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於俄克拉荷馬州喬克陶印第安人居留地,1905年畢業於
浸禮會印第安學院。1908年獲得
華盛頓國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13年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獲得第二個法學學位。1912-1917年在喬克陶地區任律師。一戰中是
美國陸軍上校。戰後繼續開設律師事務所。1928年任陸軍部副部長,1929年-1933年任
美國戰爭部長,成為俄克拉荷馬州州第一個進入內閣的人,大蕭條中和當時任陸軍參謀長的
麥克阿瑟一起鎮壓失業老兵暴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重新服役,授予準將軍銜,在遠東戰區服務,任馬歇爾將軍的私人代表和參謀長,1941年去被包圍的巴丹半島,曾提出三次合理化建議配置食物和彈藥,但最終無法解救當地的士兵。1942年任駐紐西蘭公使。後任
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先後到過蘇聯,中近東、印度、中國。是第一個獲準訪問東線的外國人,在
巴勒斯坦他會見了
戴維·本-古里安,但他的報告對猶太復國主義分子相當的不利。1943年參加
德黑蘭會議,起草德黑蘭宣言。1944年晉升少將。經馬歇爾和
史汀生建議,作為
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來華,
羅斯福的這個安排還是有考慮的,畢竟赫爾利來過中國並且具有協調經驗。同年底接替
高斯任
美國駐中國大使,去過延安,他本想借著美國的威勢大包大攬,將雙方相互矛盾的要求一概答應下來,但最後卻發現許下的諾言無法實現。1946年辭職,著有《1944-1945年間的
蔣介石政府與紅色中國人》。
在華活動
馬歇爾推薦赫爾利的初衷是想選一個"將支持
史迪威(中國戰區參謀長),而且不象原先的那些使者那樣是個兩面三刀 的人"。然而事實證明,赫爾利是個"愛出風頭、愛虛榮、無知而又傲慢"的傢伙。
費正清教授也風趣的諷刺他:"這個來自俄克拉荷馬州的
美國人,愛好浮誇,頭腦簡單,是一個較早出世的
里根式人物。"他在中國的"劣跡"引來的只能是嘲笑和唾棄。霍世亮先生也曾毫不客氣的說:"赫爾利不是一個職業
外交家,也不是有軍事素養的人,他對中國政治、歷史和文化可以說基本上全無了解。"而這種無知也是赫爾利失敗的
癥結所在。 赫爾利的調節從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2日在
華盛頓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反共為止。之後,他的調停活動很少,完全站在
蔣介石一邊了。
美國總統交給赫爾利兩項任務:(1)防止中國政府垮台並使中國軍隊繼續戰爭,(2)調和中美軍事機構及美國駐重慶使館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1944年9月6日,赫爾利抵達重慶,7日,與
蔣介石會晤,說明
羅斯福派他來華的任務是:維護中國政府的鞏固,維護蔣委員長是中國的領袖。30日
高斯辭職,他接任高斯成為
美國駐華大使。剛剛來華的赫爾利帶著
羅斯福總統的使命,顯得躊躇滿志。石博思在致巴特沃思的信中說:"(赫爾利)告訴
高斯說,他要到延安去見中共領導人,並且相信他能解決中國兩個對立派別之間的爭端。"石博思認為:"1944年間
美國羅斯福(1933~1945)政府曾在軍事方面為促進中國境內的統一作了一些努力,為此任命了
史迪威將軍指揮中國軍隊,但是在政治方面並沒有朝這個方向做任何努力,------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進入中國的政治圖景,赫爾利將軍是第一個在政治問題上與中國共產黨打交道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赫爾利來華代表著一個新的
美國對華政策時代。
1944年11月7日,赫爾利赴延安和
毛澤東進行會談,1944年11 月7日,葉劍英同毛澤東,
朱德,
周恩來在延安機場歡迎從重慶抵達延安的
美國總統
羅斯福私人代表赫爾利.。從1944年到1945年3月,赫爾利頻頻活動於國共兩黨之間.1944年11月,親赴延安,與中共領導
毛澤東,
周恩來等談判,簽訂以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和聯合軍事委員會為主要內容的"五點協定案".但
蔣介石反對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赫爾利試圖說服中國共產黨接受蔣介石的提議,被中國毛澤東斷然拒絕。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赫爾利認為這是一個極有利的國際條件,促使國共進行和平談判,
美國政府認為如果中國共產黨不來談判,就可以把發動內戰的罪名加到中國共產黨的身上,如果來就可以藉此機會,加緊進兵,搶奪勝利果實,部署內戰兵力.
正是在
杜魯門,赫爾利的支持下,
蔣介石才肆無忌憚地發動大規模的內戰,1945年11月4日,
美國駐華使館給美國國務院發了一份報告,聲稱:中國大規模的內戰的威脅正在增長中,美國大使館幾乎感覺到絕望。
赫爾利的反動派趁此機會把
美國對華政策的失敗歸結為赫爾利的活動過於露骨,低估了中國共產黨的實力.11月9日,美國民主黨派狄拉西在眾議院指責赫爾利全盤支持
蔣介石的政策,1945年11月赫爾利失敗,辭去大使職位,1946年,1948年,1952年三次作為共和黨代表
新墨西哥州的參議員候選人,但均未能當選,
1963年7月20日病死。
人物側記
1,初赴延安
1944年11月7日赫爾利在他的秘書史密斯中士的陪同下於飛往延安.沒有人通知包瑞德或延安的其他人赫爾利要來,所以在機場上歡迎的人群是往常的那些中國人和
美國人,他們的出現是因為這是本周最令人興奮的事情——飛機來了.
周恩來請教尊貴的客人是誰 包瑞德認識赫爾利,他曾經在紐約見過赫爾利,.周恩來馬上去見
毛澤東,很快,兩個人出現.在那時中國共產黨擁有的惟一的曾被當做救護車用的破舊的汽車上.
毛澤東,
朱德,
周恩來,葉劍英,赫爾利,戴維斯,包瑞德和白修德擠進舊救護車馳向"迪克西使團""駐地.路上一頭騾子竄進他們的路線,當司機用棍子打它時,赫爾利喊 道:"再打,打另一邊!"接著,他告訴毛澤東,他年輕時是一名牛仔,了解牲口.毛澤東 說他曾是放羊的.當救護車行進時,毛澤東解釋山溝里的水隨著雨水而漲落,有時候會有山洪,有時河溝又乾枯了.赫爾利說,在俄克拉何馬的夏天,可以通過魚兒翻騰的混水來判斷 什麼時候魚群會溯流而上.在包瑞德的回憶錄里,他說他翻譯了這句話,由於赫爾利尖酸的話語和不同尋常的語言,有時翻譯起來有困難.但白修德覺得包瑞德的中文在語調,細微差別,俚語和禮貌用語上是精確的.然後,救護車到了"迪克西使團"的駐地,每個人都喝了茶,並談天說地.
2,調解國共關係
1944年8月,
美國政府為戰後控制亞洲,
太平洋地區創造有利條件,抓緊扶植以
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力求在蔣指揮下統一中國的政治與軍事.9月6日,赫爾利少將作為美國總統特使到中國.11月7日,赫爾利和包瑞德上校抵延安,次日與
毛澤東,
周恩來,
朱德會談.赫爾利聲稱,蔣介石同意由一個美國調解代表團來促進民主,並通過"統一中國的軍事力量"來加速打敗日本的進程.為此,蔣準備承認共產黨和各少數黨派的合法地位,允許共產黨以某些形式參加軍事委員會.赫宣讀他草擬的《為著協定的基礎》的檔案.9日,中共提出協定草案,經赫爾利提議作些修改,定為《中共與中國政府的基本協定》.協定包括國共兩黨共同工作,統一中國一切軍事力量,加速擊敗日本與重建中國;改組國民政府為包含所有抗日黨派和無黨無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聯合國民政府,改組軍事委員會為所有抗日軍隊代表組成的聯合軍事委員會;實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的促進進步與民主的政策;聯合國民政府承認國民黨,共產黨及所有抗日黨派的合法地位等.
10日,
毛澤東和赫爾利在協定上籤字.當日午
周恩來與
赫爾利,包瑞德離延安去重慶.
蔣介石不接受《基本協定》,另擬3項反建議.即一,國民政府允將中共軍隊加以改編,承認中共為合法政黨.二,中共應將其一切軍隊移交國民政府軍委會統轄,國民政府指派中共將領以委員資格參加軍委會.三,國民政府之目標為實現三民主義之國家.於11月21日由赫爾利轉交周恩來.周恩來當即表示不同意,並揭露蔣介石對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沒有誠意.談判持續到1945年2月13日無結果,周恩來於16日返回延安.
3,赫爾利辭職
1945年9月22日,赫爾利因為緊急原因而返回
美國聽取訓令.他向國務院報告稱,隨著重慶談判的進行 ,中國的兩個政黨似乎在和解,關於內戰的謠言正在減少.盼著赫爾利回來支持他,
蔣介石請求
杜魯門總統讓大使回國,杜魯門同意了.不過,赫爾利卻不願意回來.11月6日,他交給國務卿詹姆斯·貝爾納斯一 份詳盡的辭職信.杜魯門勸說赫爾利,但赫爾利在27日告訴報界,與他一起工作的外交部的人一直在暗中破壞美國的政策.又說:"我主政當局,對於
美國之目標,雖有明白之定義,然於處理外交之際,又往往與之背道而馳".總統認為他的話是對他政府的攻擊而批准他辭職.儘管總統幾乎馬上就委派喬治·馬歇爾為總統特使,而在1946年7月11日前,沒有人代替赫爾利的職務,直到
司徒雷登就任.
名人名言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許多隔膜與懷疑,惟有理解是化隔膜為知己,釋懷疑為良友的橋樑.
相關研究
1,牛軍著《從赫爾利到馬歇爾:
美國調處國共矛盾始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頂立嶺著 《轉折的一年 赫爾利使華與
美國對華政策》,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