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沒落的天朝(德國人看大清)

走向沒落的天朝(德國人看大清)

《走向沒落的天朝(德國人看大清)》是2013年1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國慶、郭又陵。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沒落的天朝(德國人看大清)
  • 作者:李國慶
    郭又陵
  •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頁數:467 頁
  • 定價:4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13492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親歷中國叢書:走向沒落的天朝(德國人看大清)》系從19世紀以來德國殖民主義先行者、駐華外交官、侵華軍人、記者、哲學家、旅行家、史學家、漢學家和傳教士等各界人士發表的近百部有關中國的專著,從中摘譯、整理而成。意在從西方人的視角,用加害方的史料,來考察那段屈辱史。

圖書目錄

出版說白兵習明
編譯者的話
第一章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百年
第二章 妄自尊大腳再婚刪的“天朝”
清廷視英使為“貢使”
乾隆“諭旨”英王
英使再次來華
繁文縟節的覲見禮
自封“天朝”
視外商如大敵
自視“高人一等”
歐中怨恨的起因
第三章 深宮的秘聞軼事
康熙吃西藥
鹹豐出逃熱河
皇帝的一天
奏摺廢話連篇
百姓無緣見龍顏
小皇帝讀書
皇帝大婚
盛傳光緒“吞金”
英俄插手清廷危機
維新派遭鎮壓
皇宮中的太監族
第四章 “天朝”見聞
文化落後與國家敗落
北京街景
北京古玩
髒亂的北京
垃圾是北京的標誌
北京的火車站
生活在北京活受罪
上海“精神”
上海--投機家的樂園
1898年的上海外灘
1874年的天津
天津的“漢人城”
武漢三鎮觀感
世界茶貿中心漢口
19世紀的杭州
在中國的艱難旅行
關外游
當年中國人的生活
歐洲遊客“占”了豬舍
惡性循環的華北農村
中國的乞丐和毛賊
膽大包天的騙子
婦女的苦難
海外歸來的強盜
兵匪一家
孔聖人故鄉的見聞
美麗的運河兩岸
第五章 官員和軍隊--清廷的朽木支柱
總理衙門綽號“拖延部”
官食燕窩民吃樹皮
無知道台答德國記者問
大貪官和珅
好官與貪官的不同卸任儀式
盛將軍神通廣大
歐洲軍火商發財有道
無能的軍官和低能的軍隊
第六章 中國文明遭遇歐洲文明
中國的倫理道德源於農業文明
獨特的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之根在農村
詩情畫意的方塊字
優美的漢字
古老的中國文化將再現光輝
中國的發明惠及歐洲
另眼看中國方塊字
把中國引入歐洲文化圈
用合作代替對峙霉符境
和諧的中國文化和擴張的歐洲文化
析歐亞文化碰撞的結果
第七章 德國人如是評說中國人
關於中國人的辯論
德國外交官筆下的中國人
殖民先行者筆下的中國人
鴉片販子筆下的中國人
中國人沒有愛國熱情
缺乏民族意識
嗜賭成癮
愛做表面文章
不能持之以恆
德國旅行家看中國人
商人誠信和商販狡黠
中國人鄙夷暴力
苦力是香港的功臣
勤勞的中國人
德國記者筆下的中國水手
聽苦力說生死價值
中國人筋疲力盡了
中國的知音
第八章 西方人評說西方人
歐美人的道德修養徒有其表
列強禁止中國人登北京城牆
西方來的冒險家和占領者
葡萄牙海盜傷害了中國人
海盜販賣華工
在美華工的遭遇
第九章 傳教士的功過有公論
東西方交流的媒介
利瑪竇和祝重整湯若望成功的秘訣
傳教從傳播天文曆法入手
中國對外來宗教海納百川
教禮之爭責任在教皇
教會要中國放棄文化傳統
傳教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美國傳教士的為人和家教
第十章 從鴉片買賣到鴉片戰爭
鴉片曾是舶來的藥品
吸食惡習導致走私猖獗
英國是世界頭號毒梟
鴉片販子坦承鴉片毒害
法租界的大煙館
林則徐籲請義律禁毒
鴉片戰爭始末
四千英兵打遍中國
英法劫焚圓明園
英國議會中的“白臉”和“紅臉”
第十一章 治外法權永察船和領事裁判權是中國頭上的“緊箍咒”
列強緣何輕易取得治外法權
外國人的三大特權
列強濫用治外法權
外國人把持中國海關
列強是上海的主人
中國人是“二等公民”
租界沙面
漢口的外國租界
列強在中國港口的勢力
第十二章 列強競相瓜分中國
《南京條約》是列強瓜分中國的“宣言”
美國軟硬兼施爭特權
普魯士強索最惠國地位
甲午敗北引發瓜分中國高潮
任列強宰割的中國
滿洲曾是俄國人的天下
伊犁事件折射列強心態
大清求助無門
德軍開赴“龍國”的理由
1900年列強在華軍事態勢
普魯士殖民先行者盯上了中國
一封不談家事的家書
德國殖民者坦言占領膠州的考慮
德軍輕取膠州灣
占領膠州是“友好”之舉
德國得隴望蜀
德皇遣御弟遠征中國
列強是一丘之貉
第十三章 德國人見證八國聯軍的罪行
列強使館衛隊耀武揚威進北京
八國海軍陳兵中國沿海
關於德公使克林德之死的不同說法
德皇覬覦中國久矣
德皇的“匈奴演說”
德國報人詳述八國聯軍侵華始末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目擊八國聯軍進北京
瓦德西對暴行供認不諱
德宰相馮?比洛伯爵為德侵華辯解
清廷乞和
八國聯軍統帥部
瓦德西住進儀鸞殿
占領軍城管通令
瓦德西的情報與報告
清廷“請罪團汗趨酷充”抵德
瓦德西逃過火災
列強開出的“和平”條件
侵華德軍看《辛丑條約》
第十四章 外交官北京生活紀實
駐大清外交官的苦和憂
德駐大清公使如此說
外交官的“夏宮”
北京的野味與鮮貨
德國公使記下京津的堡才交通工具
北京的公使館區
公使館的衛隊
義和團圍攻公使館區
親歷慈禧接見
光緒和慈禧接見海因里希親王
第十五章 大清要人臉譜
洋人野史說康熙
雍正的兩副面孔
愛虛榮的乾隆
百姓評道光施政無能
心狠手辣的慈禧
榮祿其人
剛直林則徐
李鴻章自比俾斯麥
張之洞的強國策
衛禮賢盛讚孫中山
狡黠的袁世凱
第十六章 “洋大夫”為病危大清把脈
不重視科技導致大清衰亡
加速大清衰落的內外因
《南京條約》動搖了大清的根基
大清病入膏肓
第十七章 泱泱“天朝”路在何方
清王朝如何自救
拯救中國的洋方案
築牆自圍貽害深重
太平天國運動是革命的前奏
辛亥革命的意義大於法國大革命
從長城看中華民族的潛力
卷章節附注
古老的中國文化將再現光輝
中國的發明惠及歐洲
另眼看中國方塊字
把中國引入歐洲文化圈
用合作代替對峙
和諧的中國文化和擴張的歐洲文化
析歐亞文化碰撞的結果
第七章 德國人如是評說中國人
關於中國人的辯論
德國外交官筆下的中國人
殖民先行者筆下的中國人
鴉片販子筆下的中國人
中國人沒有愛國熱情
缺乏民族意識
嗜賭成癮
愛做表面文章
不能持之以恆
德國旅行家看中國人
商人誠信和商販狡黠
中國人鄙夷暴力
苦力是香港的功臣
勤勞的中國人
德國記者筆下的中國水手
聽苦力說生死價值
中國人筋疲力盡了
中國的知音
第八章 西方人評說西方人
歐美人的道德修養徒有其表
列強禁止中國人登北京城牆
西方來的冒險家和占領者
葡萄牙海盜傷害了中國人
海盜販賣華工
在美華工的遭遇
第九章 傳教士的功過有公論
東西方交流的媒介
利瑪竇和湯若望成功的秘訣
傳教從傳播天文曆法入手
中國對外來宗教海納百川
教禮之爭責任在教皇
教會要中國放棄文化傳統
傳教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美國傳教士的為人和家教
第十章 從鴉片買賣到鴉片戰爭
鴉片曾是舶來的藥品
吸食惡習導致走私猖獗
英國是世界頭號毒梟
鴉片販子坦承鴉片毒害
法租界的大煙館
林則徐籲請義律禁毒
鴉片戰爭始末
四千英兵打遍中國
英法劫焚圓明園
英國議會中的“白臉”和“紅臉”
第十一章 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是中國頭上的“緊箍咒”
列強緣何輕易取得治外法權
外國人的三大特權
列強濫用治外法權
外國人把持中國海關
列強是上海的主人
中國人是“二等公民”
租界沙面
漢口的外國租界
列強在中國港口的勢力
第十二章 列強競相瓜分中國
《南京條約》是列強瓜分中國的“宣言”
美國軟硬兼施爭特權
普魯士強索最惠國地位
甲午敗北引發瓜分中國高潮
任列強宰割的中國
滿洲曾是俄國人的天下
伊犁事件折射列強心態
大清求助無門
德軍開赴“龍國”的理由
1900年列強在華軍事態勢
普魯士殖民先行者盯上了中國
一封不談家事的家書
德國殖民者坦言占領膠州的考慮
德軍輕取膠州灣
占領膠州是“友好”之舉
德國得隴望蜀
德皇遣御弟遠征中國
列強是一丘之貉
第十三章 德國人見證八國聯軍的罪行
列強使館衛隊耀武揚威進北京
八國海軍陳兵中國沿海
關於德公使克林德之死的不同說法
德皇覬覦中國久矣
德皇的“匈奴演說”
德國報人詳述八國聯軍侵華始末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目擊八國聯軍進北京
瓦德西對暴行供認不諱
德宰相馮?比洛伯爵為德侵華辯解
清廷乞和
八國聯軍統帥部
瓦德西住進儀鸞殿
占領軍城管通令
瓦德西的情報與報告
清廷“請罪團”抵德
瓦德西逃過火災
列強開出的“和平”條件
侵華德軍看《辛丑條約》
第十四章 外交官北京生活紀實
駐大清外交官的苦和憂
德駐大清公使如此說
外交官的“夏宮”
北京的野味與鮮貨
德國公使記下京津的交通工具
北京的公使館區
公使館的衛隊
義和團圍攻公使館區
親歷慈禧接見
光緒和慈禧接見海因里希親王
第十五章 大清要人臉譜
洋人野史說康熙
雍正的兩副面孔
愛虛榮的乾隆
百姓評道光施政無能
心狠手辣的慈禧
榮祿其人
剛直林則徐
李鴻章自比俾斯麥
張之洞的強國策
衛禮賢盛讚孫中山
狡黠的袁世凱
第十六章 “洋大夫”為病危大清把脈
不重視科技導致大清衰亡
加速大清衰落的內外因
《南京條約》動搖了大清的根基
大清病入膏肓
第十七章 泱泱“天朝”路在何方
清王朝如何自救
拯救中國的洋方案
築牆自圍貽害深重
太平天國運動是革命的前奏
辛亥革命的意義大於法國大革命
從長城看中華民族的潛力
卷章節附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