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賽村隸屬於龍江鄉大漢壩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大漢壩村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鄉政府11公里。國土面積有4442.7畝,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19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包穀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赧賽村
- 隸屬:龍江鄉大漢壩行政村
- 國土面積:4442.7 畝
- 海拔:1500 m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6.7畝(其中:田214.8畝,地91.9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稻穀、包穀、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93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畝,主要種植的經濟林果是茶葉;其他面積3200畝。有耕地、林地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94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10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3%、0.9%、0.9%、100%和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8戶(分別占總數的64%和60%)。
該村到村委會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3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的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2戶,完成一池三改農戶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0畝,有效灌溉率為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4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0頭,牛出欄4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4.8%;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6%;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174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16人,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林業,主要產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養殖業、林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6.0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1戶,共鄉村人口461人,其中男性239人,女性222人。其中農業人口460人,勞動力262人。該村全部屬於漢族。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96人,參合率86%;享受低保4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98戶,占農戶總數的9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漢壩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人,其中小學生36人,中學生8人。
該村包括袁家、梅子樹、大谷廠、大滾塘、坡頭5個村民小組。該村地質條件較差,近兩年農戶搬遷近20戶,文化發展相對滯後。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6畝。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團員5人。(黨團支部設在村委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進村道路和村內主幹道路為土路,雨季路面泥濘,行走不便;2、民房老化;3、無骨幹產業,經濟發展舉步唯艱;4、能源利用意識不強。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大茶葉新植力度,搞好茶葉低改和豐產茶園建設;2、組織引導勞務輸出和勞動力轉移;3、努力發展畜牧業,加大生豬養殖等;4、加大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有效節省資源。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747元增加到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