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贊化宮
- 地理位置:梅州市東郊鄉東廂百子崗
- 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 著名景點:觀音閣
仙姑閣 - 建立時間:1887年
布局,歷史,地圖信息,
布局
觀內分正殿、後殿。正殿為“呂帝寶殿”,後殿是三層樓宇。最頂層正殿為三清殿;二層正殿為玉皇殿,右建有三教寶殿(供奉釋迦牟尼、老子和孔子)、八仙殿,左建有仙姑閣、觀音閣;底層正殿為真武殿,右建有關帝殿,左建有財神殿。左右庭院有藥房、藏經閣、誦經堂等,整座建築群呈“回”字型,緊密相連,雄偉巍峨。
歷史
贊化宮溯源自清末呂帝廟及抗戰時贊化社。呂帝廟自清末以來,壇中設有藥籤,供善信求醫問藥。據梁伯聰(1871-1946)《梅州市梅縣區風土二百詠》載:“處方平淡不矜奇,寒熱隨人面面宜;城北呂仙求有應,一錢不費勝醫師。”藥籤分外科、眼科、男科、婦科、兒科共五種,廟內設製藥室,自製丸散施贈。簽方及丸散,乃是歷代名醫經驗方選贈到呂帝廟,歷百多年來積累而成。1940年章公劍、陳暢盛等信道者發起與廣濟善堂合併,成立贊化社,以梅州城官井頭呂帝宮為社址,附設有廣濟國小,惠及貧苦學童,並舉辦施粥、施藥、施棺等善事。它的經濟來源,主要靠海外僑胞和地方人士贊助。抗日戰爭時,淪陷區逃來梅州市的難民甚眾,每至荒月時施米、施粥,冬季則施棉衣。1950年呂帝宮之址改為金山國小,1958年善社遷至梅江橋側的福濟善堂,繼續施藥,直至文革初期破四舊時被解散。
1980年之前贊化宮規模不大,1980年泰國的呂祖信徒回鄉探親,要求修復呂帝廟,1983年獲批准選址重建贊化宮。及後成立呂帝廟復宮籌建委員會,另擇東郊百子崗重建呂帝廟。1985呂祖殿竣工,泰國的呂祖信徒組成“回祖國祖庭參拜進香團”一百多人,參加復宮開光慶典,同年中秋節正式恢復活動。1988年定名為“梅州市梅江區道教贊化宮”。
雖然贊化宮現址是另擇地方恢復,但仍保存部分文物,例如誦經堂門外牆上嵌著光緒年間“呂帝廟”石碑與《孚佑帝君廟碑》碑文。
地圖信息
位置: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赤岌二村道140號東南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