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學院歷史系

赤峰學院歷史系始建於1978年,經過3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已經先後有10餘名教師考取國內知名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並分別走上國內不同地區的專業崗位,目前歷史系擁有4名博士、17名碩士,均在學科建設中發揮顯著的作用。我系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講師14人,助教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峰學院歷史系
  • 創辦時間:1978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歷史
  • 屬性:本科院校
  • 所屬地區:赤峰
學校簡介,專業簡介,

學校簡介

赤峰學院歷史系始建於1978年,經過3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已經先後有10餘名教師考取國內知名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並分別走上國內不同地區的專業崗位,目前歷史系擁有4名博士、17名碩士,均在學科建設中發揮顯著的作用。我系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講師14人,助教2人。招生專業有:歷史學本科、考古學本科、文物鑑定與修復專科[考古技術方向]等兩個層次三個專業。從2005年開始,我系先後與蒙古國國立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簽訂協定聯合招收考古學、民族文化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並以合作方式展開國際層面的學術交流活動,已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會議10餘次。
2006年9月,歷史系專門史學科評選為赤峰學院重點學科;2007年12月,專門史學科又評選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2008年12月,評選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即“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中心”。
歷史系設定中國古代史暨北方民族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考古學等四個教研室和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下設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北方民族文化及古代生態環境研究等四個研究室]。直接掛靠單位有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中心)、赤峰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共同組建的“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赤峰學院與敖漢旗人民政府聯合組建的“中國興隆窪文化研究所”,與巴林左旗人民政府聯合組建的“契丹遼文化研究中心”,擁有圖書資料室1個[記憶體各類圖書期刊資料2萬冊]、文物陳列室1個[陳列文物達2000件以上],考古學實驗室3個。
歷史系學風端正,治學嚴謹,著力弘揚以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為核心的專門史學科的學術傳統,並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我系教師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級課題10項、自治區級以上科研項目達20項以上,成功積累各類科研基金超百萬元。近年來,先後出版各類學術專著20餘部、教科書10餘部,學術論文500餘篇。
歷史系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濃郁的學習氛圍,是莘莘學子成才的搖籃。近年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

專業簡介

歷史學(學制:4年)
培養目標:
歷史學專業培養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牢固,掌握一門外語並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素質,能夠從事中等以上學校歷史科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或文博館站及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課程設定:
除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當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當代史之外,還重點開設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等特色課程。
考古學(學制:4年)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具備考古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的高層次人才,能夠適應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科研教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課程設定:
主要課程:中國考古學、外國考古學、考古學史、考古學通論、田野考古學、考古學技術、古文字學、文化人類學和體質人類學、東北考古學、高句麗渤海考古等。
文物鑑定與修復(學制:3年)
赤峰地區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不僅是中國北方古代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錯地帶,也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重要的活動舞台,文物古蹟異常豐富,是考古學研究的天堂,已經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重視。
文物鑑定與修復專業是在全新理念支配下創建的實用型技術專業,依託赤峰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全面合作關係,加上我系在田野考古調查和考古學文化研究方面的歷史積累,採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成功經驗定會再創輝煌。現已與區內外多家考古機構、文博單位簽訂長期合作協定,或建立規範的專業實習基地。已經成為鼎力打造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主要支撐學科。
培養目標:
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文物鑑定與修復技能,能夠勝任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有進一步培養潛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等。
課程設定:
本專業開設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學通論、斷代考古學等專業基礎課,同時開設考古調查、考古發掘、考古測繪、考古攝影、文物展覽、文物鑑定、文物修復等專業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