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脛散,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莖細弱黃色,鬚根黑棕色。莖纖細,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節及細白毛,或近無毛。適宜布置花境、路邊或栽植於疏林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脛散
- 拉丁學名:Polygonum runcinatum
- 別稱:土竭力、花蝴蝶、花臉蕎、蕎子連
- 界:植物界
- 科:蓼科
- 屬:蓼屬
- 分布區域:分布貴州、雲南、四川、湖北、湖南、陝西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性狀,選方,赤脛散變種,傘房花赤脛散,華赤脛散,
形態特徵
赤脛散,又名散血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70厘米;根狀莖細長;莖直立或傾斜,分枝或不分枝,有縱溝,有稀疏柔毛或近無毛。葉片三角狀卵形,腰部內陷,長4~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稍下延至葉柄,葉耳長圓形或半圓形,先端圓鈍,長0.5~1厘米,有的近於無葉耳,兩面有稀疏柔毛或無毛,先端截形,有短緣毛或無。頭狀花序,直徑0.5~1厘米,有數朵至10餘朵花,由數個至多個花序排列成聚傘狀花序;苞片卵形,內有1朵花,花柄短或無柄;花萼白色或粉紅色,5片,長約2毫米;雄蕊8枚,長約1毫米,中部以下與花萼連合,花葯黃色;花柱三個,中部以下連合,柱頭頭狀,與花萼等長或稍露出。瘦果球狀三棱形,直徑約2毫米,先端稍尖,褐色,表面有點狀突起,包在宿存的花萼內。花期6~7月,果期7~9月。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厘米,植株叢生,春季幼株枝條、葉柄及葉中脈均為紫紅色,夏季成熟葉片綠色,中央有
銹紅色暈斑,葉緣淡紫紅色,莖較纖細,紫色,莖上有節,葉互生,卵狀三角形,基部常具2圓耳,宛如箭鏃,上面有紫黑斑紋,葉柄處有筒狀的膜質托葉鞘,頭狀花序,常數個生於莖頂,上面開粉紅色或白色小花。花期為7-8月,花後結黑色卵圓形瘦果。
生長習性:喜光亦耐蔭,耐寒、耐瘠薄。
生長環境
生草叢、溝邊陰濕處。
分布範圍
產於廬山等地。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山谷水溝邊。分布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省。
主要價值
【性味歸經】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於急性胃腸炎,吐血咯血,痔瘡出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外用治乳腺炎,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各家論述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痢疾,白帶,血熱頭痛,崩漏,經閉,乳癰瘡癤,跌打損傷。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三焦熱。治頭昏暈。"
②《湖南藥物志》:"鎮痛。"
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消腫解毒。治毒蛇咬傷,癰癤,無名腫毒,乳腺炎。"
④《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活血。治內傷,血熱頭昏頭痛,紅崩,經閉,虛火咳嗽,赤白痢,癰毒惡瘡。"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陰濕,能耐寒。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較好。
栽培技術:用分株和種子繁殖,以分株繁殖為主。冬季倒苗後到春季未出苗前,挖起根莖,分成單株,每株須留芽和鬚根。栽時,翻耕土地,開1.3m寬的高畦,按行、株距各約33cm開穴。
每穴栽2株,填土區緊,施人畜糞水及草木灰,最後蓋細土與畦面齊平。
田間管理:栽後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1次在3月剛出苗後,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冬季倒苗時,先把枯萎莖葉割去後進行,還要培土過冬。第1、2次追肥,以人畜糞水為主,第3次可施草木灰或堆肥。
栽培要點:播種或分株繁殖,分株可於春秋進行,播種宜在春季。性強健,管理粗放,宜適當遮陽,秋冬季節將地上枯萎部分及時清理以利於翌年春季發出新枝。
性狀
性狀鑑別:根莖纖細,紅褐色,節部腫大,有眾多鬚根。莖圓柱形,細弱,稍扁,上部略有分枝,淡綠色或略帶紅褐色,有毛或近無毛;斷面中空。葉卵形、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8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形或微心形,並下延至葉柄,且於兩側常形成向內凹的l-3對圓形裂片,上面有三角形暗紫色斑紋;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花序頂生,由數個頭狀花序組成;花被白色或粉紅色。氣微,味微澀。
選方
①治痢疾:缺腰葉蓼一兩,水煎服。
②治腹痛:缺腰葉蓼五錢,木香一錢,水煎服。
③治赤白帶:缺腰葉蓼六錢,杉木佟⑻茨窘?魅????宸?話狀?影滋牽懷啻?雍焯恰⒃錄淨ā?⒔骸?
④治膿瘡:塊腰葉蓼搗爛敷。
⑤治跌打損傷:缺腰葉蓼水煎兌酒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⑥治乳腺炎:赤脛散全草或薯、野蕎麥搗爛,加酒糟外敷。(《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赤脛散變種
傘房花赤脛散
本變種與原種的主要區別為:葉片基部向內凹,形成2小型圓裂片,或不分裂。貴州各地有產;常栽培於住宅附近。分布於雲南,四川,湖北,江西。用途與原種相同。
華赤脛散
與正種的區別:葉兩面均被長柔毛;托葉鞘的緣毛甚短或近無毛。花序梗有細柔毛而多無腺毛。瘦果黑色。花期4~8月;果熟期8~10月。產河南伏牛山區;生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林下陰濕處。分布於湖北,雲南,四川,湖南,陝西等省。全草入藥,有活血散血,消腫止痛之效,主治跌打損傷,勞傷,蛇傷。全草也可作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