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位於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車上村的古代寺廟
赤厥寺位於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車上村,大埔縣西河鎮上黃砂村與福建省下洋鎮交界,四面群山懷抱,山中有曲水清流,西北之赤蕨嶺山勢高峻、林壑幽深、野生赤蕨(今稱巴鐵)甚多,故稱赤蕨嶺。西河靈覺寺座落在赤蕨嶺山坳上,它前倚“蜈蚣飛天”,恰似蜈蚣口含之寶珠,面朝漳溪河水,居高臨下,氣勢不凡,是為紀念唐代高僧潘了拳而建。寺院大門門額“靈覺寺”,有左右楹聯“靈風飄赤蕨,覺岸好回頭”,進寺門上堂有三尊大佛及慚愧祖師坐像,兩廂門為十八羅漢。寺右有泉從石中湧出,清洌微甜,傳說此泉客多則多,雖突來客數百亦夠飲用,平時則涓涓細流,經千餘年亦然,世人頌為“神泉”。
唐憲宗元年和十二年(817)三月二十五日,福建延平府(今砂縣)一潘姓農戶,男孩降生,其左手握拳不能分開,三天后一托缽和尚雲遊而至,口念彌陀,並在小孩拳中指劃一個了字,男孩五指漸伸,和尚飄然而去。男孩父母知兒有佛緣,遂命名了拳,並常帶他禮佛朝聖,這便是後來成為粵東名僧的慚愧祖師。話說了拳十二歲時父母相繼去世,投靠叔父為生,終因嬸娘刻薄難以相處,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4)離鄉來到大埔西河上黃砂車上村,認一游姓婦為義母,至賢至孝,村民交口讚許。夜常有虎嘯其間,白天從未見虎蹤。潘了拳常和夥伴到赤蕨嶺放牧,小夥伴忙於玩耍,其獨跌坐在一形若臥虎的巨石上念經不止,從此再無虎嘯之聲擾民。一日,他忽然有金光耀眼,飄然欲飛,不由自主在石上用指劃了“大生石頭”四字,奇怪,只見四字若斧鑿所就陰刻於石上(舊《大埔縣誌》有載)。後清朝饒希鎮有詩讚曰:“生生大極渾無極,大大元生衍大生。亦生亦大空涵大,非大非生色映生。廣大資生藏卷石,始生元大炯禪心。即心即石頭應點,石何心畫自橫。”其時,村人認為了拳非凡人,赤蕨嶺乃靈山福地,始建寺廟祀之。靈覺寺後幾經建設名聞遐邇,如明熹宗天啟二年擴建,明崇禎十三年邑人知州饒燈重修時額其堂曰:悟始,乃對了拳而言曰。寺中香火鼎盛不衰。長達千餘年。近年來,靈覺寺香火鼎盛,原寺院已顯得局束陝小,加之年代久遠,部分牆壁開裂,牆體外露,已成危房。經海內外鄉賢信眾的熱心支持,新寺院從二00四年動工興建,二00六年十二月一日竣工開光。
唐憲宗元年和十二年(817)三月二十五日,福建延平府(今砂縣)一潘姓農戶,男孩降生,其左手握拳不能分開,三天后一托缽和尚雲遊而至,口念彌陀,並在小孩拳中指劃一個了字,男孩五指漸伸,和尚飄然而去。男孩父母知兒有佛緣,遂命名了拳,並常帶他禮佛朝聖,這便是後來成為粵東名僧的慚愧祖師。話說了拳十二歲時父母相繼去世,投靠叔父為生,終因嬸娘刻薄難以相處,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4)離鄉來到大埔西河上黃砂車上村,認一游姓婦為義母,至賢至孝,村民交口讚許。夜常有虎嘯其間,白天從未見虎蹤。潘了拳常和夥伴到赤蕨嶺放牧,小夥伴忙於玩耍,其獨跌坐在一形若臥虎的巨石上念經不止,從此再無虎嘯之聲擾民。一日,他忽然有金光耀眼,飄然欲飛,不由自主在石上用指劃了“大生石頭”四字,奇怪,只見四字若斧鑿所就陰刻於石上(舊《大埔縣誌》有載)。後清朝饒希鎮有詩讚曰:“生生大極渾無極,大大元生衍大生。亦生亦大空涵大,非大非生色映生。廣大資生藏卷石,始生元大炯禪心。即心即石頭應點,石何心畫自橫。”其時,村人認為了拳非凡人,赤蕨嶺乃靈山福地,始建寺廟祀之。靈覺寺後幾經建設名聞遐邇,如明熹宗天啟二年擴建,明崇禎十三年邑人知州饒燈重修時額其堂曰:悟始,乃對了拳而言曰。寺中香火鼎盛不衰。長達千餘年。近年來,靈覺寺香火鼎盛,原寺院已顯得局束陝小,加之年代久遠,部分牆壁開裂,牆體外露,已成危房。經海內外鄉賢信眾的熱心支持,新寺院從二00四年動工興建,二00六年十二月一日竣工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