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洋口

位於昌黎縣城東南偏北方向12.5公里處,現由赤洋口一、二、三、四村統稱為“赤洋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洋口
  • 所屬地區: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
地理環境,歷史發展,民族,人口狀況,村內建築,土地發展,位置優勢,

地理環境

赤洋口位於昌黎縣城東南偏北12.5公里處,原為赤洋口公社和赤洋口一、二、三、四村大隊駐地。現由赤洋口一、二、三、四村統稱為“赤洋口”。
東臨渤海,南臨瓦子坨、潮河村,西臨王官營估鑽符村,北臨牛官營村。此地為溫和濕潤的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四季分明,特別是夏季避暑佳地。天空清澈如海,夜晚可見宏偉星空。此村北望可看到秀美的碣石山,南觀可見碧玉般的森林,東閱可看到金黃色的沙峪。
村內多鹼窪地,地勢西高東低。村南有相當數量的蝦場養殖坑,好似望不到邊際,此地原為稻田種植地。因村莊接鄰高大綿長的天然沙峪,村東至村南有赤洋口林區沿海林場植被依沙峪蜿蜒種植,林木多以刺槐、楊樹為主,林區內四季景色怡人,多有鳥、兔子、刺蝟等小動物。春季有多種野生菜,夏季在林中有可實用的蘑菇和木耳等。林場樹林茂密,樹木高大,鬱鬱蔥蔥,林木香氣濃郁。此林為防風固沙,調節沿海氣候發揮重要作用,守護著一方水土和一方百姓。但多因近年來的經濟開發和發展,林木遭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砍伐,天然沙峪規模也有不同程度上的破壞。

歷史發展

赤洋口歷史悠久建村年代可追溯到明朝以前的元、金時代,村南曾名“跑馬哨”,為軍隊練兵之地;因靠七裏海,三面環水,村南為港口,初建村時,以陳姓居多,曾名“陳家海口”,因海口能行船走車,又稱“車海口”,後因鄰近海面名“赤洋海”,而更名“赤洋海口”,現簡稱“赤洋口”。
赤洋口曾為赤洋口公社駐盼埋套愉地。赤洋口公社包括赤洋口、牛官營、王官營、苟莊子、潮河、瓦子坨、聶莊。在解放前,為我國抗日游擊區和解放區,曾屬三區管轄;解放初期建有頸戲抹捉赤洋口鄉辨符故、苟莊子鄉,1956年合併為赤洋口鄉;1947年土改,1952年辦互助組,1954年建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為大蒲河人民公社赤洋口管轄區,1961年建為赤洋口公社。後隨時代發展赤洋口公社被取消。

民族

民族為漢族,由於時代的發展,後有少數民族加入。

人口狀況

此地區人口興旺。

村內建築

村東原有二郎廟,村中原有老爺廟,村西原棕妹霸有馬神廟(曾有清乾隆時期石碑,上有文字,風骨剛進有力,因年代久遠,現此碑不詳),以上歷史建築因年代久遠和房屋的築建,均已無蹤跡。村內有赤洋口國小,赤洋口衛生院,敬老院和加油站。曾有赤洋口初級中學(校外有大片枸杞林擊盼,枸杞甜美),該中學與團林中學並校後取消。
村內多以現代“北京平”住宅建築為主,平頂磚混結構,屋內寬敞明亮且舒適。

土地發展

原有耕地8130畝(此處數據摘自河北省昌黎縣地名辦公室於1983年11編印《昌黎縣地名資料彙編》),以糧食生產為主,多種植水稻和小麥,兼營漁業,沿海海中物產豐富。據說,五六十年代,沿海灘涂魚蝦蟹貝遍地都是,可直接拾撿,且相當豐厚。稻田地內多有野生河蟹出沒,河蟹肥美,稻米味道香甜,特別是村東南片區稻田地,後可能因土地用藥剃擊詢,現已不見河蟹蹤跡。水利方面有多處蓄水閘,現已棄用。因臨海優勢,自21世紀的經濟開發和發展,村內有多個海產品孵化場,養殖場,加工廠等,村民多養殖狐狸貉子等皮毛動物,土地多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較少。

位置優勢

赤洋口地理位置優越,附近旅遊產業項目較多,有昌黎國際滑沙活動中心沙雕海洋樂園漁島海洋溫泉景區昌黎翡翠島、昌黎七裏海濕地、聖藍海洋公園、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阿那亞禮堂、孤獨圖書館、榮盛康旅阿卡小鎮、阿爾卡地亞濱海度假酒店等。

位置優勢

赤洋口地理位置優越,附近旅遊產業項目較多,有昌黎國際滑沙活動中心沙雕海洋樂園漁島海洋溫泉景區昌黎翡翠島、昌黎七裏海濕地、聖藍海洋公園、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阿那亞禮堂、孤獨圖書館、榮盛康旅阿卡小鎮、阿爾卡地亞濱海度假酒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