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胸擬啄木鳥

赤胸擬啄木鳥

赤胸擬啄木鳥(學名:Megalaima haemacephala),是須鴷科擬啄木鳥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5-17cm,前額和頭頂前部朱紅色,頭頂後部黑色,其餘上體橄欖綠色。眼上眼下具鮮艷的橙黃色斑,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頦、喉、胸橙黃色。上胸具一寬的鮮紅色胸帶,在橙黃色的胸部亦甚顯眼。其餘下體淡黃白色,具暗綠色縱紋,腳鮮紅色。

赤胸擬啄木鳥主要棲息於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闊葉林和林緣與農田地區,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動物性食物。

赤胸擬啄木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赤胸擬啄木鳥的額和頭須前部朱紅色,其後有一黑色橫帶,並與限先、眼後之黑色相連、頰紋亦黑色;眼上和眼下各有一亮黃色塊斑;頭頂後部、枕、後頸和頸側暗綠色或石板綠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而綴有黃色,尤以腰和尾上覆羽黃色較亮。翼上覆羽與背同色,微綴灰藍色,兩翅黑褐色,外表面綠色而沽藍色,尾表面深綠色。頦、喉亮黃色,胸具朱紅色半月形斑,其後面有橙黃色月牙斑。其餘下體淡黃白色,具暗綠色或灰綠色縱紋。虹膜暗褐色,眼周裸露皮膚朱紅色,嘴黑色,跗跖與趾珊瑚紅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40-48g,♀38-49g;體長♂156-168mm,♀149-164mm;嘴峰♂17-20mm,♀17-20mm;翅♂80-90mm,♀82-88mm;尾♂37-40mm,♀37-41mm;跗蹠♂19-21mm,♀19-21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赤胸擬啄木鳥主要棲息於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闊葉林和林緣與農田地區,高可至海拔1000m的開闊低地森林,也出現於住宅旁的叢林、花園、果園和城鎮地區。

生活習性

赤胸擬啄木鳥為留鳥。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有時在食物豐富的樹上亦集成小群。多在樹冠層活動和棲息。飛行有力而快速。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動物性食物。赤胸擬啄木鳥似其它擬啄木鳥,清晨時數鳥會集合在光樹枝上鳴叫,其叫聲似一種共鳴的單調似金屬音的“tuk”或“tonk”聲持續數分鐘,音頻穩定在每分鐘約110個。每發一聲“tonk”尾便向前翹動。另一叫聲較緩慢而不規則,上下點頭但不動尾。

分布範圍

中國以內分布於雲南的盈江、潞西、雙江、永德、耿馬、瀾滄、景谷、景東、思茅、西雙版納、元江等地區。
赤胸擬啄木鳥分布圖赤胸擬啄木鳥分布圖
中國以外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

繁殖方式

赤胸擬啄木鳥的繁殖期為3至5月。營巢於樹洞中。無論森林、林緣、地邊、果園、城鎮和房前房後適合的樹木均可被選擇做巢。巢洞由親鳥自己開鑿,通常洞口距地高約1.5或5m。每窩產卵2至4枚。卵白色,大小為23-29×17-19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4-16天,雛鳥晚成性。

亞種分化

赤胸擬啄木鳥(9亞種)
序號中文名稱拉丁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1
Megalaima haemacephala indica
Latham, 1790
2
Megalaima haemacephala delica
Parrot, 1907
3
Megalaima haemacephala rosea
Dumont, 1816
4
Megalaima haemacephala haemacephala
P. L. S. Müller, 1776
5
Megalaima haemacephala homochroa
Dziadosz & Parkes, 1984
6
Megalaima haemacephala celestinoi
Gilliard, 1949
7
Megalaima haemacephala intermedia
Shelley, 1891
8
Megalaima haemacephala cebuensis
Dziadosz & Parkes, 1984
9
Megalaima haemacephala mindanensis
Rand, 1948
(以上內容來自:)

種群現狀

赤胸擬啄木鳥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赤胸擬啄木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