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25米;樹皮平滑,暗灰色,片狀脫落,樹幹基部有宿存樹皮;嫩枝圓形,最嫩部分略有棱。幼態葉對生,葉片闊披針形,長6-9厘米,寬2.5-4厘米;成熟葉片薄革質,狹披針形至披針形,長6-30厘米,寬1-2厘米,稍彎曲,兩面有黑腺點,側脈以45度角斜向上,邊脈離葉緣0.7毫米;葉柄長1.5-2.5厘米,纖細。
傘形花序腋生,有花5-8朵,總梗圓形,纖細,長1-1.5厘米;花梗長5-7毫米;花蕾卵形,長8毫米;萼管半球形,長3毫米;帽狀體長6毫米,近先端急劇收縮,尖銳;雄蕊長5-7毫米,花葯橢圓形,縱裂。
蒴果近球形,寬5-6毫米,果緣突出2-3毫米,果瓣4,有時為3或5。花期12月-8月。
主要變種
漸尖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Dehnh. var.acuminata(Hook.) Blak.):帽狀體長5-7毫米,先端漸尖,不呈喙狀,花和果都比原種略小。廣東、廣西及雲南栽培。
短喙赤桉(
EucalyptuscamaldulensisDehnh. var.
brevirostris(F. V. Muell.) Blak.):花蕾長5毫米,帽狀體短而急尖,呈短喙狀,果實也較小。廣東、廣西栽培。
垂枝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Dehnh.var. pendula Blak. et Jacobs):枝條柔軟而下垂,帽狀體短而鈍。廣州栽培,適於行道樹及風景樹。
鈍蓋赤桉(
EucalyptuscamaldulensisDehnh.var.
obtusa Blak.):枝條稍下垂,花梗長3-4毫米,帽狀體短,約與萼管等長、先端鈍。廣東、廣西栽培。
生長環境
赤桉較適度的條件為海拔250米以下的地帶,年降水量為250-600毫米,冬季只有輕霜的生境;最常見於河流沿岸。生長迅速,有一定的抗旱及耐寒力。
赤桉屬喜光樹種,由於它樹冠小,枝葉稀疏,相互蔭蔽較少,對光照的反應不如大葉桉、葡萄桉敏感。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力較強。在原產地耐乾旱、水濕的特性十分突出,它既可生長在年降雨量不到300毫米的稀樹草原,甚至年降雨量只有150毫米的乾旱地區.也可在河流兩岸土壤水分過多,甚至每年發生一次或數次澇災積水半月以上的地方生長。
赤桉引入中國後,仍保持原有耐高溫乾旱的特性,如四川渡口市(北緯26°41′)位於雲南高原北部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屬亞熱帶季風高原型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千濕季異常明顯。冬春旱季長達7個月以上,年蒸發量大於年降雨量3倍以上,年相對濕度55%左右。年日照時數2700-2900小時。對土壤適應能力比其它桉樹強,對酸性,微鹼性土,以及較瘦薄的礫質沙壤土均能適應。在pH值8的鹼性土上,生長良好。在深厚的沖積土和紅黃壤土,生長迅速。土層過淺,生長慢且樹幹彎曲,分枝較低。對氣候的適應能力亦強,既喜溫耐熱又耐寒抗霜,極端低溫-9℃時,一般不受凍害。
分布範圍
赤桉原產於澳大利亞,分布很廣,在南緯15°-18°,是世界上引種栽培最廣的桉樹之一。在中國栽種的面積也較廣,中國南方各省均有栽培,從華南到西南均有栽培,雲南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金沙江乾熱河谷的渡口市栽培較多,主要栽在“四旁”。北至陝西省漢中地區的陽平關也有栽植,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採種
在四川盆地赤桉9-11月種子成熟,蒴果曝曬3-4天開裂,種子脫出,出種率12-17%。種子純度6-13%,千粒重0.18-0.29克,每公斤約有發育完全的純淨種子28-58萬粒,室內發芽率35-70%,場圃發芽率30-55%。在四川渡口市,赤桉種子4月和7-9月成熟, 出種率可達28%,種子千粒重0.33-0.5克,室內發茅率73-81%,均比四川盆地的赤桉種子質量高。
良種選育:赤桉良種選育工作,根據四川渡口市的經驗,優良單株選擇的標準是:7-8年生優樹,年平均高生長量3米以上,年平均胸徑生長量4.2厘米以上,樹幹通直圓滿,樹幹中上部分枝角度小於60°。冠幅4米以下。初步選出11株優樹,並進行了單株實生後代鑑定。從造林後2年生幼樹生長情況初步看出,優樹後代的生長速度和樹幹端直度都優於對照(一般母樹),其中2株優樹的後代表現更為優良,樹高比對照大41.4-42.1%,地徑大35.6-44%,樹幹端直的植株比例比對照大37.6-47.1%,初步顯示出優樹的優良遺傳特性。
播種
赤桉種子細小,播種時要精心處理。播種床土壤混河沙40-50%,播前用1%福馬林溶液噴灑滅菌,過一周后再播種播種後篩蓋一層薄薄的火土,然後用噴霧器噴濕苗床。以後經常保持苗床濕潤,但不可過濕。苗床上搭蔭棚遮蔭,透光度在50%左右。播種時間以3月中旬為宜。若用芽苗移栽,套用沙質苗床播種。
育苗管理
赤桉採用容器苗。容器基質用50%火土,30%黃心土,其它用腐殖質土並混2%過磷酸鈣或者2%複合肥,混合均勻。容器最好採用塑膠舒根容器,這種容器可以多次使用。過去普遍使用的塑膠袋將逐漸被淘汰,塑膠袋易使根系盤結,或定植時不撕去袋子影響幼苗生長。當幼苗長出1對真葉時移植在容器內,或出苗2周后用芽苗移栽。移栽時有菌根劑可放於容器內進行接種,苗期接種菌根菌可促進生長,移植後的容器苗放置在蔭棚內培育。
在整個幼苗培育期需用清糞水作追肥施3-4次,或採用1公斤N、P、K(12:24:12)複合肥,溶於100升水中進行噴灑,每二周噴一次。容器苗經過兩個多月的培養,可獲得健壯苗,到雨季定植時苗高不要超過25厘米。定植前需進行煉苗,有2-3周的時間讓苗木接受100%的光照,並減少澆水,停止施肥。
栽培技術
造林
造林密度:赤桉具有很明顯的邊緣效應,造林密度以寬行距窄株距為好,依據立地條件密度可為1.5米×3米、2米×3米或2米×4米,立地條件好的密一點,差的稀一點。
整地方式:坡度在15°以下的採用撩壕整地,大於15°採用穴坑整地。前者溝寬50厘米,深40厘米或50厘米;後者為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施有機肥(如垃圾肥)的深一些。
施肥
赤桉早期速生,造林時最好一次施足底肥。基肥以P肥為主,適當配N、K肥。定植時每塘施鈣鎂磷400克,有垃圾肥的再加5千克垃圾肥。赤桉對P、K肥反應敏感,具有明顯的施肥效應。造林後在林間間種綠肥。以後每年施一次追肥,每株施N、K肥各50克,直至第三四年。在行間內側開深2厘米的溝,肥料施入溝內,施後覆土。
撫育
赤桉造林後2年即鬱閉,鬱閉後明顯出現分化,可進行疏伐。疏伐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劣留優,但注意保持密度均勻,以1500株/公頃為宜。
採伐
若經營紙漿材,5年可開始第一輪採伐。採伐時留根樁高10-20厘米,培養第代萌生林。當萌芽株出現3個月後,第一次伐萌,留下3株培養。再過3個月後,第二次伐萌,選留1株健壯枝培養,其餘伐除。般實生林可培育2代萌發林,或3-4代。通常,第一代萌生林的生長量要超過實生林或與實生林相近;第二代略低於實生林;第三代萌生林只有實生林的60%左右。
主要價值
木材
木材主要用於柱材、薪材、木炭、枕木。在阿根廷、以色列、墨西哥、西班牙和泰國用於生產硬質纖維板和碎料板;在緬甸、義大利、印度、摩洛哥和西班牙主要用於紙漿。鋸成板材雖然質量很不好,但有時也用。阿根廷生產赤桉木炭用於鋼鐵工業。桉樹的纖維很短,僅為1毫米左右,所以造紙時必須混合長纖維,例如混軟材纖維或竹材纖維,即可生產包裝紙。生產紙漿都用幼林或未成熟人工林。就化學紙漿的品質來說,樹木的生長速度是一個決定因素,生長迅速的木材可以製得品質最佳的化學紙漿,其商品紙張的斷裂和張力強度極高,但拉力較低(此特性隨樹齡的增長而有所增加)些種植赤桉的國家,也有用其木材生產地板塊,但通常不用作鋸材。
園林
赤桉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樹種,蜜的質地稠密,具有令人愉快而輕淡的木質香味,但凝固較緩慢。赤桉被廣泛用作蔽蔭樹、庇護樹,或用來改善環境。
其他
赤桉樹皮含單寧8-17%,木材含單寧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