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赫拉克里特斯)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里特斯一般指本詞條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一位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是愛菲斯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伊奧尼亞地區的愛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來應該繼承王位,但是他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爾迪美斯廟附近隱居起來。據說,波斯國王大流士曾經寫信邀請他去波斯宮廷教導希臘文化。著有《論自然》一書,現有殘篇留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拉克利特
  • 外文名:Heraclitus
  • 別名:晦澀哲人
  • 國籍:古希臘城邦
  • 出生地:愛菲斯城
  • 出生日期:約公元前544年-前541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480年 
  • 職業:哲學家
  • 主要成就樸素辯證法思想的代表人物
    邏各斯”思想影響深遠
    第一個提出認識論的哲學家
    嘗試宗教哲學化的先驅
  • 代表作品:《論自然》
  • 人物特點:具有理性神秘
  • 發展:米利都學派 
  • 嗣響巴門尼德、蘇格拉底、柏拉圖
人物思想,永恆的活火,萬物皆流,邏各斯說,對立統一,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關係,人物貢獻,人物態度,宗教,戰爭,人物著述,人物軼事,朋友,敵人,女人,自己,名言,

人物思想

赫拉克利特將火看作一種巨觀物質形態,主張生機勃勃、往復燃燒熄滅的火是宇宙與萬物的本原,萬物生自火,復歸於火,或是萬物變化生滅的活力之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遠都在運動變化之中,萬物皆流,無物常駐。他以火為本原,將世界的多樣性統一於一種變動不居、能變生各種異質事物的具體物質,從而將米利都哲學推進到一個新境界,展示了一幅較完整的樸素辯證法的世界圖景。他的主要的思想有:

永恆的活火

“這個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對萬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燒,一定尺度熄滅。”
赫拉克里特赫拉克里特
〝This world, which is the same for all, no one of gods or men has made; but it was ever, is now,and ever shall be an ever-living Fire, with measures kindling and measures going out.〞
赫拉克利特主張火與萬物可以相互轉化,但並未說明轉化是如何進行的。這體現了他哲學上晦澀難懂和神秘主義的特點。他認為火的燃燒中有一定的尺度和邏各斯的思想。
原因:火是諸元素中最精緻,並且是最接近於沒有形體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火既是運動的,又是能使別的事物運動。
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說宇宙是永恆的活火,他的基本出發點是:這個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創造的。宇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創造者,宇宙的秩序都是由它自身的邏各斯所規定的。這是赫拉克利特學說的本質,它是米利都學派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繼承和深入的發展。

萬物皆流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這句名言的意思是說,河裡的水是不斷流動的,你這次踏進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進河時,又流來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顯然,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義的,並不是指這條河與那條河之間的區別。赫拉克利特主張“萬物皆動”,“萬物皆流”,這使他成為當時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流動派”的卓越代表。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這一名言,說明了客觀事物是永恆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這樣一個真理。恩格斯曾評價說:“這個原始的、樸素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是古希臘哲學的世界觀,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來的: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還認為,事物都是相互轉化的。冷變熱,熱變冷,濕變乾,乾變濕。他還明確斷言:“我們走下而又沒有走下同一條河流。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
赫拉克利特的核心思想是“變”,“變”卻是永恆不變的。

邏各斯說

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是永遠變動的,而這種變動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規律進行的。這就是他的邏各斯學說,是他的辯證法思想的第二個方面。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里特斯)
赫拉克利特進一步將對立面統一與和諧的規律歸結為邏各斯(logos),邏各斯不僅是世界萬物運動變化的原理原則,也是人摒棄感覺印象,通過語言和理性思維所把握的世界規律。
萬物的運動,無論是火的燃燒和熄滅以及萬物的生成和互相轉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邏各斯進行的;這種邏各斯主要就是一種尺度、大小、分寸,即數量上的比例關係。這種尺度當然也是一種規律,但它和通常說的一般規律還有點不同,即尺度還只是一種主要表現為數量上的一定的比例和關係,而一般規律卻不僅表現在數量方面也可以表現在其他方面。
從抽象的程度說,一般規律高於尺度。人的認識發展是從具體到一般的,先從具體的事物中發現比較一般的東西,然後再深入到更為一般的東西。所以,發現尺度是發現一般規律的前一步,從認識尺度再前進一步就可以認識一般規律。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正是處在人類認識發展的這個階段——認識尺度、比例上。

對立統一

原始的統一是不斷地活動和變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創造是毀滅,毀滅是創造。一種東西變成另外一種東西,比如火變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種東西都這樣變成它的對立面,因此每一種東西都是對立性質的統一。沒有什麼東西的性質不變,沒有什麼東西具有永恆的性質。從這一意義來看,每一種東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這種對立,才能有世界。比如,音樂中的和諧就產生於高低音調的結合。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里特斯)
世界為鬥爭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說,“戰爭是萬有之父和萬有之王”。如果沒有鬥爭和對立,世界就會消亡——停滯或者毀滅。對立和矛盾統一起來才能產生和諧。“生與死,夢與醒、少與老,是同樣的東西。後者變化,就成為前者,前者變回來,則成為後者。”

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關係

他在殘篇中提到塞諾芬尼與畢達哥拉斯都是以貶低、指責的口氣,沒有任何自認師承的意思。他說兩人徒然博學,沒有智慧,說畢達哥拉斯在科學探討上雖有超過他人的智慧,但也只是“博聞強記”而已。
岡珀茨特彆強調畢達哥拉斯對赫拉克利特有思想影響,認為赫拉克利特的重要思想範疇“對立”、“尺度”、“和諧”等都是受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而形成的。其實,赫拉克利特的“尺度”等範疇,了無數量關係、空間幾何形式結構的痕跡。他說的“對立”是相反相成、互相轉化的,是這種對立統一的和諧,何畢達哥拉斯僵硬排列的十對立和形式結構的和諧大相庭徑,而是發展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對立與和諧思想
伯奈特認為,“赫拉克利特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聯繫環節是希巴索,在他的思想體系中火起著一種重要作用”。他沒有說兩人誰影響誰。岡珀茨認為,希巴索的生活年代在赫拉克利特形成自己的學說之後,他只是作為一個這種的哲學家企圖糅合畢達哥拉斯學派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他主張宇宙運轉、變化按一定的周期,也和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論相似。顯然,希巴索不是赫拉克利特得以繼承畢達哥拉斯學說的中介,而是早期畢達哥拉斯派人物中吸取赫拉克利特思想的一個“異端”。

人物貢獻

赫拉克利特被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因為他是在古希臘哲學家中,第一個用樸素的語言講出了辯證法的要點的人。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他認為萬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中的,並提出了“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一著名命題來說明它。
②他看到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的,第一個提出了“邏各斯”的思想。
③他看到事物的運動變化是和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對立分不開的;雖然他自己並沒有明確提出“對立統一”這樣的命題,但他注意到各種對立面統一的現象,並且提出了“鬥爭是產生萬物的根源”的思想。這些觀點使他成為辯證法的創始人和奠基人。
赫拉克利特是伊奧尼亞的哲學家,他繼承米利都學派的傳統,認為物質性的元素是萬物的本原。他認為本原是永恆的活火,強調它本身就是不停歇的運動,火轉化為萬物,萬物又轉化為火。在這方面,他將米利都學派關於本原的思想向前發展了。
赫拉克利特在哲學思想上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辯證法方面。他的辯證法思想雖然還帶著樸素的直觀性,但在當時卻是非常深刻的。首先,他提出事物不斷運動變化,一切皆流的思想。將運動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探討,是從他開始的。比他稍後的愛利亞學派和他針鋒相對地提出只有靜止不動的東西才是我們可以認知的真實的東西。這樣,運動和靜止的關係就成為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展開了。
赫拉克利特還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分寸進行的,從而提出了邏各斯的思想。他相映早於他的畢達哥拉斯及其早期學派一起,從探究萬物的本原深入到要探求現象背後的普遍規律。這為人類認識的發展,為希臘以至整個西方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和深遠的前途。
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的核心還是他有關對立統一的思想。有關對立的問題,雖然是希臘哲學一開始在米利都學派的哲學中就已經涉及到了,畢達哥拉斯學派也已經列出對立的表來;但是,從哲學上探討對立面之間的相互關係,卻是從赫拉克利特開始的。他從自然社會和日常生活中,樸素地看到對立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統一、相互轉化、相互作用的,提出了鬥爭是萬物之父、萬物之王的思想。他無愧為辯證法的奠基人
雖然後來的哲學家在理論上對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統一學說沒有真正的認識,但是在實踐中,討論有關對立的種種問題,卻一直是希臘哲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的內容。許多重要的哲學家如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提出和討論了對立統一的關係,在某些方面達到和赫拉克利持相似的結論。
赫拉克利特又可以說是第一個提出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家。他重視感覺經驗,最早提出感覺是否可靠的問題,又提出人有共同的智慧。從這方面也可以說赫拉克利特是第一個人,他將哲學從完全討論外部世界開始轉向也研究認識以及認識的主體——人。

人物態度

宗教

在宗教上,赫拉克利特和比他稍早的塞諾芬尼一起反對傳統宗教,但赫拉克利特主要是反對傳統的宗教祭神儀式,反對偶像崇拜。
赫拉克利特也承認神,但他所說的神,就是指永恆的活火,指邏各斯,指最高的智慧。因此他又是最早把宗教哲學化,將宗教的神改造成為理性的神,從而使哲學擺脫宗教走出了一大步。但因為他不可能、也沒有劃清哲學和宗教的界限,所以到後期希臘羅馬哲學時期的斯多亞學派和基督教教義哲學,又將他的邏各斯和火解釋成為宗教的神,使他的哲學為宗教教義服務,即使宗教哲學化,又將哲學拉回到宗教。

戰爭

赫拉克利特對人類是鄙視的,他認為,只有強力才能迫使人類為自己的利益而行動。他說:“牲畜都是被鞭子趕到牧場上去的。”
赫拉克利特信仰戰爭,他把戰爭比喻成“萬物之王”。“戰爭是萬物之王,他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人”。
他對荷馬所說的“但願諸神和人把鬥爭消滅掉”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說:“如果聽從了荷馬的祈禱,那么,萬物都會被消滅。”——(羅素《西方哲學史》)“應當知道,戰爭對一切都是共同的,鬥爭就是正義,世間萬物都是通過鬥爭而產生和滅亡的。”在他看來,戰爭使世間的一切都有秩序存在,秩序,其實就是他說的邏各斯,世間的事物,因為擁有邏各斯,所以才會有序安排。
他的關於戰爭的言論,和近代尼采的倫理觀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物著述

赫拉克利特的文章晦澀難懂,富有隱喻。赫拉克利特寫過一部總稱為《論自然》的書,內容有“論萬物”,“論政治”和“論神靈”三部分。可惜這部書沒有保存下來,我們看到的只是130多個殘篇,它們是從不同時期的著作中摘錄出來的。殘篇的語言多形象比喻,內容是深奧的辯證法,讀起來十分困難,赫拉克利特因此得到“晦澀哲人”的稱號。
赫拉克里特著作殘篇赫拉克里特著作殘篇

人物軼事

朋友

作為藐視人者,他沒有朋友。他在晚年又隱居起來,只靠野菜和水維持生命,不和任何人往來。

敵人

赫拉克利特儘管出身高貴,有機會做高官,但他卻從未接受過職位。他是一個異類,當時的希臘人把他看成是一隻珍稀動物:帶著尊敬和驚奇的混合感情。

女人

赫拉克利特身邊沒有女人,平日也完全避免和女人接觸,在他的作品中也只是提到,女人始終處於和男人的鬥爭之中。這是很多鬥爭中的一個。世界就是在這樣一些鬥爭中產生的。

自己

赫拉克利特曾說過:“我研究了我自己。”這就是說,他的認知並不是一個自然科學家的的事業(儘管他的書稱為《論自然》),而是一個把目光對準自己內心的人的事業。由於他成功地排除了其他人的外部干擾,把自己封閉起來,他才有可能潛入到靈魂的深處。那裡的個性的區別已不存在,人與人越來越相似。那是一種人的本性真正存在的地方。
泰勒斯泰勒斯
據說,他在隱居時,以草根和植物度日,得了水腫病。他到城裡找醫生,用啞謎的方式詢問醫生能否使陰雨天變得乾燥起來。醫生不懂他的意思。他跑到牛圈裡,想用牛糞的熱力把身體裡的水吸出,結果無濟於事,去世時大約60歲。

名言

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
火的轉換是:首先成為海,海的一半成為土,另一半成為旋風。
結合物既是整個的,又不是整個的,既是聚合的,又是分開的,既是和諧的,又是不和諧的,從一切產生一,從一產生一切。
善與惡是一回事。
對於神,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公正的,但人們卻認為一些東西公正,一些東西不公正。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以上引文均出自羅素《西方哲學史》
你永遠找不到靈魂的邊界,即使你找遍所有道路也是如此;因為它的原因隱藏得非常之深。
——《古希臘名哲言行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