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區劃方法》是2013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冬至、文世勇。
基本介紹
- 書名: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區劃方法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頁數:175頁
- 開本:16
- 作者:趙冬至、文世勇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78560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趙冬至、文世勇、宋琍琍等編著的《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區劃方法》以浮游植物生物學理論為基礎,以赤潮災害暴發的環境要素與生物學參數的回響機理為出發點,以國際通行的災害風險評估理論為指導,理論推導與現場和室內實驗相結合,在借鑑其他災種成熟風險評估方法的同時,充分考慮赤潮災害的特點,在國內首次從災害學角度出發,按照減災防災管理要求,初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災害風險評估理論和技術方法體系。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理論篇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研究進展
1.1.1 國外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研究進展
1.1.2 國內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研究進展
1.2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的目的和意義
1.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的地位和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章 赤潮災害的暴發機制及其影響
2.1 赤潮基本特徵
2.1.1 基本概念
2.1.2 赤潮災害的特點
2.1.3 赤潮生消過程
2.1.4 赤潮災害的影響
2.2 赤潮生物生長模型
2.2.1 Malthus指數增殖模型
2.2.2 Logistic生長模型
2.3 赤潮生物生長的耐受性定律——Shelford耐受性定律
2.4 赤潮發生的判斷依據
2.4.1 感官指標
2.4.2 生物量指標
參考文獻
第3章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理論
3.1 災害風險評估理論基礎
3.2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其表達
3.2.1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的定義
3.2.2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的定義
3.2.3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的定義
3.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3.3.1 選取評估指標的原則
3.3.2 赤潮危險度評估指標體系
3.3.3 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指標體系
3.4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的定義
3.4.1 自然災害區劃與自然災害風險區劃的定義
3.4.2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的定義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危險度評估方法篇
第4章 赤潮災害致災因子
4.1 赤潮災害致災因子種類
4.1.1 無毒無害赤潮藻種
4.1.2 無毒有害赤潮藻種
4.1.3 魚毒赤潮藻種
4.1.4 有毒赤潮藻種
4.2 赤潮災害致災因子強度等級劃分
參考文獻
第5章 營養鹽對赤潮災害危險度的影響機制
5.1 營養鹽對赤潮生物生長的影響機制
5.1.1 常量營養鹽
5.1.2 微量營養鹽
5.2 營養鹽對赤潮生物生長理論模型
5.2.1 介質中營養鹽濃度對赤潮生物生長的影響
5.2.2 赤潮生物細胞內營養鹽含量與其生長的關係
5.2.3 赤潮生物對營養鹽的吸收速率
5.3 基於營養鹽的赤潮藻類比生長率模型
5.3.1 基於營養鹽的塔瑪亞歷山大藻比生長率的定量模型
5.3.2 基於營養鹽的中肋骨條藻比生長率的定量模型
參考文獻
第6章 海水溫度對赤潮災害危險度的影響機制
6.1 溫度對赤潮藻類的影響機制
6.1.1 溫度對赤潮藻類新陳代謝的影響
6.1.2 赤潮生消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機制
6.1.3 溫度對赤潮藻類比生長速率的影響機制
6.1.4 赤潮生物溫度耐受性的定量表達
6.1.5 積溫對赤潮藻的影響
6.2 海水溫度的時空變化對赤潮藻生長的影響
6.2.1 我國近岸海域海表溫度時空變化
6.2.2 海溫季節性變化對赤潮藻生長影響
6.2.3 東海海溫的年際變化與夜光藻赤潮暴發的關係
6.2.4 東海原甲藻比生長率時空分布規律
參考文獻
第7章 光照強度對赤潮災害危險度的影響機制
7.1 光在海水中的傳輸
7.2 光照強度在赤潮發生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7.3 光照強度對赤潮藻類生長的影響機制
7.3.1 光照對浮游藻類生長的影響
7.3.2 光照對浮游藻類吸收營養鹽的影響
7.3.3 光照對浮游藻類種類演替的影響
7.4 光照強度對近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時空分布的影響研究進展
7.4.1 光照強度對近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響
7.4.2 光照強度對近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級生產平面分布的影響
7.5 基於光照強度的赤潮生物比生長速率的關係模型
7.5.1 浮游植物生長的光照效應模型及最適光照研究進展
7.5.2 光照強度與赤潮藻類比生長速率的關係模型
參考文獻
第8章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模型
8.1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模型的研究思路
8.2 藻類生長達到赤潮形成時的細胞數閾值所需要的時問模型
8.3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模型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易損度評估方法篇
第9章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研究
9.1 易損度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9.2 赤潮災害易損度的定義及其表達
9.2.1 自然災害易損度的含義
9.2.2 自然災害易損度的性質
9.2.3 赤潮災害易損度的定義及其表達
9.3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指標體系
9.4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模型
9.4.1 材料與方法
9.4.2 單個承災體遭受不同赤潮類型(強度)的破壞程度
9.4.3 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模型的建立
參考文獻
第10章 赤潮災害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的遙感提取技術
10.1 赤潮災害承災體信息分類體系與編碼
10.1.1 分類與編碼的意義
10.1.2 分類與編碼的原則
10.1.3 分類與編碼方案
10.2 數據收集
10.3 外業現場踏勘
10.3.1 外業現場踏勘的意義
10.3.2 外業現場踏勘內容
10.4 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預處理
10.4.1 遙感影像的校正與配準
10.4.2 遙感影像的融合
10.4.3 影像的正射糾正
10.4.4 遙感影像的鑲嵌
10.5 赤潮災害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提取
10.5.1 技術要求
10.5.2 承災體遙感影像解譯標誌建立
10.5.3 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提取
10.6 外業驗證
10.7 承災體專題圖製作
10.7.1 專題圖要素
10.7.2 技術要求
10.7.3 區劃格式要求
10.7.4 區劃圖檔案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方法篇
第11章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1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模型
11.2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等級標準
11.2.1 赤潮災害危險度區劃等級標準
11.2.2 承災體易損度區劃等級標準
11.2.3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等級標準
11.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3.1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3.2 承災體易損度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3.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4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專題圖製作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示範套用篇
第12章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
12.1 研究區介紹
12.1.1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時空分布規律
12.1.2 浙江近岸海域主要的赤潮生物
12.2 數據準備與預處理
12.2.1 現場調查數據
12.2.2 遙感數據
12.2.3 其他相關數據
12.2.4 數據預處理
12.3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結果與區劃
12.3.1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結果與區劃
12.3.2 赤潮危險度評估結果的驗證
12.4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結果與區劃
12.4.1 基於高解析度遙感影像的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
12.4.2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結果與區劃分析
12.5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結果與區劃
參考文獻
第六部分 評估與區劃系統開發篇
第13章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信息管理系統
13.1 系統需求分析
13.2 系統總體設計
13.2.1 系統目標
13.2.2 系統設計基本原則
13.2.3 系統運行環境
13.3 系統功能設計
13.3.1 數據輸入輸出功能
13.3.2 數據處理功能
13.3.3 危險度計算功能
13.3.4 風險評估計算功能
13.3.5 專題產品製作功能
13.3.6 可視化功能
13.4 資料庫詳細設計
13.4.1 空間資料庫
13.4.2 屬性資料庫
13.5 功能實現
13.5.1 系統基本操作
13.5.2 赤潮災害數據管理
13.5.3 赤潮災害危險度計算功能
13.5.4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功能
參考文獻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研究進展
1.1.1 國外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研究進展
1.1.2 國內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研究進展
1.2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的目的和意義
1.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的地位和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章 赤潮災害的暴發機制及其影響
2.1 赤潮基本特徵
2.1.1 基本概念
2.1.2 赤潮災害的特點
2.1.3 赤潮生消過程
2.1.4 赤潮災害的影響
2.2 赤潮生物生長模型
2.2.1 Malthus指數增殖模型
2.2.2 Logistic生長模型
2.3 赤潮生物生長的耐受性定律——Shelford耐受性定律
2.4 赤潮發生的判斷依據
2.4.1 感官指標
2.4.2 生物量指標
參考文獻
第3章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理論
3.1 災害風險評估理論基礎
3.2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其表達
3.2.1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的定義
3.2.2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的定義
3.2.3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的定義
3.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3.3.1 選取評估指標的原則
3.3.2 赤潮危險度評估指標體系
3.3.3 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指標體系
3.4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的定義
3.4.1 自然災害區劃與自然災害風險區劃的定義
3.4.2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的定義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危險度評估方法篇
第4章 赤潮災害致災因子
4.1 赤潮災害致災因子種類
4.1.1 無毒無害赤潮藻種
4.1.2 無毒有害赤潮藻種
4.1.3 魚毒赤潮藻種
4.1.4 有毒赤潮藻種
4.2 赤潮災害致災因子強度等級劃分
參考文獻
第5章 營養鹽對赤潮災害危險度的影響機制
5.1 營養鹽對赤潮生物生長的影響機制
5.1.1 常量營養鹽
5.1.2 微量營養鹽
5.2 營養鹽對赤潮生物生長理論模型
5.2.1 介質中營養鹽濃度對赤潮生物生長的影響
5.2.2 赤潮生物細胞內營養鹽含量與其生長的關係
5.2.3 赤潮生物對營養鹽的吸收速率
5.3 基於營養鹽的赤潮藻類比生長率模型
5.3.1 基於營養鹽的塔瑪亞歷山大藻比生長率的定量模型
5.3.2 基於營養鹽的中肋骨條藻比生長率的定量模型
參考文獻
第6章 海水溫度對赤潮災害危險度的影響機制
6.1 溫度對赤潮藻類的影響機制
6.1.1 溫度對赤潮藻類新陳代謝的影響
6.1.2 赤潮生消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機制
6.1.3 溫度對赤潮藻類比生長速率的影響機制
6.1.4 赤潮生物溫度耐受性的定量表達
6.1.5 積溫對赤潮藻的影響
6.2 海水溫度的時空變化對赤潮藻生長的影響
6.2.1 我國近岸海域海表溫度時空變化
6.2.2 海溫季節性變化對赤潮藻生長影響
6.2.3 東海海溫的年際變化與夜光藻赤潮暴發的關係
6.2.4 東海原甲藻比生長率時空分布規律
參考文獻
第7章 光照強度對赤潮災害危險度的影響機制
7.1 光在海水中的傳輸
7.2 光照強度在赤潮發生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7.3 光照強度對赤潮藻類生長的影響機制
7.3.1 光照對浮游藻類生長的影響
7.3.2 光照對浮游藻類吸收營養鹽的影響
7.3.3 光照對浮游藻類種類演替的影響
7.4 光照強度對近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時空分布的影響研究進展
7.4.1 光照強度對近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響
7.4.2 光照強度對近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級生產平面分布的影響
7.5 基於光照強度的赤潮生物比生長速率的關係模型
7.5.1 浮游植物生長的光照效應模型及最適光照研究進展
7.5.2 光照強度與赤潮藻類比生長速率的關係模型
參考文獻
第8章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模型
8.1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模型的研究思路
8.2 藻類生長達到赤潮形成時的細胞數閾值所需要的時問模型
8.3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模型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易損度評估方法篇
第9章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研究
9.1 易損度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9.2 赤潮災害易損度的定義及其表達
9.2.1 自然災害易損度的含義
9.2.2 自然災害易損度的性質
9.2.3 赤潮災害易損度的定義及其表達
9.3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指標體系
9.4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模型
9.4.1 材料與方法
9.4.2 單個承災體遭受不同赤潮類型(強度)的破壞程度
9.4.3 承災體易損度評估模型的建立
參考文獻
第10章 赤潮災害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的遙感提取技術
10.1 赤潮災害承災體信息分類體系與編碼
10.1.1 分類與編碼的意義
10.1.2 分類與編碼的原則
10.1.3 分類與編碼方案
10.2 數據收集
10.3 外業現場踏勘
10.3.1 外業現場踏勘的意義
10.3.2 外業現場踏勘內容
10.4 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預處理
10.4.1 遙感影像的校正與配準
10.4.2 遙感影像的融合
10.4.3 影像的正射糾正
10.4.4 遙感影像的鑲嵌
10.5 赤潮災害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提取
10.5.1 技術要求
10.5.2 承災體遙感影像解譯標誌建立
10.5.3 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提取
10.6 外業驗證
10.7 承災體專題圖製作
10.7.1 專題圖要素
10.7.2 技術要求
10.7.3 區劃格式要求
10.7.4 區劃圖檔案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方法篇
第11章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1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模型
11.2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等級標準
11.2.1 赤潮災害危險度區劃等級標準
11.2.2 承災體易損度區劃等級標準
11.2.3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等級標準
11.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3.1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3.2 承災體易損度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3.3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方法
11.4 赤潮災害風險區劃專題圖製作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示範套用篇
第12章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
12.1 研究區介紹
12.1.1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時空分布規律
12.1.2 浙江近岸海域主要的赤潮生物
12.2 數據準備與預處理
12.2.1 現場調查數據
12.2.2 遙感數據
12.2.3 其他相關數據
12.2.4 數據預處理
12.3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結果與區劃
12.3.1 赤潮災害危險度評估結果與區劃
12.3.2 赤潮危險度評估結果的驗證
12.4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結果與區劃
12.4.1 基於高解析度遙感影像的承災體空間分布信息
12.4.2 赤潮災害承災體易損度評估結果與區劃分析
12.5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風險評估結果與區劃
參考文獻
第六部分 評估與區劃系統開發篇
第13章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信息管理系統
13.1 系統需求分析
13.2 系統總體設計
13.2.1 系統目標
13.2.2 系統設計基本原則
13.2.3 系統運行環境
13.3 系統功能設計
13.3.1 數據輸入輸出功能
13.3.2 數據處理功能
13.3.3 危險度計算功能
13.3.4 風險評估計算功能
13.3.5 專題產品製作功能
13.3.6 可視化功能
13.4 資料庫詳細設計
13.4.1 空間資料庫
13.4.2 屬性資料庫
13.5 功能實現
13.5.1 系統基本操作
13.5.2 赤潮災害數據管理
13.5.3 赤潮災害危險度計算功能
13.5.4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功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