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作主旨,拍攝手法,節目形式,節目效果,分集劇情,主創團隊,播出平台,影響與評價,
創作主旨
中國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共同奮起抵禦外侮的人民戰爭。抗戰期間,海外華僑近800萬人,他們積極投身抗戰,為祖國提供了強大的經濟、人力、智力等支持,為奪取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新聞團隊創作了《赤子功勳——華僑抗戰紀實》八集紀錄片,全景式再現華僑抗戰歷程。該片希望通過華僑這個群體,展示中華民族的百年覺醒和空前團結,在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傳揚和光大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拍攝手法
攝製團隊奔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法國以及延安、重慶、雲南、廈門、泉州、廣州、五邑、潮州、汕頭、台灣、香港等地,大量採訪華僑老兵、華僑後代以及國內外研究華僑的權威專家等,並遍訪國內主要的華僑博物館,真實完整還原華僑抗戰的每寸足跡。
基於歷史傳承需要有效傳播的理念,本片主要目標客群鎖定年輕群體,採用抗戰華僑後人追尋前輩足跡的視角,用連環畫風格的動畫MV演繹著名抗戰歌曲,虛擬特效復盤歷史場景等適合年輕人閱聽收看習慣的表現手法,力圖創作一部“表達通俗、形式新穎、內容嚴謹、思想深刻、富有啟示”的紀念抗戰作品,從而能夠團結和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為復興中華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節目形式
實地拍攝與虛擬相結合重現歷史場景。深圳衛視憑藉其全國先進的電視3D虛擬演播室技術與動畫結合,將講述人置身臨歷史場景中,全面調動電視元素,讓傳統的“聽電視”變成真正地“看電視”。
遍訪珍貴史料。較齊全的獨家華僑抗戰影像資料。走訪國內及東南亞主要的華僑博物館,拍攝了大量與華僑抗戰有關的史料原件,並且從各國蒐集了珍貴的抗戰影像資料,儘可能真實還原當年華僑抗日方方面面。
節目以情懷開篇,每一集開頭以連環畫風格的動漫形式演繹MTV,選擇了與每一主題契合的、當年比較有代表性的抗戰救亡歌曲,如《松花江上》、《告別南海》、《保衛馬來亞》等歌曲。片子穿插使用動漫,生動描述當年抗戰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使枯燥歷史空鏡頭鮮活起來。
節目效果
全片八集,每集40分鐘。2015年8月28日,該片通過國家廣電總局理論文獻片創作領導小組專家評審。來自中共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軍事科學院、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等機構的專家對該片給予了積極肯定。認為該片創作態度嚴謹、選題獨特、內容全面、製作精良、效果感人。評審組特別肯定的是,該片運用了不少視聽手段,讓觀眾“看電視”而不是“聽電視”,在歷史文獻片中展示了大量感人的事例,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該片於2015年9月1-8日在深圳衛視晚間時段首播,根據CSM70城數據,節目平均收視達0.20,在全國32家省級衛視同時段所有節目中排名前十,在同類題材中的收視躋身前列。各地觀眾反響踴躍,該片還將在東南亞、美國等地播出。
分集劇情
第一集《血脈相連》
華僑身居海外,遭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和排擠,沒有強大的祖國作靠山,因此他們渴望祖國富強,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歷次民主革命運動給予了積極支持。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南亞華僑在陳嘉庚等人的帶領下,以各種形式支援東北義勇軍和第19路軍抗戰。美國僑領司徒美堂以民族大義為重,親自協調各堂口放下宗族成見、團結抗日,並回響共產黨號召,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敦促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第二集《抗戰動員》
七七事變之後,華僑迅速在組織和宣傳上行動起來,聯合一切力量,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既有像菲律賓華僑李清泉夫婦那樣帶頭捐輸,也有武漢合唱團下南洋動員,更有美國華僑開展的一碗飯運動,在他們的感召下,世界各地的僑領紛紛組建抗日救亡團體,並積極進行輿論造勢,開展各種形式的對日鬥爭,維護國共合作、團結抗戰的政治局面。
第三集《輸財救國》
戰爭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抗衡。在中華民族的抗日鬥爭中,華僑在經濟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緬甸女華僑葉秋蓮削髮為尼、賣屋救國,印尼華僑鄭潮炯賣瓜子救國。華僑通過購買公債、捐款捐物等,積極輸財救國。因抵制日貨,泰國僑領蟻光炎被暗殺、新加坡僑領侯西反被驅逐出境。海外華僑通過抵制日貨、日商,阻攔日本從世界獲得生產資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發展經濟的能力。
第四集《奔赴前線》
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力量十分薄弱。在這種情況下,東南亞和美國等地的華僑投入到航空救國的戰鬥當中。他們或捐獻飛機,或籌建華人航空學校,培訓華僑飛行員回國抗戰。不少華僑青年回國參軍,奔赴前線,在中國戰場浴血奮戰,湧現了陳瑞鈿、黃泮楊等英雄華僑飛行員。
第五集《戰地服務》
後勤保障是戰爭成敗的關鍵之一。抗戰期間,掌握現代技術、熟悉東西方文化的華僑源源不斷奔赴中國,他們中有為滇緬公路造橋的錢昌淦,有謊報年齡加入南僑機工隊伍的陳昭藻,有在國際享有盛名的戰地醫療服務專家林可勝,他們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為中國軍隊堅持抗戰解決了數不清的技術難題,堪稱是抗戰後勤保障的生力軍。
第六集《心繫延安》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呼籲全民族團結,獲得華僑熱烈回響和大力支持。廖承志領導的香港八路軍辦事處對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給予輿論聲援和物質支持。澳大利亞華僑曾生組織了由大量華僑青年組成的東江縱隊,展開對日作戰,不少人在敵後抗日戰場上壯烈犧牲。
第七集《南洋烽火》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侵占東南亞,為了報復一直積極支持中國抗戰的華僑,日軍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檢證”屠殺行動。日軍大肆掠奪華僑財產,並對其實施殘暴的奴役。華僑沒有因此屈服,組織了馬來亞人民抗日軍、菲律賓華人抗日游擊隊、136部隊等,與居住國民眾一起,積極投入到保衛第二故鄉的戰鬥。
第八集《最後勝利》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的反攻階段,不少華僑青年積極加入盟軍,參與了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的戰鬥,美國華僑弗朗西斯·魏因主動指揮了盟軍攻占萊特島的戰鬥而壯烈犧牲。留在後方的華僑則積極參加生產、後勤等戰時服務,為殲滅法西斯勢力做出了貢獻。華僑的浴血奮戰和忘我勞動,獲得僑居地政府和人民的肯定和讚揚,也為自身發展贏得寶貴的空間。抗戰勝利以後,華僑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在僑居地堅持中華文化傳承,興建華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貢獻。
主創團隊
出品人:岳川江
總監製/總策劃:蘇會軍
監製:李也平 蘇榮才
總導演:陳紅艷
執行總導演:朱龍晃
撰稿:孫晨 鄭遠 崔建斌 陳柯 黃海寧 譚珺文
講述人:王瀏芳
配音:趙昊
攝像:葉志盛 韋宛昕 田智堅 彭力 楊帆 羅施安
記者:孫霽 陳崢 丁蓓蓓
剪輯:郭錦池 繆夢晴 敖志 羅雅琴 丁蓁蓁 李澤實 馬瑜 王磊 池薇 吳蔚 毛昱 連少燕 岳麗紅 劉宇鵬 周靖 馬莉 王玟瑋 焦喆 梁博 劉達奇 高睿 喬周 段佳慧 劉立平 陳晨 趙筱塵 巫志剛 羅施安 林慧珊 李鋒
虛擬特效:劉方勇 曾偉峰 李燕 陳燕妮 林冠榮 郭亦安 溫祥軍 鄒國輝 張建欽 江健 王航峰
翻譯:黃曉梅 毛昱 高伏羲 趙筱塵
製片:劉桔紅 劉小燕 吳蕾 萬霞
播出平台
大型文獻紀錄片《赤子功勳——華僑抗戰紀實》2015年9月1日——8日 每晚21:20 深圳衛視首播,共八集,每集45分鐘。
影響與評價
國家廣電總局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專家對《赤子功勳——華僑抗戰紀實》審核通過。評審專家對該片給予一致好評:一是導向正確。既有全面準確的政治基調把握,又有豐富人性的細節表現。二是主題重大、選題獨特,是海內外首部系統全面展示海外華僑抗戰的紀錄片,填補了該類題材的空白,契合深圳衛視的定位和特色。三是創作態度嚴謹,製作精良。台本的寫作、專家與華僑後人的選擇,都比較到位,挖掘了很多第一手的檔案和視頻資料。四是形式新穎,使用女主持人講述、採用大量虛擬包裝等技術,復盤了歷史場景,增強了代入感。五是內容生動、效果感人。尤其難得的是,在文獻片中展示了大量感人的事例,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學界公認的研究華僑抗戰史專家、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黃曉堅指出,電視文獻紀錄片《赤子功勳》在研究和宣傳華僑與抗日戰爭的關係上,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因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海峽兩岸即有不少學者研究並推出了關於華僑抗戰的著述成果,有關涉僑機構、文博單位亦陸續收集、展示和出版了不少歷史圖片及畫冊,但一直未有全景式展現華僑抗戰的文獻記錄片作品問世。因次,該片的成功攝製和播映,讓華僑抗戰的歷史得以立體呈現,通過電視、視頻這個客群面廣泛的傳播載體讓更多的人“看見”,在弘揚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上,相信會更具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