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錦蛇

赤峰錦蛇

赤峰錦蛇(Elaphe anomala Boulenger,1916)是游蛇科錦蛇屬的一種動物,體粗大長圓,是遼寧省唯一的大型蛇。全長1.5米左右,最長可達2米; 體重1千克左右,最重為1.7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峰錦蛇
  • 拉丁學名:Elaphe anomal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游蛇科
  • :錦蛇屬
  • 命名者及年代:Boulenger,1916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境繁殖,物種保護,規範管理,

形態特徵

體背棕灰色,前段無斑紋或有極不明顯的暗白色橫斑,從中段開始具有
黃橫斑,兩側呈不規則分叉,體後段及尾部具更明顯的黃色橫斑。腹面淺黃或鵝黃色,雜有黑色斑點。
描述依據標本 遼寧寬甸、瀋陽、東陵、千山、大石橋、北鎮、本溪、清原、義縣、
鐵嶺、遼陽、棋盤山、撫順、山由岩、醫巫22雄19雌3幼,河北1雄,甘肅合水2雄1雌,湖北1雄,湖南2雄,江蘇連雲港1雄,浙江慈谿1雄1雌,共30雄21雌3幼54號標本。
形態描述 全長(1500-2000)mm的大型蛇種。雄性最長(1800+270)mm(遼寧瀋陽),雌性最長(1925+275) mm(遼寧棋盤山)。體色斑從幼體至成體變化較大。成體頭背棕灰或棕褐色,向後逐漸顏色變深,體中段以後棕黑色。自體中部向後直至尾端具有灰黃或土黃色斜行橫斑,該橫斑在兩側作不規則分叉,導致前後斑在側面相連,橫斑寬約2-4個鱗列,斑間隔約4-5個鱗列。腹面鵝黃色、乳白或灰白色,腹鱗兩側具黑斑。上下唇鱗鵝黃或乳白色,鱗片的後緣具細黑邊;亞成體體色略淺於成體,橫斑自頸部開始可顯見,到中段以後更為明顯;幼體色斑更鮮艷,背面棕褐色,自頂鱗縫後端開始向枕部兩側有一醒目的暗黃色倒“V”字形斑。鼻孔與眼之間有一淺色斑紋。瞳孔圓形,自眼後到口角有一帶狀黑斑。自頸部至尾端具有暗黃色橫斑,橫斑兩側作不規則的分叉,橫斑占1-3.5個鱗列,斑間隔為5-8個鱗列。在第一橫斑向前的兩側有一暗黃色或淡褐色的細縱紋。上下唇鱗乳白色,鱗後緣具黑邊。頷部乳白色,腹面蒼灰色,綴有黑斑點,腹面的兩側黑斑明顯。頰鱗1;眶前鱗1,眶後鱗2;顳鱗2(3)+3(2);上唇鱗8, 3-2-3式;下唇鱗9-11,前4-5片切前額片;背鱗23 (22、21、20、25)-23 (22、21、20、19)一19 (18、17),中央15-19行有微弱起棱,體後段起棱較為明顯;雄性腹鱗203-222,平均208片,雌性210-225,平均215片。肛鱗二分,尾下鱗雙行,雄性58-75,平均69對,雌性54-72,平均65對。
上頷齒13-14枚。
文獻記載:河北省有標本眶後鱗1片,前顳鱗1片或後顳鱗1片的,雄性尾下鱗達77對,少數標本尾下鱗部分單片(Pope, 1935);北京有2號標本肛鱗完整(Stejneger,1925);北京有標本(沒有註明性別)尾下鱗77對(張春霖,1932:14)。

分布範圍

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湖北、湖南、江蘇、陝西;國外分布於朝鮮、西伯利亞。

生境繁殖

在平原、山區、園田地、破舊房屋及住宅屋頂都可見到。能攀樹。以鼠類為食,亦吃鳥類和鳥卵。7—8月產卵,每產6—17枚,孵化期41—51天。
赤峰錦蛇赤峰錦蛇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規範管理

2020年9月,國家林草局發布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赤峰錦蛇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除適量保留種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導養殖戶停止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