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腐病

赤腐病

赤腐病,屬於真菌病,分布最廣。主要為害蔗莖及葉片中脈。被害莖早期外表無任何症狀,莖縱剖時,可見蔗肉紅色,中部夾雜與蔗莖垂直的白色圓形或長形斑塊,發出澱粉發酵的酸味,受害蔗葉中脈初期呈鮮紅色小點,迅速擴展為紡錘形,葉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稈黃色,邊緣暗紅色。病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7C。通過螟害孔、生長裂縫等入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腐病
  • 病原中文名:鐮孢炭疽菌
  • 病原拉丁學名: Colletotrichum falcatumWent
  •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
  • 病原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甘蔗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葉鞘、莖、根
主要病狀,發病規律,防治方法,植物保護,

主要病狀

葉片中脈被害,病斑初期表現為紅色小點,沿中脈擴展成紡錘形或長條形,以後中央變枯白色,邊緣呈暗紅色或棕黑色,表面常長有病原菌小黑點狀的分生孢子盤葉鞘染病,病部初呈赤色小斑,後擴大,多個病斑連成不規則的斑塊,中央為黃色,邊緣為紅色,病部生小黑點狀的分生孢子盤。

發病規律

赤腐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生長溫度為10~37℃,最適溫度為27~35℃,PH值為5~6。土壤過酸,濕度大,則發病嚴重;土壤乾旱,蔗芽萌發慢,有利於病菌入侵;暴風雨多,機械損傷率高,或蟲害嚴重、蟲口多,則發病嚴重。抗病品種和發芽迅速的品種發病輕。病菌在蔗種、田間感病植株、病枯殘莖和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侵染源。病菌孢子藉助氣流、雨水、昆蟲等媒介傳播。病菌萌發後通過傷口入侵葉片中脈和蔗莖組織。
赤腐病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采無病及無螟害蔗作種;
②用529C的溫水中加入50%苯來特1500倍懸浮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52℃熱水浸後再浸入0.2~0.3%有機汞劑中2~3分鐘。
③及時消滅螟蟲
甘蔗收穫後,及時將病株、蔗葉燒毀。

植物保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制定和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植物保護屬於農學學科門類之中的其中一個一級學科,下設3個二級學科,分別是: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可授農學、理學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