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釣伴

《贈釣伴》是明代陳獻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繪漁家生活的小詩,首句寫垂釣地點,次句寫晚景。三四句寫晚歸,一派輕鬆愉快的情景。這首抒情小詩,純任自然,不事雕琢,別有一番情趣。言盡意不盡,餘韻悠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釣伴
  • 作者:陳獻章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白沙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釣伴
短短蔞蒿淺淺灣,夕陽倒影對南山。
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魚吹笛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蔞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可以吃。
②鼓枻(yì):搖動船漿。枻,船漿,一說船舵。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短短的蔞蒿,淺淺的河灣,夕陽下南山的倒影靜對南山。
大船上人們搖動船槳,唱著歌遠去,小艇裝著魚兒,漁人吹笛悠然返航。

創作背景

陳憲章是隱士,作詩主張抒寫性情。這首《贈釣伴》,是他垂釣晚歸途中的即興小唱,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的首句“短短蔞蒿淺淺灣”,點出垂釣地點是在那長著蔞蒿的大河灣。蔞蒿,水生野菜,春天芽葉香嫩,乃佐酒佳味,是春的象徵。詩以“短短蔞蒿”起筆,暗示垂釣者是沐浴在和煦的春光中,這就更為愜意。
次句寫長河落日的晚景:“夕陽倒影對南山。”這裡“南山”是指南山倒影(承前省略)。作者的觀察點是水上投影。大河像一面清澈的鏡子,這時候,夕陽在山,那又大又圓的落日,拖著長長的光柱,倒映在河面上,與那蒼翠妖嬈的南山倒影,還有那漁舟的倒影,“對”了起來,相映相襯,構成了一幅有趣的天然水墨圖畫。詩人徜徉於這幅興象玲瓏、水墨淋漓的天然圖畫之中,一定能忘懷一切。此句白描見神;動詞“對”字將諸多景物紐結到一塊,構成了一幅統一和諧的畫面。
下二句“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魚吹笛還”,寫晚歸。其中“鼓枻”“得魚”互文,是說,那大船、小艇上的釣伴們,攜著釣得的魚,劃著名槳返航;一路上,有的唱歌,有的吹笛。這裡分作上下對句,錯綜反覆地說出來,將釣伴們輕鬆愉快的心情和歡樂的氣氛,格外渲染得淋漓盡致,那長長的河道上,仿佛留下了悅耳的歌聲和笛聲。
這首詩抓住垂釣生活中有趣的鏡頭,信筆勾勒,略加渲染,意趣盎然。筆墨樸素自然,隨口曲子自來腔,頗有韻味。

名家點評

原中山大學嶺南文獻研究室主任陳永正:小詩寫江上漁人的生活,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淺灣畔的蒿蔞,夕陽山影,漁船上的歌聲夾著笛聲,詩人感到其中有著無窮的情趣。(《嶺南歷代詩選》)

作者簡介

陳獻章(1428年—1500年),明詩人、理學家,字公甫,新會(今屬廣東)人。正統十二年(1447年)舉人。薦授翰林院檢討。後隱居白沙講學,學者稱白沙先生。著有《白沙子》,凡文四卷,詩五卷。獻章號為理學家,但其詩文並非篇篇附於玄理。他作詩講求性情風韻,不拘一體。王世貞《書白沙集後》稱“公甫詩不入法,文不入體,又皆不入題,而其妙處有超出法及體與題之外者,可謂兼盡其短長”。評價較為全面公允。詩如《崖山大忠祠》為悼念南宋張世傑、陸秀夫等人以身殉國而作,李東陽《懷麓堂詩話》稱其“極有聲韻”“和者皆不及”。他如《訪客舟中》《贈釣伴》《社西村》,也都充滿生活情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