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生平,家庭背景,求學歷程,研究歲月,學術體系,實驗研究,實驗成果,發現錯覺,填充測驗,個人作品,出版圖書,主要成就,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突破,記憶研究的成就,推動實驗心理學發展,人物評價,
個人生平
家庭背景
1850年1月24日生於普魯士帝國萊茵省波恩附近的巴門,家裡信奉路德教,父親卡爾·艾賓浩斯是一個富有的商人一位頗有名望的造紙和紡織業資本家,母親對金錢非常吝嗇。艾賓浩斯是家中的第四個孩子,所幸艾賓浩斯的姑姑對他十分寵愛,一直資助他的學業。
艾賓浩斯從小接受路德教教育,在Gymnasium小鎮的國小讀書。之後他進入巴門的文科中學,於1867年畢業。
求學歷程
艾賓浩斯中學畢業後之後先後就讀于波恩大學、哈雷大學和柏林大學,專修歷史與哲學專業,直至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
普法戰爭爆發後,艾賓浩斯投筆從戎,參加了普魯士騎兵團。
當年退役後重回波恩大學,並於1873年發表了題為《哈特曼的無意識哲學》的博士論文,8月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之後,艾賓浩斯旅居柏林兩年。
1875年艾賓浩斯前往英格蘭留學。留學期間,他一方面依靠做教師維持生活開支,另一方面開始初步嘗試使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記憶,可惜沒有成功。不過艾賓浩斯很好地做了總結,發現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實驗的研究材料是有意義的,這為今後的無意義記憶的實驗奠定了基礎。
研究歲月
1877年,艾賓浩斯來到巴黎,希望能夠利用這裡豐富的圖書資源開展研究。在巴黎,艾賓浩斯讀到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這本書堅定了他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記憶的信心。
在1878年秋天,艾賓浩斯返回德國,給德國王子威德瑪做法語教師。到了1879年春天,威德瑪王子突然死於白喉,艾賓浩斯這份榮耀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艾賓浩斯從1879年春開始了對記憶的系統研究。為了精確研究聯想形成的過程,他創造性地使用了無意義音節。
到了1880年春天,艾賓浩斯將他的研究方法和統計結果寫成報告提交給了柏林大學哲學系。赫爾姆霍茨對他的報告作出很高的評價。哲學家策勒建議艾賓浩斯作進一步研究,發表更多的報告。最後,艾賓浩斯的論文被接納了,他也因此獲得了柏林大學無任期和無薪水的哲學講師職位。
在1883-1884年間,艾賓浩斯重複並拓展了他在1879年所做的記憶實驗。
1885年秋天,艾賓浩斯以《記憶》為標題公開發表了他的研究。
此後,雖然他所寫的心理學教科書中包含了大量有關記憶的內容,但他並沒有繼續記憶的實驗研究。除了給英國一家期刊發了一封簡信,抗議這家期刊對他的作品斷章取義得出不準確的結論外,艾賓浩斯再沒有公開發表過任何有關記憶的文章。
艾賓浩斯在1886年被提升為柏林大學有薪水但仍然是無任期的教授,他的記憶研究傳統主要是由繆勒以及繆勒的幾個早期的助手和學生繼承下來。
1890年,美國康奈爾大學正式盛情邀請艾賓浩斯前往康乃爾大學擔任教授,但艾賓浩斯拒絕了邀請。同年艾賓浩斯與阿圖爾·柯尼希等人共同創辦了《感官心理學和生理學雜誌》,這是他在柏林大學後期的主要成績。艾賓浩斯擔任該雜誌主編長達16年,由於他的努力《感官心理學和生理學雜誌》被譽為“德國最重要的心理學喉舌”。
1893年,艾賓浩斯發表了他的色覺學說。同時,他還建立了柏林大學心理學實驗室。
在1894年秋天,他應邀來到布雷斯勞大學擔任全職教授的職位,不久還建立了布雷斯勞大學心理學實驗室。在那裡一直工作到1905年。
1895年,艾賓浩斯受學校管理層的委託,設計了一種用來檢查兒童智力疲勞的測驗,發展了句子填充測驗,這也是第一個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成功測驗,其變式為現今許多普通智力測驗所採用。
1905年,艾賓浩斯義從布雷斯勞大學轉到了哈雷-威特伯格大學。
1909年2月26日,艾賓浩斯因肺炎病逝於哈雷大學,年僅59歲。
學術體系
實驗研究
在研究材料方面,艾賓浩斯發明了“無意義音節”。所謂的無意義音節就是任意兩個子集夾一個母音形成的詞,除作為記憶的材料外沒有任何其他意義。艾賓浩斯編造了2300多個這樣的無意義音節,然後用這些無意義音節組合成不同長度的學習材料,這些材料不易形成意義联想。艾賓浩斯用它們作為學習和記憶的對象,對記憶進行了系統的實驗研究。
在正確選擇了識記的材料後,艾賓浩斯又為控制實驗條件制定了這樣一些規則:第一,控制生活規律,在實驗期間的每一天的同一時刻進行識記實驗,以便排除生理因素的波動對識記結果的影響。第二,在每學習完一段材料後休息15秒鐘,以防止疲勞的影響。第三,保持恆定的閱讀和背誦速度。第四,為了排除動機因素的影響,識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第五,在閱讀和背誦的過程中,保持重音的規律性和恆定性,語調上也應恆定,以避免由此引發的意義联想。第六,不採取任何方式促進記憶,只採用重複的方式。最後,採用通讀的方式識記材料,不對材料的背誦做刻意的安排。
在記憶結果的測量方法上,艾賓浩斯發明了節省法。節省法在對識記材料進行記憶後,經過一定的時間間隔,再次對同一材料進行識記,對比兩次識記的重複次數,看看比前一次節省了多少次,以節省的次數作為記憶中所保持內容的依據。這樣—來,識記的效果就有了一個客觀的指標。
實驗成果
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是在1879-1880年和1883-1884年兩個時期進行的,每個時期都持續1年多時間。他系統研究了誦讀次數、音節長度、間隔時間等因素對學習、保持、聯想和復現這四個記憶階段的影響。艾賓浩斯得出以下結論。
艾賓浩斯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結論.其中最有影響的結論包括:
(1)音節系列的學習速度是它們的長度的函式。也就是說,學習的速度同材料的長度之間有著固定的關係.材料中所包含的音節越多,識記所花費的時間越長。
(2)保持是重複次數的函式。重複的次數同保持的程度成正比關係,即在一定範圍內,識記時重複的次數越多,保持的程度越穩定。由此引申出的結論是:適度的“過度學習”並不浪費時間,而是更有利於記憶。
(3)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式。根據艾賓浩斯的研究,在識記之後的最初一段時間裡,遺忘的速度非常快.之後遺忘的速度減慢,再往後更慢。把這個研究結果標在坐標上,就得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4)保持是反覆學習的函式。重複的次數直接影響著記憶的結果,但是艾賓浩斯發現,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重複對記憶結果有著明顯不同的影響。一種方式是所謂的“集中學習”,即在短時間內重複進行識記;另一種方式是“間隔學習”,即前一次識記後間隔一定的時間再進行重複識記。艾賓浩斯為自己所設定的時間間隔是24小時。他的研究顯示出,間隔學習要優於集中學習。對於同樣長度的識記材料,集中學習所需要的重複次數是68次,而間隔學習只需要7次即達到了同樣的學習目標。
此外,艾賓浩斯還研究了直接聯想、間接聯想、順序聯想相反向聯想對同一識記材料的影響。
發現錯覺
艾賓浩斯發現了艾賓浩斯錯覺,這一發現便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艾賓浩斯錯覺(Ebbinghaus illusion)是一種對實際大小知覺上的錯視。在最著名的錯覺圖中,兩個完全相同大小的圓放置在一張圖上,其中一個被較大的圓圍繞,另一個被較小的圓圍繞;被大圓圍繞的圓看起來會比被小圓圍繞的圓還要小。
填充測驗
1867年艾賓浩斯創造了填充測驗,即將測驗題目中某些地方用括弧代替’要求被試者埃出遺漏的字’詞。短語或符號圖案’以考察其語文能力、觀察能力、注意能力、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有關知識。
他把填充測驗作為測定兒童智力的一種工具。後來它被廣泛地套用十智力測驗和學力測驗。
個人作品
作為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留下的論文著作極少,除了其早期1873年發表的哈特曼的無意識哲學論文外,還發表以下專作。
《記憶》(1885)
1885年出版的《記憶》一書。其研究方法對此後記憶的研究,乃至整個心理學的實驗研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實驗心理學文獻中的一個里程碑。“它被看作是實驗心理學突破了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障礙”。
《心理學原理》(1897)(1902)(1908)
第一卷的上半部(1897),其下半部及全卷(1902),第二卷上半部及書的簡本(1908)
《心理學綱要》(1908)
“心理學有一個長的過去,但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
主要成就
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突破
雖然艾賓浩斯沒有像馮特那樣建方一個心理學的體系,但是他第一個把實驗方法用於高級心理過程的研究,採用實驗和統計方法,對形成聯想的過程和條件以及某些聯想規律做了較深人的分析,發現影響學習和保持有諸多變數,如材料的長度、意義性、重複率、保持間隔時間等。他突破了實驗方法只朗套用於研究感知覺等低級心理過程的局限,在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權其重要的意義。
記憶研究的成就
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心理學中有著持續的影響。在他的研究之後,許多學者對他的研究結論進行了驗證性的研究,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心理學有關記憶的研究仍然以艾賓浩斯的研究為基礎,今日心理學的教科書關於記憶的內容大部分仍然是艾賓浩斯的研究結論。
推動實驗心理學發展
艾賓浩斯繼馮特創辦《哲學研究》雜誌之後,創辦了實驗心理學第二個雜誌《心理學與感官生理學》。由於馮特認為實驗方法只能研究感知覺,不能研究記憶和思維,因而艾賓浩斯記憶的研究不能登載在馮特的雜誌上新雜誌的創辦打破了馮特的壟斷,從而為拓展實驗心理學的範圍奠定了基礎。
人物評價
葉浩生認為艾賓浩斯對記憶的實驗研究是心理學史上首創性的工作,具有歷史性意義。他在方法上力求對實驗條件進行控制並對實驗結果進行測量;激起了各國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的興趣;大大促進了記憶心理學的發展。這項研究的主要缺點在於,艾賓浩斯對記憶過程的發展只做了定量分析,但對記憶內容性質上的變化沒有進行分析。另外,他所用的無意義音節是人為的,脫離實際生活,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把記憶當作機械重複的結果、沒有考慮到記憶其實是一個複雜的主動過程;他以自己為被試,這樣不僅會產生大量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而且由於他本人知道實驗的意圖,因此會給實驗帶來微妙的影響。同時從他一個人身上得到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也值得思考。
車文博評價艾賓浩斯,由於艾賓浩斯既不喜歡開派立宗也不喜歡思辨式的爭論,特別是在心理學上富有創造性心理學界對他的早逝而惋惜。
心理學史家E.G.波林評論道:“這是劃時代的,不僅由於它所涉及的範圍和文章風格的新穎,而且因為它立即被看作是實驗心理學突破了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障礙。艾賓浩斯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鐵欽納1909年在美國克拉克大學校慶演講中所提到的那樣:“假如艾賓浩斯還能活下去,他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將堪與馮特和布倫塔諾相匹敵。”
美國心理學史家赫根漢指出的那樣“艾賓浩斯的《論記憶: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標誌著心理學的一個轉折點。這是第一次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正在進行的時候進行研究,而不是在學習和記億的過程完成之後再進行研究。此外,這種研究是實驗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