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6月,時為贛南師範專科學校建校,校址位於贛州市紅旗大道。1959年7月,贛州體育專科學校併入。1960年(《贛州地區志》記載為1960年,但學校官網顯示為1959年5月),學校改為贛南師範學院。
1962年,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學校停止招收新生,只負責培訓中學教師。1964年,學校恢復招生,並恢復贛南師範專科學校的校名,被列入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半工(農)半讀試點單位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贛州師專一度被撤銷(此為《贛州地區志》記載,學校官網顯示贛州師專一直辦到了1969年11月校名再次變更)。1969年,學校改為贛州地區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隨後改為贛州專區“五·七”教育學校(學校官網顯示具體時間為1969年11月)、贛南教育學校(學校官網顯示具體時間為1972年1月)。1974年6月,恢復贛南師範專科學校。
1984年4月,恢復為
贛南師範學院。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7年以“優秀”等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
2017年11月10日,贛南師範大學成立
紅色文化學院。成立了紅色文化育人工作領導小組、紅色文化學院院務委員會,並新增命名了第四批紅色班級3個。
2017年11月,學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一屆“
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贛南師範大學贛南採茶戲傳承基地入選《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辦學條件
截至2019年4月,學校設有15個教學學院、1所獨立學院、1所附屬中學、1所附屬國小,有涵蓋10個學科門類的72個本科專業(其中省一流專業4個)、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8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4月,學校設有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臍橙學院)、地理與環境工程學院、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紅色文華學院,共有72個本科專業。
贛南師範大學文學院(School of Literature):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文化產業管理
贛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新聞學、教育技術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贛南師範大學商學院(School of Business):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
贛南師範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思想政治教育、法學、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工作
贛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School of Marxism):承擔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現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研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
贛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套用心理學、教育學、學前教育、國小教育
贛南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數學與套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網路工程、軟體工程
贛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
贛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化學、套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
贛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臍橙學院(Institute of Navel Orange/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生物科學、園藝
贛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工程學院(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
贛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School of Fine Arts):美術學、環境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表演(服裝表演與設計)、動畫
贛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School of Sports):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表演(體育表演)
贛南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是學校執行涉外政策、協調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務的職能部門和辦事機構,又作為教學學院,承擔學校來華留學生及涉外項目學生的招生、培養和管理。
贛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是學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機構和辦學單位。
贛南師範大學紅色文化學院(Red Culture College):2017年11月10日,贛南師範大學成立紅色文化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4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80餘人,博士教師300餘人。
教師中有雙聘院士3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20餘人。
學校教師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球孔子學院先進個人”“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西省教育系統師德標兵”等榮譽。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4月,學校專業涵蓋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農學等10個學科門類。
學校設有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8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學校有1個省一流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1個省高校高水平學科)。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
社會學
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化學、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
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
社會學、化學
江西省一流建設學科:
園藝學(培育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數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史、化學工程與技術、美術學、新聞傳播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園藝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截至2019年4月,學校榮獲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各1項)和2項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批2個國家特色專業、2門國家精品課程、3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建有1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2門研究生課程入選國家級案例庫,成為贛南及周邊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中心、研究諮詢中心和改革發展服務中心,形成了以教師教育和文理學科為特色、文理管工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歷史學
國家“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歷史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央蘇區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示範項目:協同創建“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模式,著力打造區域基礎教育“三個中心”
江西省本科品牌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音樂學、美術學、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行銷、歷史學、套用化學、思想政治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信息工程、化學
江西省本科特色專業:美術學、體育教育、物理學、教育技術學、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數學與套用數學
江西省優秀教學團隊:數學建模教學團隊、歷史學專業教學團隊、化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江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體育實驗與實訓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教育學科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中心
江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地方高師院校實踐取向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經濟管理類專業“團隊式”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計算機專業“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校堅持以教師教育特色促發展,著力構建“高校——地方政府——學校”協作的教師教育體系,向基礎教育輸送了5萬餘名師資,被譽為“贛南紅土地上人民教師的搖籃”。在培養高素質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同時,學校堅持立足地方、服務基層,依託各種科研平台和人才資源優勢,積極服務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建有“江西省中國小校長(教師)培訓基地”、“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江西省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基地”、“贛州市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先後完成“國培計畫”項目等30多批次萬餘人的培訓任務。
2010年—2012年三年間,學校在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類競賽活動有4300餘人次和團體獲獎,其中,榮獲全國研究生(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等國家級競賽一等獎180餘人次。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校風建設文明單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園、江西省園林化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學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一屆“
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學校建有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和江西省有機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等13個省級科研平台,建有3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中美柑橘黃龍病聯合實驗室”、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1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創辦了全國高校首個專門研究紅色文化的學術刊物《紅色文化學刊》。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0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0餘項,在中央蘇區史、客家文化、臍橙工程技術、血吸蟲病防治新技術、稀土鎂合金功能材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顯著特色。
科研成果
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10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0餘項,相關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2018年自然指數排名進入全國高校前200名,在蘇區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陽明文化、臍橙工程技術、血吸蟲病防治新技術、稀土鎂合金功能材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顯著特色,創辦了全國高校首個專門研究紅色文化的學術刊物《紅色文化學刊》。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1個省一流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1個省高校高水平學科),是江西省“十三五”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建有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江西省有機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近20個省級以上科研平台,建有中美柑橘黃龍病聯合實驗室、3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1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序號 | 基地名稱 | 依託單位 | 批准時間 | 機構類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學評論研究中心 (原名: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研究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遊規劃與產業發展研究所 (原名:旅遊開發與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 | | | |
| | | | |
| | | | |
學術資源
學報期刊
《
贛南師範大學學報》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學校還創辦了全國高校首個專門研究紅色文化的學術刊物《紅色文化學刊》。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6月,
贛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和各教學學院資料室藏書為227.5萬餘冊,另有電子圖書120餘萬種,訂閱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有中國期刊網CNKI數字圖書館、超星電子圖書、萬方知識服務平台、智立方知識資源服務平台、爾雅學術視頻、SCIE、EI、CSCD、EBSCO以及客家文化資源庫、中國地方志等電子資源36多個。其中,中文資料庫27個,外文資料庫5個,自建特色資料庫4個。
校園文化
校徽
1、以“精氣神”為主題設計校徽,與贛南師範大學整個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體系相一致。
2、木鐸為中國古時宣布教令時用的大鈴,《
論語》中說:“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以木鐸為校徽主體形象,意指學校繼承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優秀教育傳統,象徵學校是以培養師資為主的師範院校,這與學校育師為體的辦學定位相一致。
3、三個木鐸構成一個人字形,意指堅持以人為本,這與學校的辦學理念相一致。
4、以藍色為主色調,意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與學校堅持質量立校,追求卓越的辦學宗旨相一致。
5、“精氣神”三字小篆變形,細長均勻的線條相互交織而有條不紊,並貫穿木鐸,像脈絡貫穿人體(三木鐸構成人形),以此說明“精氣神”文化已貫穿學校的方方面面,構成校園文化的核心價值和贛南師範大學人的共同追求。
6、每個木鐸外形以及下沿邊線的結合均為人字,包含了“三人行,必有該師”和師大人同心協辦共創偉業的內涵。
7、三個木鐸和三朵祥雲的結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以及天地人融為一體的中華傳統哲學理念,並說明學校“人文、生態、科技”的和諧校園建設理念。
8、外圈標中英文校名“贛南師範大學”為通常做法,仍用毛體字顯得雄壯大氣,也顯“精氣神”。建校時間“1958”置於中央,正好被圍於三個木鐸之中,意指贛南師範大學的木鐸金聲發於1958年。
9、從構圖上來看,外面的圓形構圖和內部的三角形構圖和而不同,相互協調,相得益彰,給人以圓融、穩定、和諧之美感。
校訓
崇德、尚學、求實、創新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范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