贑

江西省的別稱是贑,是因為贑江自南向北縱貫本省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贑
  • 拼音:gǎn gàn gòng
  • 部首:貝
  • 部外筆畫:14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爭議,

基本信息

總筆畫:21
五筆86&98:UJAM 倉頡:YJMBC
筆順編號:414312511121212511134 四角號碼:0148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D11
輸入:“ALT”+“55875”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古暗切,音紺。灨,亦作贑。縣名。章貢二水合流,因其處立縣,因以為名,在南康郡。《集韻》或作𧹄。
又𧹉。

爭議

《山海經·海內東經》:“贑水出聶都東山,東北注江。”(聶都東山在今崇義縣內)東晉郭璞注釋:“ 今贑水出南康南野縣西北。”《水經注·贑水》:“贑水出豫章南野縣,西北過贑縣東。”《集韻》也解釋:“贑,水名,出南康。”
贑江的源頭是章江和貢江,兩江匯合而成贑江。宋代王象之在《輿地紀勝·贑州》中明確指出:“章、貢合流為義。二水為贑,左右擁抱,合流城角,於文為贑。”所以“贑”字應該是“章”字和“貢”字的合成。
清代的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章水,一名西江,源出南安府聶都山。……亦會支川,而東達府城(即今贛州市)西環城而北,會於貢水。”章水,得名於豫章。今日的江西省,在漢代稱為豫章郡。《漢書·地理志上》:“豫章郡縣十八:南昌、廬陵……柴桑、艾、贑。”
讀史方輿紀要》中還記載:“貢水,一名東江,源出福建長汀縣新路嶺,西經瑞金會昌及于都縣境,南北支川悉匯入焉,又西至府城東,環府城而北,會於章水。”
綜上所述,章江和貢江在贛州城北匯合,形成贑江,再向北流入長江。
至於人們一直在誤用的“贛”字,則和章貢合流沒有任何關係。贛,本來讀gòng,和貢字讀音相同、意義相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贛,賜也。從貝。 ”《淮南子·要略》有一句:“一朝用三千鐘贛”(一朝賞賜群臣的費用達到了三萬斛糧食)。贛字的這種用法很少,後來“賞賜”的意義甚至徹底消失了。由於“ 贛”和“贑”的字形太相似了,所以人們就常常把“贛”誤用作“贑”。“贛”字的讀音也就由gòng變成了gàn了。因此,“贛”字和“贑”字就一同在社會上通行,成了讀音相同、意義相同、字形不同的異體字。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
一九五五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異體字表》,“贛”字作為正字而保留下來,“贑”字當作異體字被廢除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