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勒斯滂(Hellespontus),火星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勒斯滂
- 外文名:Hellespontus
- 拼音:hè lè sī pāng
- 地理位置:火星
赫勒斯滂(Hellespontus),火星地名。
赫勒斯滂(Hellespontus),火星地名。譯名依據赫勒斯滂名稱也作“Hellespontos”,是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古稱,意為赫勒之海。譯名據《世界地名翻譯大詞典》。1譯名發布2020年7月29...
赫勒斯滂海峽戰役,發生於公元前321年,是繼業者戰爭中的一次戰役。攸美尼斯作為帕迪卡的盟友,在小亞細亞的赫勒斯滂海峽海岸抵禦克拉特魯斯和亞美尼亞總督涅俄普托勒摩斯(Neoptolemus)的軍隊;攸美尼斯將對手徹底擊潰,涅俄普托勒摩斯戰死,克拉特魯斯則被自己倒下的戰馬壓死。脆弱的巴比倫協定 公元前323年,33歲的亞歷山大...
赫勒斯滂海峽戰役,是君士坦丁一世與李錫尼的羅馬帝國內戰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之子克里斯普斯率領西帝國海軍以少勝多,擊敗了李錫尼部將阿班圖斯在赫勒斯滂海峽布防的艦隊,摧毀了李錫尼勢力的制海權。事件背景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在羅馬內戰中大獲全勝,進而占領了帝國的歐洲大部。與之為敵的李錫尼則...
赫勒斯滂特低地(Depressio Hellespontica ),火星地名。名稱為今達達尼爾海峽,源自拉丁語hellespontus意為“赫勒之海”。譯名依據 赫勒斯滂特低地(Depressio Hellespontica )名稱為今達達尼爾海峽,源自拉丁語hellespontus意為“赫勒之海”。譯名發布 2020年7月29日,入選中國天文學會第一批火星地貌推薦譯名。
赫洛與勒安得耳是一個希臘神話。在分隔歐亞兩州的赫勒斯滂海峽的亞洲一岸有一座叫阿卑多斯的城市,城裡面住著一位俊美的青年名叫勒安得耳(希臘語:Λέανδρος,也作利安德),隔峽相望的塞斯托斯有一位少女名叫赫洛(希臘語:Ἡρώ,也作希羅),是阿芙洛狄忒的女祭司。赫洛與勒安得耳相戀,...
達達尼爾海峽(英文: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文:Çanakkale Boğazı;希臘文:Δαρδανέλλια),古稱赫勒斯滂(英文:Hellespont;古希臘文:Ἑλλήσποντος),土耳其語稱恰納卡萊海峽。它毗鄰恰納卡萊城(英文:Canakkale),是土耳其西北部連線愛琴海和馬爾馬拉海的要衝,也是亞洲與...
六人中只有埃拉斯尼戴斯被控告,罪名不是在救援中失職,而是在赫勒斯滂期間貪污公款和將軍任內瀆職。經法庭審判後,他被判處監禁和罰款。接著將軍們就戰役和救援問題在議事會作證,作證的具體情況不清楚,但議事會可能認為將軍們應當負責,因此根據提摩克拉泰斯的建議,其他五名將軍也被監禁,並打算移交給公民大會。此...
特洛伊也稱“伊利昂”。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公元前1184年4月24日,特洛伊城發生過著名的特洛伊戰爭,淪陷成為古希臘殖民城市。特洛伊木馬也是在這場戰爭中產生的。後來這場...
戰事正式爆發是因為托勒密騙去亞歷山大的遺體,並將之運回埃及而觸發的。雖然歐邁尼斯平定了小亞細亞的叛亂而克拉特魯斯在赫勒斯滂海峽戰役中被殺,但卻於事無補,皆因佩爾狄卡斯在進攻埃及時被自己的手下培松、塞琉古及安提貞尼斯(Aντιγενης)變節殺害。托勒密與變節者達成協定,讓培松和阿里達烏斯(Aρρ...
巴西妮(Barsine),近代荷蘭法學家格老秀斯《戰爭與和平法》(何勤華中譯本第408頁)將其錯誤翻譯為瑪妮婭(Mania),她是赫勒斯滂弗里吉亞(Hellespontine Phrygia)地區總督阿塔巴祖斯的女兒,法那巴祖斯的姐姐。曾嫁給蒙農的哥哥波斯人在特洛伊的守將門托(Mentor)。門托在公元前340年病逝之後,蒙農繼承了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