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主治小兒疹痘瘡出後,咳嗽脅痛,吃食不下。
基本介紹
- 名稱:赤茯苓散
- 別名:赤茯苓湯(《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銼)、大青、川升麻、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梔子仁一分。
用法用量
上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加苦竹葉一七片,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三服,一日三四次。
主治
小兒疹痘瘡出後,咳嗽脅痛,吃食不下。
方義
脅痛者,由病後毒氣混亂,阻於升降,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氣之所行處,今氣滯為脅痛。以枳殼寬腸下氣,令氣順脅不痛也;大青、梔子去蘊熱;升麻解毒;赤茯苓導心火,利小腸,使火不傷於肺,則不咳耳。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太平聖惠方》:“赤茯苓散,治肺氣攻注,遍身虛腫,按之沒指,心氣滯,大小便澀,狀如水氣方。赤茯芩、漢防已.柴胡、陳皮、桑白皮各一兩,紫蘇、葶藶、檳榔各三分,大黃一兩半。研為散,每服四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