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藥山禪師偈

《贊藥山禪師偈》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翱題贈給藥山禪師的一組詩作。該詩表達了詩人對藥山禪師深厚的佛學修養的讚賞和欽佩之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贊藥山禪師偈
【其一】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創作背景

李翱是中唐時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哲學家,當時任湖南澧州刺史,藥山唯儼禪師駐錫的藥山道場,正是他的治下。
李翱早就景仰藥山禪師的嘉聲,以太守之尊屢請不至,於是就屈駕親自拜山。哪知到了藥山,唯儼禪師執經在手誦讀,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訴唯儼禪師說,太守大人來看他了。但他也是不顧。李翱性急,見了很不瞭然,說:“真是見面不如聞名啊。”拂袖就出。這時唯儼禪師回過頭來說:“太守何得貴耳賤目?”——相信耳朵的虛聞還是相信眼睛的實見呢?這句極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謝過,並請教大道。當他問:“如何是道?”時,唯儼禪師一言不發,卻用手上下一指問:“會么?”李翱茫然不懂,唯儼禪師才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畢竟不凡,當下“欣然”,於是就題了這首詩贈唯儼禪師。

作品鑑賞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藥山禪師比李翱年長二十一歲,修持有道,簡直是仙風道骨,飄逸灑脫,在李翱的心中,已經是雲外飛鶴了。但這隻“鶴”並未飛走,就棲息在這“千株松下兩函經”之中。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我”來向他老人家請教大道之要時,他沒有多餘的話,卻使“我”明白了“雲在青天水在瓶”這么一個既平常又深刻的道理。
俗話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在禪師們那裡,的確是沒有什麼多的“密法”傳給人們,只要求人們看自己身上這部“無字天書”。
藥山依澧水而傍湖庭,唯儼禪師擇此勝地為道場真是“選得幽居愜野情”,禪宗大師當時極少入朝,以“野情”自娛,這些山林,正是他們心中的目標。既然是“野情幽居”,當然就免了世俗迎送那一套了,“終年無送亦無迎”,不來不去,不起不住,宇宙都在掌中,還談什麼迎送呢。
“有時直上孤峰頂”,到了唯儼禪師之時,經馬祖、石頭、百丈、藥山兩代人的努力,禪宗的聲望如日中天,而無上禪法,就被看作佛教中的妙高峰。而唯儼禪師雖老,登山卻是家常事,這一語雙關,兩面兼帶。
“月下披雲嘯一聲”,有一次,唯儼禪師夜裡游山,坐在山頂之上,忽然雲散煙消,一輪明月皓然當頂。唯儼禪師心意暢快,就站在山頂長嘯一聲,居然傳送到澧陽以東九十里。村民們遞相詢問:“昨夜誰在長嘯?”輾轉問到藥山寺廟,小和尚說:“昨天夜裡是老和尚在山頂大嘯。”李翱聽到匯報,也感到驚奇,於是寫了這二首詩送給藥山。

作者簡介

李翱(772~841),字習之,唐隴西成紀(甘肅秦安東)人,一說為趙郡(河北趙縣)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李翱在公元798年(唐德宗貞元十四年)進士及第,曾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考功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桂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職。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曾闡釋韓愈關於“道”的觀念,強調文以明道,兩人關係在師友之間 。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認為孔子是“聖人之大者也”。主張人們的言行都應以儒家的“中道”為標準。
贊藥山禪師偈
李翱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