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棗子·驚曉漏

赤棗子·驚曉漏》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此詞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寫春愁春感,寫其春曉護眠,嬌慵倦怠,又暗生自憐的情態與心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赤棗子·驚曉漏》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原文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赤棗子
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
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驚曉漏:意謂清曉,漏聲將人驚醒,但卻依然貪睡。
②嬌慵:指剛剛睡醒惺忪嫵媚的樣子。
③釀花:催花開放。
④上琴弦:代指彈琴。

作品譯文

清晨,滴漏聲將春睡的佳人驚醒,但佳人卻依然貪睡。嬌慵倦怠又暗生自憐。寄語給那催促鮮花盛開的和風麗日,到我的綠窗邊上來與我一起撥弄琴弦。

創作背景

據說,這首詞是寫在納蘭性德的表妹雪梅被選到宮裡之後。他與表妹雪梅一塊長大,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雖然沒有挑明愛情關係,但納蘭深深地愛著雪梅這是事實。他與表妹曾經一塊去讀私塾,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對作賦。如今,表妹走了,走進了皇宮,當了妃子。一場早期的戀愛就這樣成了泡影。表妹走後,納蘭曾經裝扮成僧人進宮去見過表妹一面。匆匆一面,而且還隔著宮廷里的幃幔。他經常一個人在黃昏時小立,望著宮廷的方向凝神,初戀是徹底沒有希望了,這輩子也別再想與表妹雪梅見一面了。

作品鑑賞

原文鑑賞

這是一首從少女的角度來描寫春日心緒的詞作。才是微微破曉天,漏壺卻已滴答作響將好夢驚擾。“驚曉漏,護春眠”,開端一個“驚”字,巧妙地把少女酣睡正香時恰被擾醒的嗔怒刻畫了出來,此刻被驚醒的少女正好將怒未怒,似嗔未嗔,只被那濃濃的睡意壓了下去,輾轉翻了幾個身,卻是一心想把這讓自己無比眷戀的好夢繼續。此處“護”字婉約寫出了少女對於這場春眠的珍惜與依戀。
早春是讓人容易感到疲乏的季節,怎料那一聲更漏滴答,思緒便在心中纏綿繾綣,愈發輾轉便愈發清醒,少女才起得身來,眼前就邂逅了一幅早春之色,女子總是由骨子裡帶了些傷春悲秋、觸景傷情的情愫,少女感嘆於自己隻身無人憐惜,於是只得“格外姣慵只自憐”。被春日暖陽熏軟了骨頭,抵擋不住濃濃睡意,輾轉反側,反而別有一番風韻。而此處“格外”一詞,把這位少女的慵懶模樣渲染得楚楚動人,仿若千種風情,也盡在此中。春日恰逢萬物復甦,百廢待興之時,正是女子們春愁暗滋、風情難抑的時候,少女們面對著春日美景而暗自生憐,表達自憐自惜之情。
詞作的最後兩句“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為點睛之句。少女醒來後看到滿園鮮花含苞未放,於是便“寄語釀花”,此處“釀花”意指催花開放,就是指少女對著那滿園的花蕾幽幽地說開了話:你們怎還眷戀夢境旖旎,卻不知再不醒來就錯過了這大好天日了么,陽光如此明媚。要知春日漸短,休要錯過之後方才後悔不迭,醒來吧,都開放吧。讓這春天也領略一番“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的明艷。這一句將女子年少的姿態描寫得靈動了起來,一個懷愁又不懂愁,盼美又不遇美,對好事好物好景充滿期待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下一句轉而寫少女同身撫琴,紗窗輕啟,琴聲悠揚而去,雲青青處似環佩微鳴,水澹澹時若綠稠初展,總是將一片情懷託付琴弦。詞到此處,已轉得悠遠朦朧,一切零碎的小思緒隨著琴聲就長長地漫開了去,便是她如孩童般催花開放的姿態也沾染了些許愁思,似霧非霧,亦真亦幻,可謂言盡意不盡,留白深廣,讓人生起遐思無限。
總體上這首詞簡短耐讀,字斟句酌,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寫春愁春感,寫其春曉護眠,嬌慵倦怠,又暗生自憐的情態與心理。整首詞意境悠長,畫面清秀靈動,將少女一片春愁情懷渲染得婉約而又真切,那種淡愁纏繞、將散未散的意境就這么縈繞在心,使得整首詞親切自然,那一片早春之景,懷愁少女宛然在目。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趙明華評論此詞云:這頗有花間詞的香軟之風,落筆多在閨房,以堆砌華艷的詞藻來形容女子的情態。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公元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納蘭性德畫像納蘭性德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