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奇遜效應

赫奇遜效應

20世紀80年代,來自英屬哥倫比亞省范庫佛區的約翰·赫奇遜,發現了可以克服萬有引力的空間推動力,他通過磁力可將物體(如鐵球、鐵管、盤子等)垂直上升空中飄浮的現象稱為“赫奇遜效應”(這同飛碟的動力何其相似),他的實驗得到許多科學家的參觀與證實,他本人也從一個“小人物”晉升到物理學家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奇遜效應
  • 時期:20世紀80年代
  • 發明者:約翰赫奇遜
  • 赫奇遜試驗:透過一組特殊的高敏感度力電組件
發現,赫奇遜試驗,

發現

1979年來自英屬哥倫比亞省范庫佛區的約翰赫奇發現了這種能量效應。
約翰赫奇遜,一位來自英屬哥倫比亞省范庫佛區的業餘物理學家,因為對泰斯拉理論的著迷,促使他獲得一項驚人且引起高度爭議的發現。赫奇遜在1980年代初期的試驗曾引起了科學界極大的興趣,至今仍然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話題。

赫奇遜試驗

試驗是透過一組排列特殊的高敏感度力電組件,來驗證物件漂浮空中的原理。赫奇遜的試驗展示了一個似乎違背萬有引力的現象,這個現象已經被正式命名為“赫奇遜效應”。赫奇遜本人認為,赫奇遜效應克服了萬有引力的問題,這種效應可以成為一股空間推進力,同時在本質上可以形成一種新的能量來源。但是赫奇遜本人還無法解釋為什麼可以使物件漂浮起,並改變金屬形狀與分子結構的能力。
1980年代初期,正駐派在新墨西哥的洛斯亞拉莫斯機密實驗室的美國軍方武器與能量交流專家約翰亞歷山大上校,通過影片記錄看到了這種效應。經過謹慎的查驗亞歷山大上校的結論是:影片中的事件並非偽造。赫奇遜效應也值得作進一步的檢驗。(當時約翰亞歷山大上校正服務於美國陸軍的情報與安全單位。後來身任國防部部長的顧問。)
1983年亞歷山大上校與他的科學家工作團隊來到溫哥華,期望這位尚未驗明正身的科學家所發現的的確是一項新的能量來源。其影片所播放的內容顯示,金屬樣品確實可以漂浮在空中,並進行重新組合,儘管赫奇遜無法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約翰亞歷山大上校的工作團隊將實驗室範圍對外隔絕起來,並檢查所有的設備是否已經具備充分的準備,透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執行一項控制狀態良好的試驗,所有的試驗結果都會被嚴密的監控著。約翰亞歷山大與赫奇遜共事了數個月之久,但仍然無法直接目擊到這種效應的產生,赫奇遜也無法複製出這種現象。他們表示有些事的確是可行的,他們可以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並在控制狀態良好的條件下進行一項試驗工作。
1984年約翰亞歷山大和他的科學家工作小組,在沒有提供任何報告以解說這項過程的情況下很不情願的結束了測試工作。
儘管約翰赫奇遜還無法針對他的發現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明,並被多數的科學界認識視為冒牌貨,不過他仍然繼續其獨特的實驗工作。希望有一天,他可以向科學界證明赫奇遜效應的確是開展未來的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