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女科萬金方》卷五。主治赤白痢。
基本介紹
- 出處:《女科萬金方》卷五
- 主治:赤白痢
赤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女科萬金方》卷五。主治赤白痢。
赤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女科萬金方》卷五。主治赤白痢。組成赤芍,當歸,木香,甘草,肉果,檳榔,黃芩,黃連,大黃。用法水煎服。主治赤白痢。...
赤芍冬瓜湯主要藥物組成為赤芍、冬瓜(帶皮)等。配方 赤芍10克,菊花6克,蜜30克,冬瓜(帶皮)5 00克。功效 祛風,清熱,明目,止癢。對風勝熱盛型蕁麻疹患者食 用尤佳。製法 1.赤芍、菊花洗淨,冬瓜洗淨,切成4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2.赤芍、冬瓜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
赤芍蓮藕湯 赤芍蓮藕湯是由赤芍、蓮藕、白糖製成的一道美食。製作 1.赤芍洗淨;蓮藕洗淨,切成菱形塊。2.將赤芍、蓮藕塊同放入鍋內,加入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再改用文火燉30分鐘後,放入白糖即可。食法 每日1次,單獨食用。功效 行淤,消腫,止痛。痤瘡患者夏季食用尤佳。
芍藥分赤、白兩種,白芍多為栽培,赤芍多為野生,白補赤瀉,白收赤散。《本草綱目》載:赤芍“能行血中之滯”。《醫學入門》日:“凡痛多病血澀,通用芍藥甘草湯”。烏賊骨止血,有降低胃酸作用。白及止血生肌,能保護潰瘍瘡面,促進肉芽組織增生。潰瘍既成,則病屬血分,而當歸則善於養血活血,可適用於一切與...
防風赤芍湯,主治 產後瘀血內滯,濕熱不化,下注而致腳氣,足脛紅腫疼痛不止,脈數澀大者。處方來源 《醫略六書》卷三十。組成 雙防己2兩,木防己3兩,赤芍藥1兩半,秦艽肉2兩,苡米仁5 兩,宣木瓜3兩,川續斷3兩(酒炒),杜牛膝3兩(酒炒)。主治 產後瘀血內滯,濕熱不化,下注而致腳氣,足脛紅腫疼痛不...
麻黃赤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人門》卷七。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止痛之功效。主治風濕熱邪痹阻經絡,流注關節,兩膝腫痛灼熱。組成 麻黃、赤芍各一錢(3g),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蒼朮、威靈仙、片芩、枳實、桔梗、葛根、川芎各五分(1.5g),甘草、歸尾、升麻各二分(0.6g)。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當歸尾赤芍湯主要藥物組成為當歸尾、赤芍等。方藥組成 當歸尾24g,赤芍12g,蒼朮12g,土茯苓60g,貫眾12g,金銀花15g,槐花12g,木香12g,乳香10g,沒藥10g,生檳榔12g,生薏苡仁30g,冬瓜子30g,車前子(包)12g,甘草9g,全蠍6g,大蜈蚣2條 功效主治 用於子宮頸癌,症見少腹下墜,憋脹疼痛,里急後重,面容焦枯,面色黧黑,陰道...
赤芍地黃湯 赤芍地黃湯,中醫方劑名。主治治瘀結型腸梗阻。症見腹痛劇烈,拒按,嘔吐頻發,便閉。組成 赤芍、牡丹皮、生地黃各30克,桃仁、厚朴、熟大黃、芒硝(沖)、蘇葉、黃連各10克,熟附子、甘草各6克。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1劑。主治 瘀結型腸梗阻。運用 症見腹痛劇烈,拒按,嘔吐頻發,便閉。
當歸芍藥湯主治鼻窒,邪毒久留,氣滯血瘀,鼻甲腫實色暗,呈桑椹樣,鼻塞涕多。配方法一 【來源】《中醫耳鼻喉科學》。【組成】當歸 白朮 赤芍 茯苓 澤瀉 黃芩 辛夷花 白菊花 乾地龍 甘草 薄荷 川芎 【功用】調和氣血,行滯化瘀。【主治】鼻窒,邪毒久留,氣滯血瘀,鼻甲腫實色暗,呈桑椹樣,鼻塞涕多,或...
(4)舌質見瘀斑者,酌加赤芍、桃仁。(5)面赤、煩躁、易怒、口苦者,酌加龍膽草、黃芩、夏枯草。使用注意 忌辛辣。附註 頭面痛(偏頭風痛,或西醫稱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主要系內風為患,此指一般規律而言,並不排斥少數病例有出現“陽明風熱”、“瘀血阻絡”、“寒凝經脈”等其它證型,更不排斥臨床上會...
桂枝加芍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調和營衛,理脾和中,緩急止痛之功效。主治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歌訣 桂枝加芍為建中,表里並病腹滿疼,芍藥加倍為緩急,虛勞里急常為宗。組成 桂枝(去皮)三兩(9g),芍藥六兩(18g),甘草(炙)二兩(6g),大棗(擘)十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