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山妃墓

赫連,歷史上少數民族姓氏,意思是赫赫與天連線,赫連一族建立當時大夏國,地盤“南阻秦嶺,東戍蒲津,西收秦隴,北薄於河”,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秦嶺以北、甘肅東部、寧夏及內蒙的河套地區的廣大土地。該墓出土的墓志銘清晰刻著“大隋東宮故內司食赫連山妃”,內容清晰顯示出墓主是位血統高貴的匈奴女子,死前應該是在宮中管理膳食的女官,她逝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時年5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赫連山妃墓
  • 出土地點:西安西郊陝西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
  • 所屬年代:隋
  • 墓主:匈奴女子
  • 陪葬品:彩繪陶俑
出土80餘件陶製器物
據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邢福來介紹,考古人員共發掘了一座唐墓和一座隋墓。其中唐墓已空,只出土一塊殘缺不全、內容已不可辨的墓誌。而隋墓中則出土了80多件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陶俑,有武士俑、騎馬俑、半身俑、小冠俑、陶豬、陶牛、陶雞、陶狗、陶羊等典型陪葬物,一律彩繪,有紅、黃、黑三色。墓中還出土了一小片金箔,專家推測應該是陶俑身上的。
專家介紹,該隋墓為斜坡墓道,單墓室,墓室長寬各3米左右。墓室西側是磚棺床,隨葬陶俑基本放於墓室東側後部。在發掘中還發現了一個盜洞,專家估計除這些陶俑以外的其他物品已被盜掘。
當時的儀仗隊:騎馬仕女
記者看到,其中一對高約30厘米的彩繪武士俑,披紅色外衣,腳登戰靴,身著甲衣,左手半舉,握拳中空,右手半握放於胯部,豎眉嗔目,威風凜凜,形象生動逼真。從這兩個武士俑的姿勢分析,他們原來應手持槍、戟等木製武器。專家表示,這樣的武士俑北周、隋和初唐比較多,是具當時特色的陪葬物品。
此外,還有多件高20厘米左右的彩繪仕女騎馬俑,馬的造型為平首,長頸,四肢直立。騎在馬背上的仕女,圓臉,髮髻烏黑高聳,身體微微前傾,腳穿馬鐙,馬和仕女通體施以紅色彩繪。專家表示這些仕女騎馬俑應該是當時的儀仗隊。據介紹,北周到隋的陶馬造型一般呆板,而此墓出土的馬造型相當靈活,已經有了初唐的特點。
昂首陶牛有待研究
令專家興奮的是,該墓還出土了一件昂首向天的彩色陶牛。這件陶牛高約10厘米,長約20厘米,昂首直立,雙目圓睜,四肢強勁,讓人感到它全身充滿力量。但同時令專家疑惑不解的是,北周到隋朝用牛駕車的社會地位、級別都比較高,以前這個時期墓葬中出土的基本上都是駕車的牛,而昂首向天的牛很少見。這樣昂首的牛放在墓中陪葬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專家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搞明白。
墓主是一位匈奴女子
該墓出土的墓志銘清晰刻著“大隋東宮故內司食赫連山妃”,內容清晰顯示出墓主是位血統高貴的匈奴女子,死前應該是在宮中管理膳食的女官,她逝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時年55歲。專家表示曾經叱吒風雲的匈奴大夏國國王赫連勃勃,與其都城統萬城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後漸漸成了世人不解的謎;讓人感慨的是,他的後裔卻在大隋皇宮中當上了女官。
專家同時表示,雖然關中平原下埋藏著眾多周秦漢唐的墓葬,可只存在了幾十年的隋朝墓葬卻非常少,迄今為止發掘不過10來座。這座典型的隋朝墓葬俑類齊全,彩繪鮮艷,真實反映了隋朝的一些文化形態,並且這座墓葬里可以細細縷出初唐文化的端倪,其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非常之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