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區人民武裝部

赤坎區人民武裝部於1960年底成立。起初為廣東湛江市赤坎人民公社內設機構,受湛江市人民武裝部和赤坎人民公社黨委、社委會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坎區人民武裝部
  • 成立時間:1960年底
  • 前身:廣東湛江赤坎人民公社內設機構
  • 隸屬湛江市人民武裝部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赤坎區人民武裝部於1960年底成立。起初為廣東湛江赤坎人民公社內設機構,受湛江市人民武裝部和赤坎人民公社黨委、社委會領導。

歷史沿革

1966年5月,開始“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成立湛江市軍管會赤坎辦事處,區武裝部在軍管會赤坎辦事處領導下開展工作。1969年4月,湛江市人民武裝部改編成湛江警備區,執行師級許可權,區武裝部受湛江警備區和赤坎區黨委、革命委員會領導。1980年成立赤坎區人民政府,區武裝部為單設機構,人員編制增加到4人,武裝部隸屬關係不變。1981年1月,撤銷湛江警備區,恢復湛江市人民武裝部,這時區武裝部在區委和湛江市人民武裝部領導下開展民兵、預備役工作。
1983年9月,湛江地市合併,赤坎區成為正縣級市轄行政區。同年10月29日,中共湛江市委發出《關於在機構改革中對武裝部設定問題的通知》,要求赤坎區霞山區、郊區在上級軍事部門和市委對原湛江市區的武裝機構設定尚未明確以前,原有單位的武裝部均應維持原狀,已撤銷或合併的要恢復過來。於是,原湛江市人民武裝部和赤坎區武裝部維持原狀,延續保留到1986年3月,受中共赤坎區委和原市武裝部雙重領導。此前,赤坎區人民武裝部幹部均屬專職武裝幹部序列。
1986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1986]5號檔案規定軍隊建制的縣、縣級市和市轄區人民武裝部要歸地方編制。但赤坎區是新成立的縣級行政區,1986年3月前沒有屬軍隊建制的人民武裝部,只有於1960年成立延續下來的地方建制人民武裝部。因此,湛江軍分區在1986年3月從所屬部隊和軍隊建制的人民武裝部調配現役幹部戰士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武裝部,原區武裝部自然撤銷。新組建的區人民武裝部設部長、政委和軍事科、政工科、辦公室(兼後勤工作),後增設副部長。1986年3月至12月底,區武裝部的經費屬軍費開支,幹部戰士領取軍隊幹部戰士工資津貼。1987年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武裝部歸地方建制,稱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武裝部,為副處級單設機構。從部隊現役調入區人民武裝部的幹部戰士集體辦理轉業退伍手續,幹部按原職位、戰士轉為職工留在武裝部工作。從1987年1月1日起,區人民武裝部的財務開支由區政府劃撥,幹部職工的工資福利按照赤坎區機關同級幹部職工的項目標準發放。部長、政委由市委組織部門負責任免調配,副部長(含)以下幹部由區委組織部、人事部門負責任免調配。這時,區人民武裝部是以地方為主,地方與部隊共同管理的軍事領導指揮機關和兵役機構,區委書記兼任區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區武裝部一名主官參加區委常委。1986年3月始,赤坎區民兵、徵兵和預備役工作實行地域管理,在赤坎轄區內的中央、省、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民兵、徵兵和預備役工作都是區人民武裝部負責。
1996年4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1995]12號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關於貫徹中發[1995]12號檔案的意見,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武裝部由地方建制收歸軍隊建制,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武裝部”。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武裝部改制時,有幹部5人,職工2人,其中幹部2人隨人民武裝部收歸軍隊建制,辦理入伍手續,職工1人隨人民武裝部收歸軍隊管理,其他人員留地方安置。收歸軍隊建制後的區人民武裝部,屬軍隊正團級單位,隸屬湛江軍分區,受湛江軍分區和中共赤坎區委、區政府領導,工作職能任務不變,管轄範圍不變。武裝部設部長、政委、副部長和軍事科、政工科、後勤科。1987~2000年,區人民武裝部一名主官參加中共赤坎區委常委,一名主官參加區人民政府辦公會議,區委書記兼任區人民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
2000年前歷任赤坎區人民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李華、溫雪英、楊標、鄭尚欽;部長:王磷、石朝烈、梁建榮、邱漢武、鐘益春;政治委員:梁建榮、黃連、程仁光、陳秋玉;副部長:邱銘雙、周鳳城、傅木、周前鋼、馮亞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