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奧尼德·赫維茨教授是猶太人,1917年出生於波蘭,他是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20多年以來,一直被提名為經濟學諾貝爾獎候選人。他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機制設計理論。激勵或激勵兼容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中一個核心的概念。主要著作有《設計中的經濟機制》《市場經濟的缺陷與政府干預》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維茲
- 出生地:波蘭
- 出生日期:1917年
- 代表作品:設計中的經濟機制》
基本信息
赫維茨教授在學術上獲得許多榮譽,比如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會院士(一年只有一個,比美國科學院院士更難拿),總統獎獲得者,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1990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等。
當然,
套用該激勵機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開創信息經濟學領域的委託代理人理論的密勒斯(JamesMirrlees)和維克瑞(WilliamVickrey)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
他對中國的經濟改革非常有興趣,到中國訪問過多次。為了訪問中國時方便,他還自學中文,認識好幾百中國字。
趣聞軼事
學術研究與貢獻
機制設計理論
赫維茲的經濟機制理論包括信息理論和激勵理論,並用經濟模型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說明。經濟機制理論的模型由四部分組成:a.經濟環境;b.自利行為描述;c.想要得到的社會目標;d.配置機制(包括信息空間和配置規則)。赫維茲等人證明:沒有什麼經濟機制有比競爭市場機制更低的信息空間的維數,並且產生了帕累托有效配置。
赫維茲在1972年又證明了著名的激勵相容“不可能性定理”:在經濟社會成員數目有限的條件下,即使對於只有私人商品的經濟環境,不可能存在任何經濟機制,當人們的行為按占優策略決策時,它能執行帕累托最優配置。
赫維茲的“真實顯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Hurwitz,1972)是一個類似結論。在個人經濟環境中,在參與性約束條件下(即導致的配置應是個人理性的),不存在一個有效的分散化的經濟機制(包括市場競爭機制),能夠導致帕累托最優配置,並使人們有動力去顯示自己的真實信息,也就是說,真實顯示偏好和資源的帕累托最優配置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因為,如果一個人願意講真話,那就意味著講真話是他的占優策略。因此,在機制設計中,要想得到能夠產生帕累托最優配置的機制,很多時候必須必須放棄占優均衡假設,即放棄每個人都講真話辦真事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