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鳳迎源

赤鳳迎源

赤鳳迎源法由呼吸、捻轉、提插、行氣等法組成,因其操作類似鳳凰展翅飛旋之狀而命名。本法首載於《金針賦》,系“飛經走氣”之最後一法。之後,在《針灸問對》、《醫學入門》等書籍中對其具體操作及作用特點都有進一步的闡明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鳳迎源
  • 組成:呼吸、捻轉、提插、行氣等法
  • 出處:《金針賦》
  • 臨床套用:各種疼痛症候
[操作方法]
進針後,先刺入穴位深層(即地部),再提至穴位淺層(天部)。待針下得氣,針體搖動時,即插針至穴位中層(人部),然後用邊提插邊捻轉之法。具體操作法為,大幅度的提插捻轉,一捻一放,兩指展開,行飛法行氣,如鳳凰展翅之狀,並可結合呼吸,病在上則吸氣而右轉提針,病在下則呼而左轉插針。
[臨床套用]
本法主要用手催氣、行氣、守氣,保持針刺感應,疏通經絡氣血,古人認為以行絡脈氣為主。因本法的進退操作是先深後淺,符合徐疾瀉法,故兼瀉實作用。本法主要用於各種疼痛症候,如四肢關節痹痛等。
[注意事項]
本法提插時,必須在淺層(天部)獲得針刺感應後,才能插至人部;在捻轉行飛法時,宜用拇、食指邊提插、邊捻轉,每捻一次,離針柄一次,要以氣裹針,插而不入,提而不動,捻而不轉為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