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紫蘇

赤紫蘇

赤紫蘇是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長柔毛。葉對生,長3—9.5cm,寬2—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大棚紫蘇一般在元旦以後便可採收嫩枝、嫩葉。每次採收後噴施1次1%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在春節前後均衡上市。採收期一直可延續到3月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紫蘇
  • 別稱:赤蘇、黑蘇、紅紫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長柔毛。葉對生,長3-9.5cm,寬2-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

生長環境

紫蘇喜溫、耐濕、耐澇,抗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旺盛。

主要價值

大棚紫蘇一般在元旦以後便可採收嫩枝、嫩葉。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在春節前後均衡上市。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栽培技術

一、整地施肥
紫蘇喜溫、耐濕、耐澇,抗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旺盛。一般每棚(150平方米)基肥施用量為:油餅4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土雜肥500公斤。實踐證明,有機肥料施入得多,紫蘇耐旱、抗寒能力增強,產量高。施基肥後做畦,畦面具體寬度視大棚寬度而定,5米寬的大棚一般做3畦,畦寬1.2米,溝寬0.3米。
二、播種和移栽
紫蘇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大棚紫蘇在10月中下旬播種,可以條播或穴播。出苗後要及時間苗。間苗分2次進行,第1次間苗在出苗1周后,株距為5~7厘米;第2次間苗在出苗後15天左右,株距為10~15厘米。
採用育苗移栽的,在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株距和行距為3~4厘米。出苗後15~20天定植,株距和行距為10~15厘米,即每棚可以栽4000~5000株,栽後及時澆水。
三、日常管理
1、肥水管理。
紫蘇在大棚內生長是一個從高溫到低溫的生長過程,前期生長較快,但雜草生長同樣也較快。因此,必須及時除草,並追施一定數量的速效肥。當紫蘇長出2~3片真葉時,每棚施尿素1.5~2.5公斤,並葉面噴施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2次。
2、摘心。
紫蘇分枝性強,平均每株分枝在15個以上。冬季大棚紫蘇一般以收穫嫩葉為主,因此可摘除已完成花芽分化的頂端,以維持莖葉的旺盛生長。
3、病蟲害防治。
冬季大棚紫蘇應以防病為主,主要有白粉病、鏽病等,可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噴霧防治。如果發生蚜蟲,則可用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或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
4、棚膜管理。
10月中下旬~11月中上旬,大棚兩頭的塑膠薄膜日開夜關,以開為主:11月下旬~12月上旬,根據天氣情況,大棚兩頭塑膠薄膜以關為主,適當通風、換氣;12月下旬-收穫期,以保溫防凍為主。若遇強低溫天氣,棚內可加蓋小拱棚,但晴天中午仍應注意通風、換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