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觀(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道觀)

赤松觀(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道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松觀又叫赤松子壇,是中國道教名觀、中國道教文化發源地之一。坐落於湖南省衡陽蒸湘區,為衡陽市道教協會駐地,地處衡陽市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中國福山——雨母山

赤松觀為紀念神農雨師赤松子而設,至今有五千餘年歷史,總面積36畝,建築面積3156.48平方米,分為朝拜區、生活區和遊覽區。內有五座殿堂,供奉赤松子帝嚳、財神、慈航、月老、送子娘娘、藥王、呂祖、靈官等神像。

基本介紹

赤松觀簡介,發展動態,現任領導,地址及乘車路線,地圖信息,

赤松觀簡介

赤松觀又叫赤松子壇,是中國道教名觀、中國千年玄壇、中國道教文化發源地。坐落於湖南省衡陽蒸湘區,為衡陽市道教協會駐地,地處衡陽市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中國福山——雨母山
赤松觀為紀念神農炎帝雨師、太虛真人赤松子而設,至今有五千餘年歷史,總面積36畝,建築面積3156.48平方米,分為朝拜區、生活區和遊覽區。內有五座殿堂,供奉赤松子帝嚳、財神、慈航、月老、送子娘娘、藥王、呂祖、靈官等神像。
赤松觀赤松觀
赤松觀為全國主祀赤松子的宗教場所,主體建築朝拜區由三進院落、五個殿堂組成;附屬設施生活區和遊覽區由二個院落和花園組成。赤松觀的整體建築依山而建,樓台亭閣,錯落有致,與群山相互輝映,宛如天成,充分體現了道教與自然和諧的主題。
朝拜區殿堂的設定簡潔而不失莊嚴,置身其中讓人肅然起敬;神像的安奉更是獨具匠心,在這裡不但有太虛真人赤松子上仙的聖像供人頂禮膜拜,更有帝嚳、財神、觀音、月老、送子娘娘、藥王、呂祖、靈官等仙賢聖像供奉其中,以滿足十方善信的信仰需求。生活和遊覽區則力求自然,以原有人文景觀飛來石、仙人洞為中心,依山而增建有觀景台、太極小廣場,《叱石成羊》故事石雕等。來到這裡和風暢漾,松濤陣陣,蟲鳴與鳥唱交替,山頭野花爭艷,遠處群山懷抱著雨母湖隨風舞動,給人心曠神怡、超然脫俗之感。太極小廣場,領略道教文化太極、八卦的玄妙,隨道長練上一套道教養身功,身心俱修,亦是快哉樂事。重建的赤松觀處處洋溢著濃厚的道教文化氛圍,展示“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發展動態

赤松觀,又名赤松子壇,始建年代不詳。據東晉盛弘之所著《荊州記》:“湘東有雨母山,山有祠壇。每祈禱無不降澤,以是名之。”赤松子壇在當時就已存在,而且祈雨靈驗,雨母山因此而得名。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衡州知軍陳傳良因天旱於雨母山白雲觀祈雨應禱,奏請皇上宋哲宗,賜該觀名妙寂真人。太虛真人赤松子曾在雨母山仙人洞中修行。神農時天下久旱不雨,大地枯竭,萬物凋零,赤松子在飛來石上設壇為百姓祈雨,雨立降救天下蒼生於倒懸,百姓為紀念他而立廟祭祀,每遇大旱人們前往祈之多有靈驗。清乾隆26年(1761)衡州府清泉知縣江恂用篆書題寫的“赤松子壇”四字於雨母山巔一高3米、寬7米的飛來石依然清晰可見。雨母山赤松觀為衡陽最早的道教場所,明、清兩朝時曾多次修繕,後來毀於衡陽保衛戰的炮火之下。
赤松觀赤松觀
2010年5月11日,衡陽市雨母山隆重舉行赤松觀重建開工奠基儀式。2012年11月20日,衡陽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維高和宗教科科長唐孝軍在蒸湘區民宗局聶虹的陪同下,調研雨母山赤松觀建設情況。2013年5月31日,衡陽雨母山赤松觀落成大典暨神像開光祈福法會隆重舉行,省、市、區相關領導、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陳嗣浩以及湖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衡陽市佛教協會會長釋大岳等應邀出席落成慶典活動。

現任領導

赤松觀住持:王理炎道長

地址及乘車路線

地址:中國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風景名勝區乘車路線:衡陽市內乘旅1路公車即到。

地圖信息

位置: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鄉雨母山山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