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文廟

贛州文廟

贛州文廟,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厚德路42號,現存建築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

贛州文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分布著萬仞宮牆、廣場、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大成殿、崇聖祠、節孝祠,魁星閣、尊經閣組成的院落位於崇聖祠東側,節孝祠在崇聖祠的西側。贛州文廟形制基本完整,是江西現存規模最大、形制等級最高、保存原狀最完整的清代縣學和祭孔場所。整個建築群山牆多為曲線且變化有致,具有嶺南建築的風格特點,在結構、構造和裝飾上又大量採用江西南部地方做法,是官式建築地方化的典型代表。

2013年5月3日,贛州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州文廟
  • 地理位置: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厚德路42號
  • 所處時代:清
  • 占地面積:約 1300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129-3-427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唐,文廟為紫極觀。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因擴建紫極觀為祥符宮,便將孔廟併入宮中,府學、縣學倶廢。皇祐二年(1050年),縣令王希在原孔廟舊址東南不遠處重建孔廟,並將縣學置於其中,因時縣學同時也是祭孔的場所,所以又稱之為“文廟”。紹興二十年(1150年),文廟毀於火,紹熙五年(1194年),縣令王文喬重建。慶元三年(1197年),修繕。
明永樂四年(1406年),祥符宮擴建,道士劉淵然捐大銅鐘一口。宣德和景泰年間,曾分別修繕。
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縣張照乘遷縣學於此,因縣學又為祭孔場所,故又稱“文廟”。
民國時期,儀門前的泮池填埋改為新式學校,池前的欞星門、數仞宮牆也隨之損毀,用作於當時學校的操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廟仍為學校,後為市委黨校,又為厚德路國小校址。
20世紀八十年代末,厚德路國小遷至文廟旁邊。
2003年,維修文廟的泮池和狀元橋。
贛州文廟
贛州文廟

建築格局

贛州文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分布著萬仞宮牆、廣場、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大成殿、崇聖祠、節孝祠,魁星閣、尊經閣組成的院落位於崇聖祠東側,節孝祠在崇聖祠的西側。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建於高1.5米的台基之上,建築面積744平方米,高度為14.95米,面闊七間,進深七間,重檐歇山頂黃綠釉瓷瓦屋面,屋脊採用青花瓷,正脊正中為彩瓷寶頂。磚木結構,斗栱全部使用異形雕花栱,廊柱以紅石為材。
大成殿內正堂供奉著孔子塑像,神情泰然,兩旁塑有顏子、曾子、孟子、子思的泥像,後兩側還有幾尊泥像。殿內正堂也有一仿製匾額:“萬世師表”。是清康熙皇帝於二十三年(1684年)到曲阜孔廟祭孔時,聽完監生孔尚任講完《大學》首章後御賜。後來,康熙根據大臣奏請將此題字製成匾額在全國各州府的孔廟大成殿內正中懸掛。

建築特點

贛州文廟形制基本完整,是江西現存規模最大、形制等級最高、保存原狀最完整的清代縣學和祭孔場所。整個建築群山牆多為曲線且變化有致,具有嶺南建築的風格特點,在結構、構造和裝飾上又大量採用江西南部地方做法,是官式建築地方化的典型代表。

文物遺存

贛州文廟大成殿正堂門口掛一匾額:“生民未有”。是清代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歷史文化

贛州文廟的建造與贛州的宗教信仰密切相關。贛州客家的宗教信仰除佛教外,還流行多神崇拜,佛道兼容,到明朝更是崇信方術,劉淵然就是當時的道教術士,贛州祥符宮是劉淵然修道受法地。同治年編的《贛縣誌》“宮觀志”載:“紫極宮在府城隍廟右,唐時建,宋改大中祥符宮,又改元妙觀,明道土劉淵然受法於此,後改祝聖道場,康熙六年丁未贛鎮姚自強倡城中文武紳士重修。”明永樂初年贛縣知縣李顯主持修葺祥符宮,劉淵然在南京知曉後特命鑄造大銅鐘一口表示慶賀。鐘身上鑄有銘文:“大明永樂四年丙戌春劉淵然命工鑄造銅鐘一口”,與縣誌記載相符。

文物保護

2013年5月3日,贛州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贛州文廟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厚德路42號。
贛州文廟
  • 交通信息
乘坐贛州市內公共運輸21路至贛州一中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