷地說道。
“天無絕人之路,即使我對現實非常無奈,但我相信有一天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變。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必須堅持。”正像他所堅持的,不管社會環境還是自身的狀況在以後都得到了很大改變。
上大學,一波三折
一九七一年,謝炳光國中畢業,雖然動亂還沒有結束,但當時的政治環境已經好了很多,而且高中也恢復了,似乎一個美好的新生活即將開始,然而殘酷的生活現實又讓他跌入了低谷。
那一年,謝炳光就讀的班上有四個上高中的名額,班主任老師極力動員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的謝炳光繼續學習,並認為有這么好底子的學生不上高中實在可惜。好學上進的謝炳光也有這個想法,可一想起遭受文革動亂迫害得不成樣子的家庭,想到放回家中已經退休的父親和沒有工作的母親,想到正在上學的大哥及插隊的二哥,家裡已經沒有收入來源,如果自己還要讀高中,必定成為家裡的一個負擔。此時這個家庭急需有人掙錢維持生活,作為一個男子漢,謝炳光認為自己有責任承擔起這副擔子。因此,他拒絕了老師的好意,毅然決然地來到北京第一工具機廠,加入到了產業工人的行列。
雖然以前出身問題被看得很重,但他到工廠工作的時候,出身已沒那么重要,政治表現越來越被看重,因此在工廠里,他積極上進、努力工作。那個時候,工廠七點半上班,他常常六點鐘就到了工廠,給師傅打水,調試工具機,練銼刀、剔鏨子,刻苦鑽研技術,並通過各種各樣的考核,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深得師傅們的好評和讚賞。不久,他被提拔為重型車間的青年突擊隊隊長,自此,他吃住都在廠里,忙的時候甚至是一個月才回一次家。他辛苦的工作漸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不但入了團,還主管團里的宣傳工作。當時還沒有電腦,宣傳材料全靠手工刻制鋼板油印而成,因此,刻鋼板是他經常要做的事情,這時,從小練習書法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剛勁的字型加上圖文並茂的版面,一份份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小報讓人賞心悅目,受到了團員們的好評。“能成為一名共青團員,著實讓我高興了一陣,能等到這一天對我來說是多么的不容易。”謝炳光說,“如果不是政策好了,不知道要等多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價值的展現,心中隱藏的對社會的不滿也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對責任與正義的追求。
文革中停止了高考招生,文革後期,大學開始招收被推薦的工農兵大學生。在工廠表現一直很好的謝炳光也非常渴望能夠走進大學校門進一步學習深造。然而,當時政治環境並沒有徹底解凍,被推薦上大學的工人必須要經過政審這一關。像謝炳光那么年輕又沒什麼背景的人,政審能審什麼,還不是家庭出身、社會背景問題。一直被出身困擾的他最終還是沒能衝破政審這一關,雖然得到了兩次被推薦的機會,可最終還是因為出身問題,讓他與大學失之交臂。當得知政審不合格的時候,一直表現不錯的謝炳光那個沮喪勁就別提了,希望再次破滅了。只要國家政策不變,再多的機會對他來說也沒有希望,謝炳光在內心深深地期盼,急切等著撥開雲霧見日明。
打倒“四人幫”之後,一生三起三落的鄧小平開始主持政局,不但進行了撥亂反正的工作,而且在一九七七年恢復了高考。這一訊息對於所有渴望知識的年輕人,猶如久後逢甘霖,謝炳光的心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為此,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高考複習之中。對於他的這一舉動,有些工人師傅不理解,不但不支持,還對他冷嘲熱諷:“你一個年輕人為什麼不安心工作,整天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地做你的工作才是正道,你哪裡考得上大學?”工人師傅的態度並沒有動搖他的決心,為了改變現狀,為了理想,他沒有選擇放棄。
每一天繁重的勞累之餘,謝炳光不能像其他人那樣好好休息,而是在食堂簡單吃點東西,騎上腳踏車在晚上七點之前趕到北京六十五中去聽高考補習班的課,一聽就是兩個半小時,學習再難再苦,他都沒有放棄,為了上大學他只有拚命豁出去了。一九七八年,謝炳光雖然自認為準備還不足,但他還是想試一下,一來是想看看難度,二來是想看看自己複習的結果。高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雖然他沒想過自己這次會考上,但考試的成績還是讓他吃了一驚,竟然差了十多分。謝炳光意識到自己的差距,他對自己做了總結,開始了更加努力的複習,終於在一九七九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
講到這裡,我們問:“您當時是怎樣想到要學法律的呢?”“文革中的一幕幕始終在我眼前浮現。中國之所以這么亂,就是因為我國還不是一個法治國家。雖然當時我對法律的概念還是朦朧的,但已經意識到中國要強大、要有秩序,還得像國外的已開發國家那樣實行法治,當然就得需要法律。雖然學中文能出來教書育人、學新聞能引導正確輿論,但都不如法律來得那么實在,來得那么直接,中國一定會走上法治之路。”深思熟慮的謝炳光將這一想法告訴了父母及家人,全家人都很支持他。事實上,當年謝炳光也考上了機械局的七·二一大學,但他權衡再三之後,下定決心,還是選擇進入到中國人民大學,開始系統地學習法律。
經過多次波折之後,謝炳光終於邁進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門。上大學,讀法律,離自己追求正義的理想越來越近,這一切,讓他興奮不已。命運像一隻無形的巨手把謝炳光拉進了法律圈,此後他與法律就再也沒分開過。
十年審判員,走上律師路
通過大學四年對法律的學習,謝炳光掌握了從法律的概念到法律的套用方面的知識。一九八三年大學畢業後,謝炳光被分配到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他開始有了實踐法律的機會。在眾多法律學科中,他對經濟契約法情有獨鐘,大學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經濟契約的糾紛與處理》,因此,他的願望是致力於經濟案件的審判工作。然而此時“嚴打”開始了,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懲治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行動。法院為了培養年輕的刑事辦案人員,將他分到了刑事一庭,專門與重大案件的罪犯打交道,此後十年謝炳光就在這裡從事法律審判工作。
說起一九八三的“嚴打”,經過了那個年代的很多人都記憶猶新,親身參與刑事審判的謝炳光更是如此。究竟為什麼要嚴打,與當時複雜的現實環境是分不開的。一九八二年黨召開了十二大,正式完成“文革”結束後的撥亂反正任務,真正開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我國的社會治安狀況卻越來越差,不法分子的氣焰越來越囂張,人民民眾的安全越來越沒有保障,這樣一來,給國家的安定、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果任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安定團結、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將毀於一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業也將受到嚴重干擾。在此嚴峻的形勢下,黨中央和鄧小平同志當機立斷,決定在全國集中開展一次針對各種犯罪活動和犯罪分子的“嚴打”鬥爭,迅速扭轉社會治安的被動局面。
謝炳光對於剛到法院就參與“嚴打”審判工作的經歷記憶深刻。當時法院經常加班加點審理案件。為了不耽誤時間,法官們甚至住在法院,嚴陣以待,等待檢察院移送案件的材料,一聽說檢察院那邊已經下發起訴書,很快就會送過來,他們就是再累也得等著。通常他們接到的起訴書墨跡還沒幹就蓋上公章送過來了。起訴書一到,他們就抓緊時間審查,絕不過夜,在夜裡十二點之前送到看守所被告人手裡。在嚴打的日子裡,謝炳光經常熬夜分析案情,幾乎沒怎么好好休息過,長時間在昏黃的燈光下,原本不錯的眼睛漸漸地變成了近視。
在法院工作的確很鍛鍊人,審理刑事案件責任重大,而且還要忍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不但要親臨執行死刑的現場,甚至還要查看犯人是否已死,一般人恐怕很難冷靜地做到。由於當時刑一庭實行的是半軍事化管理,而且謝炳光所接手的都是大案要案,這一切使他養成了思維縝密、辦事規範的習慣,也為以後的律師工作奠定了基礎。在法院工作的十年里,謝炳光親自判決了不少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時至今日,他對當年的那一套審判程式仍然倒背如流。在從事律師之後,不管面對多大的壓力他都能從容面對,與這一時期的鍛鍊是分不開的。
一九八三年的嚴打,是特殊歷史條件和環境下的一次特殊行動,由於歷史局限性,有些犯罪人員判得過激、偏重,有的還被吊銷戶口,遣送到青海、新疆等偏遠地方,很像古代對犯人的充軍發配,但這樣做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迅速扭轉了社會治安混亂的被動局面,極大地震懾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穩定了社會秩序,最佳化了社會治安環境,增強了國民的法治意識,為我國逐步走入法治的軌道鋪平了道路。
“對於那些年的工作,雖然有不少人頗有微詞,但這樣做的積極意義是不可忽視的。也正是在法院參與審判工作的這段經歷,讓我看到了我國法治不完善的地方,更看到了我國審判的一些弊端,也讓我看到了律師的可貴之處,讓我有了做律師的想法。”對這段經歷,謝炳光感慨地說。
就在親身參加嚴打、親身參加審判的工作中,謝炳光發現了很多審判的弊端。那個時候的法院長官意志比較強,行政長官不重法理,通常是庭長、院長說了算,審判員、審判長的一些合理合法的審判觀點根本得不到落實。雖然謝炳光工作其中,但他已經深深意識到了長官意志、行政干預都是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不該有的現象。而仗義執言的律師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儘自己最大努力為當事人服務,這一切深深吸引了他,為以後從事律師職業埋下了伏筆。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回響“從重從快”的政策,一些司法人員為了能儘快破案,在辦案中實行刑訊逼供,造成了一些冤假錯案。其中一起強姦案給謝炳光留下了較深的印象。當時,辦案人員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急於求成,對犯罪嫌疑人實行了刑訊逼供,該嫌疑人忍受不住,屈打成招,一審被判處死刑。在今天看來這是一起很明顯的冤案,可當時就這么草率地準備結案了。但也許是這個人命不該絕,就在執行死刑之前,真正的強姦犯被抓到了,案情真相大白。一審中判處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無罪釋放。“這個人還算幸運,如果找不到真正的兇手,那這個人不是就冤枉死了,哪還有什麼公道可言。”看到這些現象,他的內心再也平靜不下來了,決定離開法院去做一名律師。於是在一九八八年,他參加了律師資格考試,並順利通過,為從事律師職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一九九二年謝炳光被調到華聯經濟律師事務所,從此真正開始了律師生涯。
十年的審判工作,謝炳光更加認識到法律對於國家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沒有法律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會是怎樣一種狀況。實現公平與正義的法律理念真正融入了他的內心。如果說以前對追求正義與公平還有些模糊的話,十年的審判員讓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出路——做一名肩負公平與正義的偉大神聖使命的律師。
生命不是兒戲,北京第一例死刑疑罪從無案
從法院出來是謝炳光無悔的選擇,他也做好了要做一名好律師的準備。但在生存與現實面前,他還是感到不小的壓力。“初為律師非常辛苦,甚至超出了我之前對律師工作的想像。”談起當時的那種辛苦,如今的謝炳光似乎長出了一口氣,能走到今天的確不容易。在法院時雖然工資不多,但最起碼有基本的生活醫療保障,而做律師得一切從零開始。為此,他不管春夏秋冬,騎著一輛腳踏車,風裡來雨里去,為案源、為當事人的利益奔波勞碌。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